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房价降不降是执政为谁的问题!

火烧 2011-01-15 00:00:00 网友时评 1031
文章通过回顾上海粮食之战,探讨房价调控中政府与资本的博弈,强调执政为民与政策实效,分析房地产泡沫与市场调控的关系。

党中央开始关注房价了,听说好像还要打压房价,一时间群众看到了希望,似乎属于自己的房子不日可待。但是只要看看那些房地产开发商的冷静甚至疯狂的叫嚣就不难看出,这些政策只不过是安抚民心的扬汤止沸的小动作,无法触及房地产泡沫的根本所在。

透过房价的高企,我们不妨回到建国之初的大上海,回顾一次在那里党与资本家展开的一次商战,政府为与不为、是以民为本还是以资本家为本,又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可见一斑。

上海解放前由于遭到长期围困,粮食一度紧缺。人民政权成立后,上海不法资本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操纵粮食市场囤积居奇,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已经超过一般商品的一倍到两倍以上。粮食价格的上涨,不仅影响了工业生产的成本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也造成了人心浮动。陈云意识到,同上海不法资本家打一场粮食仗已经势在必行,而且一定要打胜,才能恢复上海的经济。这时,我们有些干部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信心不足。陈云就鼓励大家说,不要悲观,我经过仔细计算,上海每天有300万斤粮食就够了,这个我们能够解决。接下来,陈云组织政府人员从各产粮地区配售大米,每月配售3000万斤,每天100万斤。同时,通过规范、整顿市场,使上海每天能自由上市大米80万斤,上海也有一部分人吃面,上市面粉可抵80万斤大米。市民在战乱时期都存有应变粮,这些也可以补充粮食缺口。上海周边都是产粮区,7月底江苏的早稻就熟了,而且价格比上海低,陈云立即组织人员收购江苏的大米,运到上海,供应市场。为了万无一失,陈云还从东北、华中调来1亿多斤粮食,然后,在九、十两个月每月供应市场6000万斤。一开始,不法资本家见政府运来粮食,便组织高价收购,企图把共产党调来的粮食也控制在手里。当他们手中囤积大批粮食时,才发现,共产党组织的粮食供应源源不断,并且用平价销售,他们高价收购的粮食,卖不出去,只能低于市场价售出,亏了老本,许多不法资本家囤积的粮食烂在了手中。

   为了使资本家永远也不能操纵上海的粮食市场,陈云组织干部,到江苏、浙江等产粮地区,与那里订立了长期的粮食交易协定,保证由这些地区长期、平稳地供应上海粮食,这样,不法资本家就被彻底挤出了粮食市场。粮食之战,又以共产党的胜利而告终。此外新生的政府还在棉花之战、运输之战中打败了资本家。

   那个时候的共产党人真的不懂经济,放着这么多活跃市场、贡献GDP的资本家们不培养,反而为了群众的小事与他们为敌。

市场经济好啊,资本家们咸鱼翻身,成了社会的主流,瓜分国有集体资产、活跃市场、提供就业、贡献GDP,俨然是中国经济的大救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这其中发展起来的,一时间诞生了无数的亿万富翁,而老百姓却为了一间房子,终身为奴。

我们不仅要问:

成思危说房价中30%是用来行贿的,那政府为何不管?这些钱都用来行贿谁了?周久耕们有多少?

群众为何不能集资盖房,凭什么把盖房的权利集中在少数房地产开发商手中?这才是根除房地产泡沫的举措,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便少了30%的行贿费用以及商业开发费用和流入资本家腰包的大量利润。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政府还需要这些人贡献GDP呢,贪官们还要拿回扣和红包分成呢,老百姓住不起房子不会死,可是把这样的发财手段放手那怎么得了?听听周久耕同志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吧:谁要降价我就办谁?

房价降不降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懂不懂经济的问题,而是执政为谁、以谁为本的问题,是宗旨意识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