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民怨解则民气顺,民气顺则天下安

火烧 2011-10-2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瓮安事件因民怨积累引发群体冲突,揭示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失衡问题。文章强调化解民怨的重要性,提出‘民怨解则民气顺,民气顺则天下安’,呼吁加强社会管理与干群关系改善。


  2008年出现多起恶性的群体事件,瓮安之乱就是多起群体性事件之一。2011年10月24《人民日报》以《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为题对此做了回顾。报道中说:掀起这场风暴的“蝴蝶翅膀”,仅仅是一起意外偶发事件。2008年6月28日,因7天前一名中学女生在县城西门河大堰桥处溺水身亡,有关方面处置不当,加之各种谣言四起,引起死者亲属和群众强烈不满。“6·28”事件中,死者叔叔被与他发生口角的民警指使黑帮成员殴打一事,就是整个事态演变因果链条中最为关键的“多米诺骨牌”。进而引发大规模群体事件,直至一场大火烧向县公安局、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大楼……


  当时的省委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起事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对此,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有关领导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说“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呢?请看人民日报列出的两种反差极大的现象:


  一方面,瓮安从2000年至2007年GDP从11.4亿多元增加到21.9亿多元,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从6682万元增加到2.4亿元,增长近3倍。


  另一方面,就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数字背后,却掩盖着不少深层次矛盾:社会建设投入偏低,民生欠账越来越多;干部作风问题突出,干群关系比较紧张;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警民矛盾日益凸显 …… 特别是由于忽视了社会管理,当地黑恶势力猖獗,帮派组织横行乡里,群众严重缺乏安全感。当地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好人散了伙,坏人结了帮,治安搞不好,难以奔小康。”2007年的有关调查统计表明,当地群众的安全感仅为59%,在全省列居后位,全州倒数第一。


  不用说,掀起这场风暴的“蝴蝶翅膀”就是长期以来积累下的“民怨”。这是典型的“经济发展,社会倒退”现象。


  痛定思痛,经整顿后的当地领导班子终于重新认识到:“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终于重新认识到: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始终装在心中,印在脑子里。否则,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终于重新认识到: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如果根基动摇了,血脉割断了,大地之子“安泰”还会有无穷的力量吗?


  他们找到了重新获得人民信任的途径,那就是“民怨解则民气顺,民气顺则天下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是他们抱定的信念。解决瓮安问题应该从何处入手呢?他们做出了准确的判断:“积案过多,积怨过深,积重难返”。也就是说,解决瓮安问题就要先从化解民怨做起。


  经三年多的努力,他们成功了。记者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农民刚刚收获的金黄稻谷铺满了宽敞平坦的院坝,一些农民正忙着翻晒。村民李文银老汉告诉记者,这是乡干部为方便农民晾晒稻谷,主动把停车场腾了出来。”同一地点,两样景象,折射出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刻变化。


  他们省悟道:“以前总觉得贫困地方主要是发展不够的问题”,现在他们明白了“还必须统筹兼顾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等关系。”他们的结论是:“这些年在民生建设上欠账太多,我们欠老百姓的,就是砸锅卖铁卖裤子也要兑现!”于是,他们拿出3600万元用于解决1400多名下岗职工安置问题,并投入1.4亿元缓解教育资源紧缺状况。3年来,县财政民生投入从2008年的4.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9亿元。


  民生投入增加了,会影响发展吗?不会。瓮安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发展不但能更快,而且会更好。因此《人民日报》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因为这是具有示范意义的事,具有导向意义的事。当时处理瓮安问题也可以有另一种思路,那就是以高压出动重兵“维稳”。幸亏他们没有采用那样的思路。否则的话,只会越维越不稳。哪有瓮安今天的新气象?


  瓮安的经验证明,要想社会稳定,首先要承认“民怨”的存在,要找到产生“民怨”的根源,要花大力气化解民怨,“民怨解则民气顺,民气顺则天下安”。舍此没有别的捷径可走。所谓“维稳”的办法是下策中的下策,只会越维越不稳,最后葬送改革开放的成果,葬送大好江山。衷心为人民日报《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警示录》叫一声好。建议大家都来读一读这篇报道,特别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更有必要好好读一读这篇报道。

  新闻链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5990477.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