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扶贫首先要扶的是心态

火烧 2015-11-0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强调扶贫要精准施策,关注致贫原因,同时注重精神帮扶,改变等靠要思想,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精准扶贫作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习总书记曾多次指示,要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扶贫目标: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样的目标是非常宏大的,充分表现了扶贫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扶贫任务的艰巨性。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发现,在前期开展的扶贫工作中,之所以取得的效果不甚明显,是因为扶贫工作没有体现期应有的精准性。

  如何体现精准?当然是从致贫原因下手。交通不便的,就合力修路;产业不优的,就合力进行结构调整;技术落后的,就集中力量培训技术。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对扶贫工作,使出了浑身解数,派出了大量的人力,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贫困的现象却依然存在。

  2014的摸底数据表明,现在我国存在着7000万贫困人口,他们当中,有的贫困程度令人触目惊心。他们贫困的现实是相同的,但他们致贫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当中,有因地理位置偏远造成的,有因地理资源贫瘠造成的,有因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有因产业结构不优造成的,有因病因残致贫的,甚至还有因好逸恶劳造成贫困的。

  想到因好逸恶劳致贫的,心中忍不住有几分疼痛。在个别地方,有的把享受低保五保当做一种荣誉,有的好吃懒做坐吃山空,有的抽烟酗酒赌博恶习缠身等等,他们一看到帮扶干部现身,就盼着是给自己送好处来了。曾经发生过,帮扶工作组给贫困户送来了猪、羊,希望他们能借此勤劳增收致富。但是,一段时间过后,贫困对象却以没有肉吃为由,把猪、羊宰了。

  因此,笔者认为,对贫困对象的帮扶,我们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最关键的,就是不要一味地送钱送物,而要经常性地送上精神粮食,帮助愿意努力脱贫的人找准方向,找好方法,找到钱路;帮助好吃懒做的人打消等靠要的思想,督促他们、引导他们勤劳致富;严厉打击酗酒赌博恶习,帮助他们改过自新,不拉全面奔小康的后腿。

  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在培养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适用技术培训、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营造一个更适合创业、更适合共富、更适合安居的农村环境,持续加快发展生产的步伐。这样,我们全面小康的目标,也才能尽快实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