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考”有关数据值反思
所谓“国考”无非是说它是一个最顶级的考试而已;其实,中国最顶级的考试应该是国家级“司法考试”。因为,就算是做了公务员了,要想做律师、法官、检察官还得参加“司法考试”。没有取得“司法考试”这块敲门砖,这几个部门都挂有“闲人免入”的警示牌。这样看来。把公务员考试称为“国考”,有意无意就是把做公务员看得高人一等,当然是一种“错误的教育”了。
媒体以后不要再添乱了。公务员考试就是公务员考试,坦坦荡荡,不褒不贬,不扬不抑,何不为耶?国家总会发展变化,年轻人也总会清醒淡定,我相信有一天所谓的“国考”会门可罗雀,那时候又该改做怎样的称呼呢?这是有过历史教训的,90年代初,下海是“国潮”(我借用一下这种“创造新词的结构模式”),公务员有优惠,实行“带薪下海”,为期三年,不行了,仍然可以回来做级别不变的公务员。我很后悔那时候没有下海去过把瘾捞一票。广东任历来是商情比较高的,“无兴不成市”的至理名言就出在广东。下海潮的时候,广东父母教训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就对他这样说:“以后长大了就让你去做公务员”!可见那时候做公务员是劣等公民。于是,我又非常庆幸自己没有自取其辱的下海做过“劣等公民”,一失足成千古恨!
2011年10月24日,是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最后一天。今年出现了初步通过审核的总人数、最热竞争比和报名人数最多职位同比均降的情况。总竞争比例超过65:呈现六个新情况:
1。其中,中央党群机关的总竞争比例最高,约为131:1;
2,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竞争比例最低,约为58:1,,低于总竞争比例。
3,竞争超过1000:1的职位暂有37个;
, 4,70职位无一人过关;
, 5,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有30多个职位无人报考;
6,基层岗位吸引力普遍低;
最热竞争比为3674:1 竞争最激烈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综合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竞争比例3674:1。2011年度国考,国家能源局节能与科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竞争比例4037:1。
我对这六个新情况的总评价是:浮躁,懒惰、趋利。
首先说浮躁。65取1,3672取1,这本是浮躁是什么?这浮躁的背后是年轻人人生观的迷茫;人生观迷茫的背后是价值观的迷失;价值观迷失的背后是国民教育的缺失。韩愈早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终不解矣”!“从师”者,教育也!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不承认这个现实,还会出更大的问题。
其次说懒惰。没有工作的去考公务员,可以理解;有工作的去考公务员,费解;工作还不错的也要跳槽去考公务员,不理解。为什么呢?我们的公务员与其他行业比有这样几个特点:1,工作轻松,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今天的事的事,明天做做也不要紧。,2,女公务员方便照顾子女,不存在“迟到、早退”扣钱的问题(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有什么私事要办,大官招呼就OK了;报考党群机关比例高就是这个问题;党群机关不是执法机关,不存在行政诉讼风险,工作相对更清闲一些;3,出差,出国机会多多。谁不想呢?想有错误吗?当然没有。
“基层岗位吸引力低”,门可罗雀是一个大不妙的社会现象。这肯定是骑马找马或者想一步登天的人的选择。报考者都是才子佳人,谁不知道基层辛苦啊!国家选拔提拔官员注重基层经验的政策也没有动摇他们不去基层的决心。我们这一代信奉的“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80后90后的眼里早已经OUT了。
三说趋利。1,稳定,“大锅饭”没有撤;2,收入属于比较高的阶层,而且有靠得住的隔三岔五上涨态势;2,有各种“灰色利益”;4,退休养老靠得住,而且会越来越好。
浮躁、懒惰、趋利,这三个问题是相互关联,互为表里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乃千古至理名言。这于个人,我们无可指责,也无法指责;于国家执政者,不能不思考,不能不找到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句话很重要啊!老外罗曼·罗兰也说“真正的英雄,并非以强力称雄,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我们的年轻人都做到了吗?为什么?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