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这样的“婊子”也敢出来立“牌坊”--评秦晓
文章起这样一个题目,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因为实在没有人比秦晓更适合“又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的民谚了。
2003年,就在平安保险于香港上市的前夕,秦晓将招商局持有的平安保险股份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转让给“由自然人控制的两家投资公司——宝华投资和源信行投资”。而在此之前,汇丰是以6·3倍的溢价受让平安股权的。秦晓前一天才以十几亿的价格转让国有股份,后一天平安上市即价值4百亿。一进一出之间,差价3百多亿。
由于在交易之前,平安上市及其股价的飙升都已经是确定的,所以,秦晓实际上是将价值4百亿的国有资产作价十几亿卖给了某几个人。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赤裸裸地吞噬巨额国有资产行为,秦晓竟然没有被惩以极刑,甚至没有被追究,可见其背后靠山之硬,也可见这么一大块馅饼,并不是他个人一口吞下的,参与者的背景深不可测;更由此可见,这个社会的悲哀,所谓反腐倡廉、取信于民之苍白无力——既然背景深厚者可以明目张胆地吞噬巨额国有资产而不受追究,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廉洁奉公?
就连试图鲸吞山东鲁能的大锷都在最后一刻“撤退”了(虽然国家反过来赔了人家几个亿,最后结果也是一笔糊涂账),秦晓却将抢劫、掠夺进行到了底。毕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进行的掠夺,上面虽然搞定了没有刑罚之忧,下面还要面对天下悠悠之口,不心虚是不可能的。所以,秦晓每次面对媒体采访,言必强调自己“喜欢掌控”:你看,平安要上市了,我掌控不住了,所以就提前把股份卖了——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俩之丑态可掬。
可能以为事情过去几年了,大家也忘得差不多了,钱捞足后的秦晓又开始瞄准名,接着是权。他先是折腾了一个什么“博源基金会”,自己弄出个狗屁不通的“现代性”,竟然还有许多人争着捧臭脚,引起“媒体轰动”——这当然不奇怪:此人有钱有势,媒体和帮闲又追钱逐势,不“轰动”才怪。
古人云,听其言,观其行。秦晓的“言”是:现代性社会是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的,它的主要标志是以“启蒙价值”,即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价值支撑的,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为制度框架的民族国家现代性。结合其“行”而释之:所谓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的,它虽然不能像传统社会一样权力直接世袭,但必须保证精英们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的权利,并以此作为价值支撑和理性出发点;所谓民主政治,就是精英们在用权把钱捞足后,反过来又可以用钱捞权;法治则必须保证主要的权、钱资源都只能在精英圈子内部流转,而且世世代代永不变。
接合其行而释其言,这就是秦晓所立的“牌坊”,所谓现代性理论。说秦晓是“婊子”,其实还是抬举了他。他也就是一只上街要被众人喊打的臭老鼠而已,是一颗破坏当今和谐稳定、激发民愤民怨的蛀虫。你说这样一只臭老鼠,你吃了、卖了,夹着尾巴躲到一边偷偷乐着也就行了,干吗还要跳出来现世呢?秦晓频频跳出来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以为自己这块歪瓜瘪枣样的“牌坊”很漂亮、很光鲜吗?
相关文章
- 寒江钓雪:由秦晓现象看一个社会原本面目
- 闲言:对侵吞国资5亿的周X不留情,几百亿的秦晓网开一面?
- 何雪飞:请与秦晓、博源基金会保持距离--警惕权力、资本、汉奸学者的邪恶联盟
- 就秦晓涉嫌侵吞巨额国有资产的公开信(旧文)
- 秦晓贱卖平安的滔天罪恶
- 中纪委严查招商局,秦晓任内涉嫌数百亿国资亏损案算不算?
- 请教招商局原董事长秦晓:把国有股贱卖算什么"现代性"?
- 最该道歉的那些人:从文革极左到改革极右
- 资料:陈小鲁、秦晓发起西纠组织是老舍先生自尽的元凶
- 秦晓博源基金会蛰伏两月后重新高调活动
- 闲言:博源的精英们为什么害怕“得而复失”?
- 闲言:秦晓为什么又出来蹦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