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写在四项基本原则提出36周年 我的文学观

火烧 2015-10-16 00:00:00 文艺新生 1034
文章探讨当代文学应坚守立场与人文情怀,反思西方文艺影响,强调写作的社会责任与时代重量,呼吁回归人民立场,拒绝形式主义与冷漠。

我的文学观

——写在四项基本原则提出36周年

  略微读过党史的人都该了解,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务虚工作会上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已经整整36年了。36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关于政治经济的风风雨雨,也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路线之争。而文学理念,也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急剧变化。在今天,再提文学的立场,似乎会给人一种顽固落伍的印象。当代的新潮作家以为,写作从来都是自我满足的过程,写我的,做自己,成了他们堂而皇之的理由。也有一些新生代的文学理论工作者,总是以“拨乱反正”的口吻支持文学的自由主义思潮,认为再提文学的原则,无疑是把文学捆绑起来,简直就是文革形式的粗暴干涉。然而,当没有立场,爱憎不分的文章开始泛滥,又何尝不会让以人道主义为内核的文学蒙受一场可怕的灾难。

  我反感成为某种政治主义的鼓手,服从政治指令的写作让人反感,我渴望我行我思的写作。然而,任何写作,首先都是要思考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的。而这样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作者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的考验。最渺小的作家,常常掂量着自己的成绩和荣耀,而真正优秀的作家,总是在掂量自己作品所承载的时代重量。不得不说,不少崇尚西方文艺的年轻一代,近乎彻底的丧失了自己的灵魂,无限接近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可疑部分,终究无法摆脱形式主义和玩弄文字的虚无。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反思,恪守某些原则,是不是真是将文学禁锢起来呢?

  写作,不断地写作,是一件平庸而伟大的事业,我们的写作,理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追寻更高的境界。没有哪个文人是一开始就渴望平庸的,当我们前仆后继去制造那些周而复始被评论家所赞誉的文章时,我们已经不自觉的被那些文学“公知“的文学潮流所引领。不能厘清为谁而写,他的高产只能产出一部部速朽之作,作者的最大悲哀,也莫过于此。路遥先生,当是何为作家的最好阐释,扎根时代,扎根人民,实实在在而非空穴来风,自觉的把作品摆在了多数人的一边。走有人民立场的正路才当是每一个文字工作者的真正追求。

  然而,明确为谁写,也不总能写出感觉。我们总是怀着对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的强烈渴望拿起笔来,而对现存事物的强烈不满,又总是不自觉的把我们引向消沉和低迷的状态,这时我们会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慨叹。一个文人,他可以外表多么冷静沉着,但他的内心必须要有巨大的激情,像火石一样,总是能量暗涌,不时的碰出热情的火焰。对生活冷淡,对社会和政治漠不关心,是比写文章文字不流畅,结构不严谨更致命的,冷漠打动不了他人,它的唯一功效只是让自己越来越冷漠。亲和,稳重,宽容,

  以及责任,才能孕育出有雄浑力量,纯朴道德,浪漫诗意的好的作品。因此,我们要乐观起来,要在乌烟瘴气中坚持自己的创作路线,要斗争下去!

  我不想质疑所谓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四项基本原则事实上坚持了多少,也没资格以文艺批评家的身份对一些不喜欢的作品横加指责,我只能以半个文人的微弱之躯,负责的,认真的阐述我的文学观。未来的太阳是我们的,我渴望去创造光明。

  云南大学中文系 王子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