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旗帜文苑》1-2月合刊简评

火烧 2009-03-18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本文简评《旗帜文苑》1-2月合刊内容,涵盖毛泽东哲学思想、劳苦大众解放日设立呼吁、社会主义道路探讨、经济自由化批判及养老金改革方案等,聚焦现实意义与政策方向。

《旗帜文苑》1-2月合刊简评  

   

宋昶志

   

《奠定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经典文献——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一文对毛主席70多年前论述的“两论”哲学体系作出重温,从“两论”的指导性、作用性和现实性三方面展开分析,强调了《实践论》和《矛盾论》永亘的哲学意义和对当代的重大作用。

   

旗帜网评论员撰写的《呼吁设立“全中国劳苦大众解放日——由“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想到的》,从西藏人大设立“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新闻延伸出对今昔汉藏民族关系出现裂缝的根源思考,深入浅出地阐明源头在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自由化泛滥现象,评论末尾向“两会”提出做出“关于设立“全中国劳苦大众解放日”决议的公道呼声。

   

宋公明同志的《应走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道理——读〈人民日报〉有感》从《人民日报》年初发表的两篇旗帜鲜明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文章窥见政治风向的变化,打破“不争论”的枷锁,指出右派精英的如意算盘不过是想把复辟的生米煮成熟饭。

   

詹武老同志的《危机教育人》一文意在打破人们对市场经济和自由化的迷信,以国内右派学者倍加推崇的美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自顾不暇的事例证明了国内的经济自由化政策也必然失败。

   

长文《“新新中国”——“中美国”——中国“第三次革命”的结果与走向》论据充分、视角新颖。第一部分是由司徒雷登归去来兮的现象发掘本质,第二部分是从去年起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危机中观察出中美两国日益密不可分的趋势,第三部分是追溯“中美国”的起源,第四部分是带着急迫的情感对中国站在的“新的历史起点”提出质问。

   

首篇刊出的“百余位旗帜网站系列故事”是《平生惟有赤子心——访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李老成长奋斗的革命一生与他时时刻刻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人民观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其中,勾勒出了李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赤子之心。

   

网友云淡水暖同志的《养老金:机关和事业单位继续享受了30年僵化的计划经济体系》一文指出右派一方面咒骂计划经济“僵化”,另一方面却死命维护自身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中得到的优越待遇,道破了右派占了便宜还骂娘的恬不知耻的丑态。

   

《与其在降养老金上打主意,不如在降“三公”上下功夫》一文为养老金改革开出新药方,认为与其改革养老金,倒不如从庞大的公费支出入手,开源节流。

   

 张宏良 教授的《养老——正压向人民的第四座大山》直截了当地道出“养老”问题的严重化,以学人的严谨作风从系列数据中梳理出今昔“养老”问题的对比和变化,先明地预计出中国社会第四座大山的到来。

   

《成思危的“危言”和房地产的“盖子”》一文对披露出的房地产行业的巨大黑幕发出追问,期盼有关部门能重视此番“醒世恒言”。

   

可作30年又一新奇闻的是《抢劫的老人、要求决斗的老人与被当场击毙的老人》,该文对三起类似事件作出横向对比思考,得出建设和谐社会当请教百姓的民本观点。

   

《哪些人在攻击〈劳动合同法〉》和《刘吉狂吠〈劳动合同法〉》都对刘吉之徒赤裸裸的为资本家做利益代言的走狗行为提出愤慨。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通过实践调研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并展现时代骄子的风采呢?《大学生价值的绝好体现》给出了答案,就是深入社会,多做调查。

   

北京大学 巩献田 教授的《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命运——看中央电视台节目有感而发》一文以小见大,对一个节目片段反映出的,代表着某种错误社会认识的观点作出否认,明晰地点出了“制度”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我绝不相信那些主流“精英”们会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继续揭批了右派精英的不良居心,反映出群众对上层中一些决策者仍对右派听之任之的糊涂态度的不满。

   

《公安部部长助理被双规说明了啥》由个别现象推导出普遍情况,指出郑少东为代表的权钱勾结的贪官污吏不是少数,并追问与郑同一鼻孔出气的GD省检察院。后部分称郑的落马是党中央反腐决心的体现。

   

《国旗下,一位老支书走了》一文使人深思,老支书因举报而在天安门被发现移交,最终丧命于被举报人手中。作者由此追本溯源,敲问起引发命案的各个相关部门。悲愤交织全文,对共和国蓝天下发生的千古奇冤的不解,对那些国旗下玷污国旗的爪牙的义愤喷涌于文中。

   

红梅同志的《河南之行感怀》从南街村、郑州女同志紫谨侠和兰考三个立足点成文,从南街村的祥和幸福、紫谨侠的英雄事迹、兰考人民的不屈不饶中看到希望。

   

《魏巍同志生前十分关心打工诗作》是对魏巍同志的又一篇回忆文章,文章的魏巍同志生前对工人诗歌文艺创作无微不至的关心的事迹再现了革命前辈对革命青年无私的关怀指引。

   

宋威武老同志的《党向民,向民!——深切怀念党向民同志》一文是对党老的高尚人生作出了中肯的评价,使读者读来浑然不觉萎靡哀伤,而是坚定了人们的革命意志。

   

最后的《心心相印》的信件反映出了全体读者的心声,阅后使人尤有同感,斗志更坚。

   

总结起来,旗帜网的文章愈显坚强,愈指要害。我们高兴地看到毛泽东的旗帜更高、更牢地举起。衷心祝愿毛泽东旗帜网继往开来,再攀高峰!同时祝愿革命的珍宝——所有老同志身体健康、老当益壮!

   

2009年3月1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