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社会扶贫短板 增强脱贫奔康动力
近日,2015年“扶贫日”四川系列活动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首届四川“十大扶贫好人”评选表彰活动成为会上亮点,贫困地区一线扶贫干部和普通爱心人士占到扶贫好人获奖者的半数以上。自9月中旬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3+10”扶贫攻坚“组合拳”以来,从省一级到各市州、各县区都积极响应扶贫攻坚动员令,精心研制新方案,大力推行新举措,正在以攻坚拔寨的强大气魄为脱贫奔康的时代重任背水一战。
社会扶贫作为省委十项扶贫开发专项方案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充分激发其活力,正确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加入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但事实上,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财政金融等扶贫方案相比,社会扶贫的活力并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当下,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和广大公众在社会扶贫方面的投入比例还比较小,不得不承认社会扶贫仍然是扶贫攻坚的一个短板。
社会扶贫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有效引导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定点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时刻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工作主线;二是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激励机制,对在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加大宣传和表彰力度,此次 “十大扶贫好人”评选活动就是我省在探索扶贫激励机制上的一次积极尝试。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群众要主动作为。扶贫攻坚的号角铿锵有力,省委扶贫的政策一片利好,但是贫困地区的群众如果依然持有“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不思进取,不主动出击,就绝不可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此次评选出的“十大扶贫好人”获奖者中有四位都是贫困地区的村干部,这何尝不是省委号召贫困地区群众主动脱贫的强烈信号?
社会扶贫潜能巨大、亟待挖掘,只有充分补齐社会扶贫的短板,才能让“3+10”扶贫攻坚组合拳打得更加圆满,只有把加强政府主导与社会动员有机结合,才能切实增强扶贫攻坚整体合力,最终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
(文/蓝文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