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竞争说:违背人性的“动物法则”
“丛林法则”被当作学问被某些人津津乐道着。丛林法则乍看起来很高深,发明者一定不简单,法则二字似乎包涵宇宙玄机,其实是把一种简单现象冠上“法则”二字,用流行话说是“装逼”。这种学问“装逼”被我批过的还有“木桶理论”,任何一个概念游戏放到中国来就是学问。丛林法则究竟涵盖什么,说白了不过是森林动物们的游戏规则。动物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还有一个隐性规则,就是强者说了算,占山头占领地,强者掌握一切话语权。这一规则照搬到人类社会,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至少可以看出提出者是把人与动物等同起来了。人是动物之一种,但不等同动物,这是作为人的常识。人的肉身是动物的,与动物完全一致,人有动物本能,比如性欲、吃喝拉撒、占有欲都是动物本能。人之所以是人,因为还有动物不具备的非本能之能,比如创造力、道德、情感等等。丛林法则就是强调完全的自由竟争,提出者强调“人的肉身”,及附加在肉身上的“动物本能”,尤其是对肉欲与占有欲的夸张与渲染。动物,比如老虎占有的食物不可能与豹子去分享的。人类“兽性”也包含这一点:这是我的东西,不能与别人分享!?
西方世界就是利用这骨子里的占有本能,唤起人们的潜意识,对新事物“共产主义”进行大肆污蔑,称之为“共产共妻”。可见“丛林法则”虽然与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相左,得不到西方认可,在中国却可以大行其道,中国人骨子里害怕与人分享。一个一穷二白,家徒四壁的人也是这么害怕着,一说平均主义,就两腿哆嗦。
我在想,他们究竟害怕什么?担心什么?还是动物本发作了?
所谓的“丛林法则”,通俗点说,就是“动物法则”,姑且称之“动物法则”更好理解。今天社会道德崩溃,人伦丧失,就是人们把自己与动物等同起来,按照“动物法则”去运作人类社会,让人类象动物一样自由竞争,结果有了“吃草”的羔羊式人类,有了“吃人”的老虎式人类,有了象“狐狸”一样狡猾的人类,最终兽性战胜人性,在人身上无限彰显。
人类历史,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基本事实,奴隶社会基本没有什么社会文明,尤其没有法律法制文明,最接近“动物法则”原始状态,真正“弱肉强食”,人吃人,奴隶主通过“自由竞争”拥了权力和财产,把奴隶看作牲畜,奴隶主因此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就象老虎家族,永远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这血统不容任何动物挑衅。再到封建社会,人类社会拥有了一些文明因子,还是赤裸裸的、动物式的“动物法则”,自由竞争是社会的基本法则,通过继承、起义、政变等,某些人获得了强权,把国家据为私有,国家成为了私有财产,并可以永远传承下去。时至当今社会,对于“动物法则”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的干预,就象今天动物们的游戏规则也被人类干预一样,比如从资本社会诞生的“反垄断”法,就是对“自由竞争”的约束。显然,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就是一部不断战胜自然和打破自然法则的历史。
自由竞争的“动物法则”是过去社会的旧物,不是什么新玩意,重提“动物法则”不过是旧物翻新。越是旧的社会,越是无任的“自由竞争”,越是彻底的“自由竞争”越是接近落后的社会状态。越是无限的“动物法则”越是释放更彻底的动物本能,人性泯灭,即便是科技发展了,仍然是堕落。
这与朴素真理完全不相符。把动物法则延伸到“自由竞争”说,在发明者看来,这是发展了的“动物法则”。自由竞争究竟包含多少学问,我还真不想从官方与西方那些所谓的学者论调中去细究这玩意,无非就两点,一是强调公平的竞争环境,二是强调各尽所能所长自由发挥。
问题就出在公平竞争四字。自然界没有任何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没有阴谋诡计,完全由物种自由发挥,这公平吧。且看自由竞争的结果是:狮子成为草原之王,老虎成为丛林之王,一切动物都要屈服于它们,它们是至高无上的,羚羊永远任人宰割。老虎家属永远是老虎,老鼠生来永远打地洞。这种动物模式移植到人类社会,就是越是手段残忍,越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那些食草者如绵羊,越是该死,它们只有任人宰割。无论如何公平,动物界的这种“弱肉强食”法则,是赤裸裸的“一个种族剥夺另一个种族的生存权”,甚至是同族之间“赤裸裸的厮杀”。
把“动物法则”移植到人类社会,今天不仅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而且人与人之间个体也是如此,为了利益父子也可以成为对手,兄弟可以翻脸不认。这种非人性的演绎不能不归功于“动物法则”,因为动物就是这样的嘛。对于陌生的个体,假如设定绝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且不说这环境永远无法绝对公平公正,情况又如何呢?比如两个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走向社会的同学,在公平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中,十年二十年后,一个成了私企老板,一个成为失业游民,结果公平吗?也许有人认为,这种不公平恰恰体现了公平,这种说法不过是自圆其说,无论何种公平的过程,结果不公平就是不公平。这世界不是用聪明来比公平,用付出来比公平,谁会认为自己付出比别人少?一个打工流浪一辈子的人,与一个生下来就坐享十亿身家的,怎么谈付出公平?何从谈收获公平?
人类如果谈所谓的公平竞争环境,结果就是社会的不公平。动物法则说人类生来本身有强有弱,有贵族,有平民,是不平等的。人的起点都是不公平的,设定任何公平的竞争规则,任何公平的过程都是徒劳无功。今天社会就是这样的,都要在设定公平的过程与游戏规则,结果就是完全不公平。要想社会公平就是要人参与其中,人性参与其中,而不是“兽性”在起作用,要体现出人类与动物区别,人类比动物高级就在于人类懂得用“人性”去调节社会。
自由竞争另一个卖点是它能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这个观点看似正面的,类似于“温水煮蛙”,有压力才有动力,人在温水环境就会自动退化。但笔者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如果没有自由竞争人类社会就不发展吗?二是残酷的竞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愿望?三是人类发展的目的是什么?自由竞争即便在过去是对的,现在是违背最基本的人性的,人类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竞争”也无止境的,都会是永恒的,可以永远没完没了的竞争下去,那么,我傻傻地问一下:什么时候停下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就是国人活着永远是为了下一代,我也傻傻地问一下:什么时候为了自己活着?人类社会到了慢慢地享受这世界的时候了,自由竞争说又把人类置于“苦海无边”中,这无穷无尽的残酷,难道是人类的共同愿景??自由竞争践踏人类的终极目的,又在鼓吹人类发展,这矛与这盾,如何自我解决?
那么把动物世界的法则、原始社会的法则搬回来敲锣打鼓,大擂大吹是为哪般?是顺应“动物本能”,还是开历史倒车?
今天社会道德沦丧归绺于这场浩大的回归“动物法则”。人类之所以是人类,之所以文明,是因为人类一步一步把自身从动物分离出来,制定有别于动物的游戏规则。人类社会的嬗递前进,就是对“动物法则”的打破,这是人类战胜自然的一部分。那么,这样就是明白了,强调人类重蹈“动物法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主动倒退与自我堕落。
一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对所谓的自由竞争“动物法则”如此推崇,是出于无知,是另有阴谋?还是在玩赌气的小儿科游戏?
我不得而知,也许读者自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