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改革与良知

火烧 2011-01-1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探讨改革需从文化与思想入手,强调无私与公心的重要性,指出制度需文明人执行,信仰与人文思想决定民族未来,批判功利主义与迷信制度的弊端。

改革与良知  

统治者的一个善意,需要几千年善良文化的滋养;因为人毕竟是自私的,一个野蛮半野蛮的人要修养成一个现代文明人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人的行为由思想决定,思想由文化决定,文化的源头是宗教。  

如果不从人的内心思想方面去改革,只从外在社会形式上去改革,任何改革都是失败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中国几千年来只所以没有实质的进步就是如此,社会不从人心方面改变永远是泥地里打滚,永远也走不出苦难与罪恶的泥潭。  

自私是人类万恶之源,这是人类最难克服的弱点,人类只有整体走出个体自私的误区,才能最终使我们每个个体得到拯救。否则人类总也避免不了苦难和罪恶。宗教的极至是无私,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欲为私先为公,毛泽东主席以前曾教导我们:“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如果人人为私必然是国破家亡,最终自己的私也保护不了,明智的统治者都是宣扬克己奉公,宏扬公心、去除私心,以求得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强大。只有别有用心的统治者才宣扬人的自私是正当的,这样其实是为其自私的行为辩解,  

制度是人创造的,制度要靠人去遵守,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备的,只能说各有优劣利弊。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关健在人。制度不是万能的,不要迷信制度。只有文明高尚的人才能创造出好的制度,而只有文明的人才能执行和遵守好这样的制度。为什么《人权宣言》产生在欧洲,而不会产生在中国。人的素质达不到,却一昧的迷信制度,到头来再好的制度也会走向反面。橘生准南则为橘,橘生准北则为桔。就是这个道理。  

国人都只关注“吃”“用”二字,是世界上最世俗的民族,只信仰钱。认为只有这些东西才是真的,其它都是虚的,中国人的生存遂渐的动物化。  

其实正是一些在国人看来没用的东西,比如信仰,人文、思想才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未来、命运、幸福、财富等等。  

另外中国人从世俗的角度观点出发一直迷信制度、迷信科学,还有的迷信教育,其实没有人文的启迪,不会有真正好制度,也不会有真正的科学,没有善良的信仰和文化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这一点到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还不明白。  

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土大夫,现今的所谓知识分子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功利心太强,一切进退左右以自己的私利为中心,少有为国为民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境界高尚的人,更有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为一已私利可以置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的人大有人在。没有高尚情操的所谓知识分子,就是一些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的半野蛮人,不能算真正的文明人。这种人能力越大对社会对他人的违害越大。  

中国的教育如果不改变中国不会有救,中国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邪路,国人千辛万苦培养自己的子女学习其实真实的目的无非就是让他们做人上人,学成后当官做老爷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享有特权,如果不改变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就是再改革也是泥地里打滚,永远走不出去的。最终是用大多数人的青春为少部分人陪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次次的考试无非是科举制度的反板,对中华民族有百害无一利。  

中国几千年来创造的财富不可谓不少,唐朝时占世界五分之四,宋朝、清朝时占世界四分之三,但我们的财富哪里去了,我们配拥有这些财富么?我们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财富么?我们今天还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日光之下无新事。不管拜物教们如何控空心思,殚精竭虑的拚命挣财富,到头来还是逃不脱悲惨的命运。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自古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几千年来的所谓“土大夫”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弊大于利,由于儒家文化是极端世俗功利的文化,宣扬等级制度,把人与人的不平等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要求人们去遵守,实际上是一种“奴隶主文化”。所以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都把追求世俗成功,个人功利放在第一位,明哲保身,以自己一已私利为进退,少有有高尚情操,无私无畏,担当大义的人。  

毛泽东主席对这个民族及文化人的弱点洞若观火,为了从根本上拯救这个民族才不得已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但今天有几个人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国人已经迷失的很久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