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张志坤:现在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吗 现在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吗

火烧 2015-10-12 00:00:00 国际纵横 1050
文章探讨当前中国是否符合美国利益,分析中美关系的两面性,指出美国对华采取两手策略,既有合作也有遏制,揭示其战略意图与现实矛盾。

现在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吗

——对中美关系的两面性一点认识

张志坤

  在中美两国领导人频繁的交往互动中,人们经常能听到美国高层做这样的表白,即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一个繁荣、稳定、和平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欢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样的表态在历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都有表达,在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几次会面中,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明白无误地这样讲。可以说,这是美国对中国的一个基本的态度。

  每当美国方面做这样表白的时候,中国的舆论媒体都着实要兴奋上一阵子。这是有情可原的,因为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的宣示,这一宣示意味着美国将接受和容纳中国。窃以为,这是中美合作、共赢等一切时髦词句的法理性基础,因为如果美国不接受或者不容纳中国,所谓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罢,统统就都失去了前提,就没有了起点与根据。而且,这样的宣示也预涵中国可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的意蕴。所以,一些中国人因此受到鼓舞,因此而欢欣雀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从这一宣示的语境上看,这里的“中国”指的是未来的中国,而不是现实态的中国,而现实态的中国离美国总统所定义的“繁荣、稳定、和平”还有相当的距离。那么,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是,现下的中国(或者目前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吗?

  笔者以为,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需要加以厘清的悖论了:

  如果说现如今的中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样的中国继续发展繁荣壮大,如何能符合美国的利益?

  如果说现如今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那么美国上下(也包括“国际社会”)为什么还要用各种办法手段对中国促化促变,如果中国发生巨变,他们就能保证巨变后的中国符合他们的战略利益吗?

  如果仅仅进行形式逻辑式地演绎,上述两个悖论无解,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是如果进行一点辩证的思考,则问题迎刃而解,那就是:现如今的中国既有符合美国利益的一面,也有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一面,对美国来说,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利弊兼半的中国。

  因为现在中国对美国有巨大的现实利益,所以美国就要与中国保持密切的接触与沟通,进行必要的“合作”,以便这些利益能被美国所最大限度的利用,这就是美国接触政策的由来与根据;

  因为现在的中国对美国还有巨大的威胁,所以美国就要对中国实行坚决的遏制政策,压制中国的“扩张”与“挑衅”,确保美国的全球战略领导地位,维护美国及“国际社会”的战略利益,这就是美国对中国遏制战略的由来与根据。

  所以,如果问美国的对华战略到底是什么?可以简单的回答,美国的对华战略是典型的两手战略,山姆大叔的一只手里拿着是胡萝卜,一只手拿着大棒,什么时候用胡萝卜来交换中国的利益,什么时候用大棒打击中国要害,完全看需要视条件而定。

  因为胡萝卜战略,所以美国要继续鼓励支持中国朝着美国希望的方向转变,鼓励支持中国内部的亲美亲西方的力量,这样的努力,美国及整个“国际社会”都一直在进行中,今后当然也会继续努力;

  因为大棒战略,所以美国要调派越来越多的武装力量进入亚太地区,要发展壮大亚太地区的同盟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亚洲版的北约。“重返亚太”战略已经卓有成效,今后还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奥巴马之后不管谁当美国总统,“重返亚太”战略都将获得更大的推动。

  正因为这样,所以美国方面也认为中美两国完全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只要把中国对美国利益的一面做大,把对美国不利的一面化解,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就迎刃而解;也正因为这样,所以美国方面对中国所热衷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置可否,因为美国从来未曾设想中美两国并驾齐驱,过去没这样想,现在没这样想,今后也不会这样想。即使有朝一日中美两国真的有“同舟共济、风雨同舟”的那一天,中美两国也将是船长与船员的关系:美国当船长,中国当船员;美国掌舵,中国划船;美国住船舱,中国挡风雨,仅此而已。

  所以,瀛台夜话与白宫漫步之后所营造的中美友好与中美友谊,不过是一场绚烂的烟雾,美国对华战略的两面性决定中美关系具有强烈的两面性,中美之间固然会有密切的交流与沟通,也会有惊人的利益输送与交换,但同时还会有必不可免的激烈冲突,矛盾与冲突在中美两国之间注定将是接连不断,对此一切理性的人都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正因为这样,所以今后的中美关系远非艳阳高照、凯歌频传,对中美关系最乐观的估计,也仍然是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未来究竟走向何方,还在未定之期。对此,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也理应给予最充分的认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