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到底谁是“阿Q”?

火烧 2015-10-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7
文章深入探讨《阿Q正传》中阿Q的由来与形象,分析鲁迅创作意图,指出阿Q是劳动人民的代表,具有革命愿望却最终走向失败,揭示其精神胜利法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近日,重读《阿Q正传》,掩卷闭目,一番联想,似乎颇有些心得。

  首先是“阿Q”的由来。鲁迅怎么突发奇想,给自己创作的典型形象起了这么一个奇特的名字呢?虽然鲁迅在《阿Q正传》的“序言”中,运用诙谐的语言进行了交待和说明,但是还不能羁绊住我天马行空式的联想。听一位懂得些英文的朋友讲,“阿Q”用英文也可以写作“A&Q”(Answer,中文的意思是“答案”;Question,中文的意思是“问题”)。这两个英文单词的组合,可以译成“到底谁是~~”?或者直接译成“到底谁是阿Q”?呵呵!照这位仁兄的逻辑,鲁迅是把“到底谁是~~”变成了一个典型形象。难怪几乎所有读过《阿Q正传》的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提出同样问题:“到底谁是阿Q?”。

  我读《阿Q正传》的最初感觉,“王胡是另一个阿Q”;“小D是阿Q第二”。进而,在心中默认自己也是个“阿Q”;再者,身边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甚至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了“阿Q”。但细细想想,这似乎走入了一个悖论。假设每个中国人都是“阿Q”,那么,鲁迅还有什么必要创作“阿Q”这个典型形象吗?难道“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的劳动人民都是“阿Q”?喝点小酒,吹吹牛X,想想女人,打打小架,没事了在太阳底下捉捉虱子,这些场景显然不是为“阿Q”个人画像,分明是鲁迅那个年代受压迫、受剥削中国劳动人民真实的社会状况的写照。至于“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阿Q”所独有。“举人”老爷被“把总”欺辱后,不也只好忍气吞声吗。再者,“阿Q”想与“吴妈困觉”和“赵太爷”想娶小老婆有什么区别,难道“赵太爷”也成了“阿Q”?“阿Q”能忍受屈辱是事实,但如果能忍受屈辱的人就一定是“阿Q”,那么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也可叫做“阿Q”不成?显然是我们曲解了鲁迅的原意。

  细细揣摩,《阿Q正传》“革命”一章是“阿Q”这一形象的分水岭。“革命”一章之前,鲁迅是借“阿Q”之名,写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当然,阿Q也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分子)。假设鲁迅愿意,“革命”之前的几章完全可以更名为《王胡正传》或《小D正传》等等。但“革命”一章之后的几章就不能这样更名了,也只能以《阿Q正传》为名才恰当。我想,这才是鲁迅真正意义上的“阿Q”形象。

  这样的分析和联想,使我对“到底谁是阿Q?”,也就格外分明了。在《阿Q正传》中,“赵太爷、举人老爷、秀才、假洋鬼子和把总”, 以及那个判“阿Q”死刑的“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肯定不是“阿Q”。根据鲁迅对“阿Q”的描述,“阿Q”身上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出身于劳动人民。第二,有革命的愿望,但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分得或者捞取一份好处。用鲁迅在《阿Q正传》中的原话,革命成功“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第三,革命成功后,出于个人恩怨报私仇,既整治“赵太爷、秀才和假洋鬼子”,也不放过“小D和王胡”。第四,不论革命是否成功,其最终的结局都无法逃脱被“砍头”的命运。“阿Q”革命失败被“砍头”是必然的,“阿Q”革命成功后依然无法逃脱被“砍头”的宿命原因有二:一是革命成功后,“阿Q”式的革命者走向腐化堕落,蜕变成反革命分子,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和铲除;二是由于“阿Q”式革命者的腐败,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导致革命初期混入并潜伏在革命队伍这的阶级异己分子趁机窃取革命政权,这种情况下,“阿Q”式的革命者就必然成为反动势力清算的对象。

  我慢慢开始读懂“阿Q”了,也开始慢慢读懂鲁迅了。鲁迅是想通过“阿Q”这个典型形象来警示革命者,革命一旦成功,革命者就一定不能变成“阿Q”,一旦变成“阿Q”,就难逃“阿Q”式的结局。

  我忽然又感觉鲁迅在用“阿Q”这一现象与毛主席和黄炎培讨论“历史周期律”问题。是啊!中国共产党人绝大多数出身于劳动人民,国民党曾经蔑视地称共产党是“泥腿子”。劳动人民是共产党闹革命最可靠的中间力量。但他们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又具有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难以根除的劣根性。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革命后很容易蜕变成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阿Q”。毛主席和鲁迅在革命尚未成功时都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新中国建立66年,共产党内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腐败分子,过去有刘青山和张子善,今天有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郭伯雄之流。看看他们的出身和他们参加革命后的所作所为,他们不就是当今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阿Q”吗!不要再讨论到底谁是“阿Q”啦,共产党内的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就是“阿Q”。“阿Q”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共产党中如果腐败分子占了多数,共产党也就蜕变成了“阿Q”。当然,共产党内绝不仅仅就那么几个“阿Q”,只是有的暂时没有被挖出了,有的可能到死也不会被挖出来。但是我要正告共产党内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阿Q”们,不要为自己未被挖出而庆幸,你们最终不是被人民政权铲除,就是被共产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所清算,这是你们革命成功后蜕变成“阿Q”的必然结局和宿命。因此,共产党人在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自己的阶级立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不蜕变为“阿Q”,才能避免被“砍头”的结局,才能最终跳出“历史周期律”。

  天马行空的联想到此,我有了些睡意。但脑海中仍萦绕着“赵太爷”辱骂“阿Q”的那句话,“你那里配姓赵!”。朦朦胧胧之中,好像看到不知是“赵太爷、举人老爷”,还是“秀才”或“假洋鬼子”,指着形象类似“阿Q”或类似“阿Q”子孙的鼻子骂道“你也配进常委,你也配当总~~”。我猛然醒来,惊出一身冷汗。不住地在心里祈祷,但愿当今中国没有上演现实版的“皇帝已死,秘不发丧”的历史悲剧!

  2015年10月16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