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价怎样才能降下来?
中国的房价怎样才能降下来?
近几年来,中国的房价简直就如脱缰的野马一般,一路疯涨,终于成为了中国人民难以承受的新“三座大山”中最重的一座大山。当然,作为草民,我们不可能获得哪些有关中国房价的若干真实数据,偶尔从媒体上看到一些数据,也是使人云里雾里,或者使人根本就不敢相信。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中国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凭我们的耳闻目睹,完全可以亲身感受到中国房价的真实状况。如果我们以2005年为基数,到现在,凭经验判断,中国的房价至少每年上涨一倍。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好地段,肯定涨幅还要高些。如我居住的城市和我在这个城市所处的地段,当时的房价是1500元左右,现在是6000——7000元左右;当时最好的地段是2000——3000元,现在是10000——15000元左右。如果我们再往前推到以2000年为基数,到现在肯定每年的涨幅超过一倍。所以,我判断大概从2000年或2005年以后,房价平均每年上涨一倍,应该是大致合理的。
另一方面,国家也在高喊着控制房价的口号,甚至也在采取措施,可根本就没有效果,房价仍然我行我素,仍然照涨不误。大家还记得2010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澳门说的话吧,他说,我们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但房价就是压不下来。他说这里面有很多复杂因素,但到底有多复杂,却难以言状。他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总理,居然对于房价束手无策,他只有勉为其难地奉劝自己的百姓买不起房就去租房,这不能不说是总理的羞耻。
那么,中国的房价到底是咋回事?还有治吗?中国的老百姓有买得起房的那一天吗?国家有可能把房价压下来吗?这座大山何时能被搬掉?我们就以基本的经验和逻辑来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对于这些分析,“不求金马玉堂登高弟”,只是一种草民心声的自然流露。
一、中国房价猛涨和压不下来的基本原因
显然,中国的房价猛涨和压不下来的基本原因,不在某一个方面,肯定是综合的,是多方面的。我们初步分析,至少以下三点是最基本的原因:
1. 扭曲的供求关系使中国的房地产出现了扭曲的市场
本来,住房是人们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在马克思《资本论》中是把它划归到消费资料这个部类的,它为人们的居住和社会生产提供基本的条件。但是,我们今天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可以肯定地说,今天的房地产从宏观方面看,既成为了我们整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经济的半边天都是靠房地产支撑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政府获得政绩和财政收入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真希望获得以下一些真实数据:房地产到底在中国GDP总量中占什么分量?房地产在中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到底占什么分量?正是由于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获得了重要的支撑地位,它才有可能不断地获得价格上涨的预期收益,这种指导思想的失误必然扭曲房地产市场。
我们先看“供给”的扭曲。实事求是地说,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房地产应该给予巨大的供给,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分的基本居住条件。当然,市场经济下这种供给的前提是必须要获得合理利润。可事实上,房地产老板们总是充分利用价格上涨的预期,他们要获得的是市场经济下的高额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所以,聪明的房地产老板们早就悟出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道理,他们对房地产的供给一直采取抑制和有效控制的手段,以始终保持价格上涨的态势。可以认为,“捂盘惜售”或者囤积居奇,使供给出现表面狭小或紧张的扭曲状况,就是房地产商们的惯用手法,恐怕没几个房地产老板不用这一招来赚个盆满钵溢的。一旦价格涨上去,他们就迅速采取各种手法推销。要知道,这些房地产老板们已经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资本家,他们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那些人民的敌人。即使是在经济危机下,他们宁肯用销毁一部分商品的手段也要始终维持能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价格。如果我们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某些地方政府不像当年的陈云等人在上海采取非常手段来坚决打击投机倒把的房地产老板,以恢复房地产供给的真实状况,那么,就凭这一点,中国的房价就永远也压不下来。以前毛泽东时代的小学课本里是这样写的:卖盐的,喝淡汤;修房的,住茅房;织布的,没衣裳……中国的现实也许就只能是这样。
我们再看需求的扭曲。本来,中国对住房的最大需求群体或阶层是最广大的老百姓,是这些人最缺住房。可由于黑心的房地产老板或房地产资本家们千方百计要维持并推高房产的价格,一般老百姓很难买得起一套像样的住房,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就拿我自身来说,如果要买一套与自己身份相符的房子,至少也得两个人工作10年。但是,中国的房地产并不因此就出现需求不足的状况,恰恰相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越来越出现需求虚增的态势,看起来是需求急剧膨胀,需求越来越大。实际上,这种虚增的需求现状完全是一种假象,它实际是有真实需求欲望的人民大众买不起房,而是另外一些有住房并且住房很好的人拉高了需求,从而造成需求的扭曲。首先是一批有钱人或新生贵族,他们把住房完全当成一般等价物来炒作,在不断地炒作中使自己的资本在运动中获得高额利润。他们的钱太多了,全国各地不是都有所谓的“炒房团”吗?我们的政府和新闻媒体一度不是把他们都当成繁荣房地产市场的推手吗?特别是这几年,这些人炒房子,炒猪肉,炒绿豆,炒蔬菜等等,他们想炒什么就炒什么,这个市场经济也真是太自由了。还有一些人拉高了房地产需求,这就是我们的政府官员和一些所谓的中产阶级。凭我的观察,稍有一点所谓级别的政府官员或公务员,他们大都有多套住房,有的甚至还给儿子、孙子都买有住房,有的是在多座城市有住房。就是在我的单位,一般有点行政级别的人,基本都是两套三套的,真正没住房的一定是老百姓。如果我的单位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住房标准,凡是多余的一律退出来,我想完全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人无住房的问题。
我们把供给和需求综合起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是扭曲的,表面看来,供给总是趋紧的,而需求则呈现出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事实上,即使我们剔除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非理性因素,还其本来面目,恐怕也会始终是一个供给趋紧需求不断扩大的态势,只不过在今天是以扭曲的状态表现出来的。所以,中国的房价要在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指望它降下来,恐怕这是不可能的。
2.各级政府的“土地财政”严重地拉高了房地产成本
应该说,中国的住房问题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人民新的“三座大山”之一,绝不仅仅是房地产老板们的功劳,还有我们各级政府的力量。没有各级政府与房地产老板们的良好合作,中国的房地产是不可能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很简单,土地是政府的,各级政府总是代表国家来控制土地的。只要看中了哪块土地,政府立马就把它征用为国有土地,然后再卖给房地产老板,当然这里有一部分的确是为了公共事业,但事实上相当部分是给房地产老板们进行房地产开发。政府的土地往往是进行拍卖,越拍越高,随着拍卖锤铿锵有力的一声声落下,我们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断攀升,GDP更是扶摇直上,当然,很多人的官帽也一定会越带越大。房地产老板呢?既然我拿的土地价格在不断上涨,那么,我在这块土地上修的房子当然价格也要不断上涨,很简单,房地产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不然的话,我房地产老板只有去喝西北风?就是在政府与房地产老板的良好合作中,至少产生了两个要命的问题:一是各级政府为什么能与房地产老板进行如此良好合作,我们除开政府公开获得的财政收入之外,在幕后肯定还依靠着大量腐败润滑剂的滋润。我真希望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涉及房地产的到底占了多大比重?我记得,改革开放前,在一个单位的领导层中,往往是认为谁的能力最差谁就去管修建,可今天,在一个单位的领导层中,谁不希望去管修建呢?哪一次涉及修建的招投标什么的,一把手不参加呢?甚至很多单位的一把手,都直接管修建,这里面的奥妙和猫腻是任何人都心知肚明的。二是在政府与房地产老板征收土地的过程中,恐怕只有中国才出现了这种世界罕见的大量的暴力拆迁。不管你抗争也好,还是自杀也罢,暴力征收和拆迁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至于补偿嘛,当然是政府说了算,老百姓是不可能讨价还价的。政府的决心,房地产老板的冷酷无情和卑劣,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任何一起暴力拆迁看得淋漓尽致。我很希望政府算一笔简单的账,我们在暴力拆迁中获得的财政收入能够买回失去的民心吗?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人心、良心又价值几何呢?
3.增发货币或宽松的货币政策,肯定会拉高房价
应该认为,近几年来,中国基本执行的都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换言之,就是货币发行量过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过货币流通规律,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到底需要多少呢?马克思认为是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决定的,生产出来多少商品,再把货币的流通速度考虑进去,当然,今天还得特别考虑国际货币的需要,这就可以比较精确地测算出市场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需要多少,就发行多少。如果发少了,一定会造成有效需求和投资不足,那当然会使经济萎缩;但如果发多了,又一定会造成需求过剩,供给不足,它的必然后果就是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国民党之所以在大陆完全丧失了民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经常用增发货币的办法来搜刮民脂民膏,靠货币贬值来勉强支撑,这个办法无异于就是对老百姓进行抢劫,所以老百姓恨透了他们。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一点活命钱,只要货币一缩水一下就没了,你说可恨不可恨。很显然,中国近几年在所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拉动内需之下,肯定多发了不少货币。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尽管我们的国家在增发货币,但发出来的货币又到了哪些人的手呢?事实上,从中国目前的阶层分化情况看,恐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有人说5%到10%的人占有了50%的财富,当然,到底准确数据是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近几年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其增长幅度是相当小的,甚至很多人如果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实际工资反而呈下降的态势。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大概在7年前就是现在的工资水平,7年来基本没什么大的增长。但这7年物价又涨了多少呢?税收也增加了。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我的工资水平一直处于缓慢地下降之中。这个问题刚好可以证明我们前面谈的第一点,扭曲的供求关系使中国的房地产出现了扭曲的市场。就是说,虽然国家在增发货币,可并没有发到大多数老百姓手里,反而是一些本身就比较富贵的人越来越富。一方面是老百姓仍然买不起房,另一方面是富人们尽情地利用手中的资本或货币来炒房,所以,流通中的货币越来越多,房价当然就越来越高了。炒房完全成了富人的游戏,他们把一套套住房像鸟笼一样的买来卖去,或者作为一般等价物储藏起来,或者为自己的子孙预备下未来的乐园。这种状况,能够使房地产价格降下来吗?我看门都没有。
二、中国的房价怎样才能压下来?
通过对中国之所以会产生高房价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要想把中国的高房价压下来,既要对症下药,更要下猛药,当然,一定要综合治疗才行,要多管齐下,绝不能指望用某一种方法就可以医治好这块伤疤。
1.理顺扭曲的市场关系,还房地产市场的本来面目
首先,必须理清住房的供给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既要严格制定和控制房产价格,又要坚决打击“捂盘惜售”或囤积居奇,要学习当年的陈云等人在上海打击投机商的做法,只能允许房地产在一定范围内获得合理的利润,绝不允许依靠投机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我就不知道,政府为什么不能公布不同地区修建住房的成本价呢?即使把政府的土地财政算进去, 一平方米 到底有多少成本,这不是很清楚的吗?政府只准在某个幅度内获得利润,难道这不行吗?我们可以对粮食、肉类、蔬菜等采取这样的措施,为什么不可以对房地产也采取这样的措施呢?难道我们的物价部门就不能对住房制定一定幅度的指导价?同时,政府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大量增加供给,政府增加的供给必须把价格严格控制在合理的利润之内,政府应该有这个实力来为人民服务,来打垮黑心的房地产老板的抑制供给和囤积居奇。另外,政府应该鼓励我们的机关、事业单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集资建房,这既增加了房产的供给,又解决了集资单位职工的困难,价格也会便宜得多,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这样做了,政府出面,为老百姓修建大量的廉价房等,这个廉价房的价格远低于房地产老板的,如果政府能够源源不断地供给廉价房,能够坚持这样做下去,当达到一定的度之后,老百姓都不去买高价房了,再配合其它措施,看你黑心的房老板还能撑多久。当然,这样做有几个前提,就是政府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政府必须毁掉与房地产老板们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政府的屁股必须坚决坐在广大的老百姓一边。如果做不到这些,富翁们和权势阶层又会来与老百姓争夺廉价房的,老百姓当然争不过他们。
其次,还必须理清需求关系。真正需要住房的是广大的老百姓,不是富人和权贵。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双管齐下来把需求控制住。如充分利用行政手段,严格控制政府官员、公务员的住房面积,谁超就处分谁。实际上,在我们的文件中,早有规定,我记得厅级干部的标准与教授相当,140平米;处级干部与副教授相当,120平米。可今天还有几人在遵守这个规定?很多干部都像炫耀自己有几个小密一样地炫耀自己有几套房,房越多越光荣,没人以多占几套房为耻的。还可用经济的手段来严格控制需求,如征收高额房产税,你不是想多占几套房吗?可以,但必须征收高额房产税。我看如果是政府官员或公务员的话,超过规定面积的或者按面积征收每平米每月10——20元,或者以超过的面积总价值为征收点,每月征收超面积总价值的5%——10%,看你还多占不?如果不是干部,也要规定一个套数或面积数,超过的一律征收高额房产税,目的就是要抑制投机和需求。
我想,如果我们的政府能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大量地增加有效供给,依靠政府大量地为老百姓提供廉价房,同时打击囤积居奇;另一方面坚决地遏制投机需求,用高额房产税的办法来使那些多占房产的富人和权贵大量出血,我就不信中国的房价降不下来?
2.政府必须坚决丢掉“土地财政”的帽子,不要搞“圈地运动”
可以肯定地说,近几年来,我们的政府在“土地财政”的问题上已经犯下了错误,要想把中国的房价压下来,不彻底纠正“土地财政”的错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实上,“土地财政”已经给我们的政府和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把人民和政府、党完全对立起来了,它使政府和党的公信力严重下降,应该认为,这种“土地财政”对于我们的政府和党是得不偿失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区分公共事业和房地产开发的界限,虽然公共事业是一定要搞的,但即使是公共事业也不能搞“圈地运动”和暴力拆迁,也要做好人民的工作和合理补偿。如果是为了房地产开发,由“土地财政”而导引出来的“圈地运动”和暴力拆迁,一定会如一次次地打开无数个“潘多拉”魔盒一样,它的后果简直就不堪设想。至少,“土地财政”会给我们的政府和党带来以下众多恶果:由于“土地财政”与房地产老板的勾结,这种状况必然会成为腐蚀干部的温床;推高房价,“土地财政”是一只重要的推手;把人民与政府、党分离开来,毫无疑问,“土地财政”就是这种离心力产生的重要来源;破坏了我们合理的经济结构,使我国的经济结构成为畸形,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也成为畸形;严重地侵蚀着中国人的耕地红线;等等。所以,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抛弃“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就是一种最坏的发展方式。我们的政府,不要因为“土地财政”与房地产老板捆在一起,或者不要被房地产老板利用“土地财政”这根绞索把我们绑架了。
3.控制货币发行,收紧银根,调整分配结构
通过控制货币发行和收紧银根,一定能把房价控制住。我记得,2005年时房价还不高,当时我到广西北海去,看到很多被房地产老板抛弃的烂尾楼,据说就是因为银行紧缩银根,直接导致房地产老板的资金链断裂,才把房价控制住。为什么今天我们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控制房价呢?比如,限定房地产老板的贷款量,加快房地产老板的贷款偿还速度,提高存、贷款利率,严格控制购房贷款,只对购买第一套房给予贷款,凡购买第二套房以上的,一律不给贷款或不予按揭,等等,这些措施为什么不能用?实际上,我从一些房地产老板或银行人士的口中得知,我们今天的银行事实上也与房地产老板捆在了一起,姑且不说一些人在贷款的过程中得了多少好处,就说今天的银行特别是地方上的小银行,恐怕大都被房地产老板给绑架了,如果紧缩银根,房地产老板们卷款逃向国外,我们的银行不知又会形成多少呆账烂账。所以,虽然今天的银行表面看来是黄仕仁,房地产老板是杨百劳,但事实上正像相声里讲的黄仕仁反过来是害怕杨百劳的,甚至杨百劳根本就没把黄仕仁放在眼里,我就听到过有的大亨就是把国家银行当成自己的私人银行一样,叫你给我贷你就得贷,叫你贷多少你就得贷多少。其实,很多房地产老板早就赚得盆满钵溢的了,他们的资本足够花上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如果逼得太急,大不了再留下几栋烂尾楼一走了之。但是,如果国家不从控制货币发行上来做文章,要想把房价降下来或者控制住,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分配上,一定要向老百姓倾斜,国家增发货币一定要发到老百姓手中,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扩大老百姓的内需,是要对老百姓进行雪中送炭,而绝不是对富人和权贵进行肥上加膘。事实上,“两极分化”已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中国的内部是根本不可能长治久安的。它会像一个已经掀开盖子的火药桶一样,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三、简短的结论
很显然,近几年以来,中国的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了整个国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尤其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房价问题。老百姓把它称之为当代的“三座大山”之一,应该是恰如其分的。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应该下决心把房价压下来,至少也应该控制住,再不能上涨了。事实上,房价问题已经演变为政治问题了,特别是随着“土地财政”导引出的“圈地运动”和暴力拆迁,加上这个过程中花样百出的腐败现象,已经严重地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地损毁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中国就一定会埋下社会动乱的祸根,我们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会是一句空话。
解决房价问题的手段,必须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必须要多管齐下,否则是很难把房价压下来的。如首先要理清供求关系,在供给上,要坚决打击和制止房地产老板抑制供给的投机倒把行为,同时,政府应该勇于担起为广大老百姓大量提供廉价房的职责,还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在政策范围之内大搞集资建房,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使有效供给能够得到扩大。在需求上,一定要坚决抑制富人和官员投机“炒房”的行为,完全可以用征收高额房产税的经济手段,来把投机需求压下去。只要压下了投机需求,事实上也会把房价压下来。作为政府,一定要放弃“GDP”崇拜,放弃“土地财政”,要给房地产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在货币发行上,不能宽松,即使不紧缩银根,但至少也要控制住,特别是对房地产老板,要紧缩,对投机“炒房”者,更要紧缩。银行要逐步从房地产老板的捆绑中解脱出来。在分配结构上,要使广大老百姓能够真正提高收入,要使广大老百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买得起一套基本的住房。
说一千,道一万,解决中国房价问题的根本还在于我们的党和政府。如果我们的党和政府完全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把屁股从房地产老板和富人、官员一边抽出来,踏踏实实地坐到老百姓这边来,我想该有多少办法可以控制住或把房价降下来呀,这就根本不是一个能够难倒总理的问题。想当年,毛泽东等人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能够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把日本鬼子赶走,把“三座大山”推倒,难道今天想控制个房价都办不到吗?真是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