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也是一个官
我有个朋友是市人大代表。朋友说他很看重人大代表的身份,也很珍惜人大代表的身份。朋友手上保留了一些名片,都是市委、区委、市府、区府的头头脑脑们的名片。朋友说,这都是参加人大会议时认识的人。人大会议就是一个平台,使他有机会进入这样的群体之中。这令他感到很欣慰。有一次朋友当着我的面从名片中随意抽了一张,按照名片上的电话号码打过去,然后两人就很亲热地聊起天来。看得出,他们之间是很熟的,联系是很密切的。朋友说,他的同学和同事,有人当了副局长,有人是处长,有人是董事长,只有他没有什么职务,但是,他现在是人大代表了,这使他觉得和同学同事“扯平了”。他说:我虽然不是局长不是处长,但我能和局长甚至市长坐在一起开会。因此,在同学会上底气足了不少。
我说,既然你有机会见到领导人,能不能帮我把一份反映情况的材料递交给领导人?朋友说这不可能。因为人大会议有纪律,不允许当面递交材料,只能按正常程序反映问题。据朋友说,他听说,在他还没有当人大代表的时候,曾经有代表把反映问题的材料当面交给高层领导人,而且下跪,场面搞得很僵,弄得大家都很尴尬。所以以后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允许向领导人当面递交材料。不管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各省市的人大代表,都是这样的。
我委婉地说,你当人大代表必然要代表群众提交提案和议案,总要为百姓说说话吧。朋友说,提交提案和议案是人大代表份内的事,每年人大会议他都要提的。有的是自己提,有时候是在别的代表的提案上签字。但要看什么提案和议案,这有个审时度势的问题。比如环境卫生,噪声扰民,垃圾处理,菜篮子工程,这类提案大家踊跃提交。可是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涉及一些让政府为难的问题,就要慎重了。有些敏感问题政府已经很为难了,提了也没有用,弄不好把我自己载进去,代表也当不成了,以后想为群众说话也没机会了,所以他说他是不会干这种事的。朋友说,过去有句话叫做“家有长兄,国有大臣”。我们这些当人大代表的就好比群众中的长兄,也等于国家的大臣,是要为国家分忧的。朋友说到这里我明白了,在他的心目中,人大代表和国家大臣的作用几乎相等,人大代表也是一个官。朋友还说到河南某厅官对记者说“你是打算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引起众人的反感和抨击一事,他认为原因是这些抨击的人不是体制内的人。如果是体制内的人,他们就不会觉得可笑和滑稽了。朋友说,他们这些当人大代表的人,其实都要掂量为谁说话的问题。只不过,他们不会在公开场合讲罢了。显然,朋友把自己是当成“体制内的人”了。在他心目中,人大代表首先就应该是“体制内的人”,然后才能考虑为不为百姓说话的问题。
我的看法是,这位朋友做为人大代表当得并不好,但总的来说还算一个好人。他不干违法的事,不坑害别人,不欺压良善,与同事和朋友打交道也比较讲信用,基本上是诚实的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也多少能为百姓说说话。所以至今仍然与他朋友相称。我认为,这位朋友之所以怀有那些与人大代表身份不相合的观念和想法,主要责任不在他,而在于现行的体制。这位朋友虚荣,把人大代表当成一个官,把与官员接交视为荣耀,为群众说话时有机会主义倾向,等等。虽然他本人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主要责任不在他。
我总觉得,党政官员都成了人大代表,是不合适的。哪有自己监督自己的道理?还有,人大代表不能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选民负责。人大代表应该是选出来的,代表民意的“代表”而不是“体制内”的官。这都是老生常谈了。年年“两会”,今又“两会”,各省市的“两会”正在召开,写此以算是“建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