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火烧 2011-01-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展开,分析领导班子结构问题、农民劣根性及乡县人进城后的思想变化,强调思想观念对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提出城市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丁解民刚来此地就任时,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讲了淮阴之所以搞不好的原因。
什么原因呢?拙见是领导班子的结构不好--不是外地人就是乡县人。
外地人将此地当作跳板,上面将其调任此地也就是一个过渡。

而乡县人则是以此作为台阶,他们努力经营的是自己的根据地。
毛主席来自农村,对此深有心得,因此他说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句话。话很简单,但里面的含义却绝不简单。
中国的农业国国情决定了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农民的参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毛主席看到了这个问题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历史上农民运动之所以失败,除了因为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阶级自身的弱点,鲁迅先生称之为“劣根性”。
毛主席基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深刻了解,看到了胜利后的危机--原来的次要矛盾即农民阶级自身的劣根性,在革命胜利之后转化成主要矛盾所产生的危机。因此,在建立新中国之前的49年3月,他就告诫全党: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增长。…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所以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否则,有些人就将不可避免地要转变成革命的对象。
主席虽然预见了,也努力提防了,但他终究未能改变先生所说的“劣根性”。
列宁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在产生着资产阶级。

记得六十年代民间有“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说法,讲的就是农村青年进城上学之后的变化。
建国之初进城的农村干部们抛弃糟糠之妻的离婚潮就赤裸裸地反映了这个阶级灵魂深处的问题。
大概是95年,我应邀帮省村镇处拍摄全省典型村镇的照片参加全国小村镇建设成果展览。时间紧迫,七天跑了苏锡常三个地方的十几个村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家港的一幅标语:农村城市化,首先要树立城市意识。
这使我想到主席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些人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却还没有入党。
因为参加革命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能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其中的许多人之所以要加入革命队伍,只是为了利用革命队伍来改变自己的境况。这个目的一旦达到,他们立刻就会在思想上跟彻底的革命者分道扬镳。他们留在革命队伍中,是为了利用自己的资本谋取更多的私利。他们的腐蚀、渗透和分化会悄悄改变队伍的性质,最后摧毁整个事业--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和平演变”的内容之一。
这些话说的全都是人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这是决定一切的首要问题。
乡县人到城里当了官,他们的思想意识就是城市意识了么?非也。
乡县人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家族观念,光宗耀祖的观念,出人头第的观念以及对物欲享受的渴望和向往,造就了他们自私,狭隘而短视的品质。
他们经过世代强化而根深蒂固的传统信念是:升官发财-- 这是他们一生的追求。
他们最炉火纯青的强项是拉帮结派,形成山头并扩而大之。
他们对国事民生全无用心,但为自己拉关系,找靠山却是殚精竭虑。其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我有一个同学便是极好的例子。在官场摸爬滚打了三十余年终于爬到了处级的台阶上。而且岁数竟也“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地愈发小了起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歌词看来有点狭隘了,有信念支撑的人都是会年轻的。
好大喜功,沽名钓誉,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折腾是为一例;
 
讲排场,乱张狂,结党营私,浮夸虚荣,贪图享受,挥霍浪费是为二例。

他们心里想的和眼里看的只是权势,因为权势会带给他们想要的一切。这就注定了他们会出自本能地对上司曲意奉迎,投其所好。
他们的地位和他们的欲望形成极大的落差,这就造成了一些人的畸形心态:得势前,他们趋炎附势谄媚上级;得势后,便穷奢极欲腐化堕落,倚权仗势欺压百姓。
他们得势之前被压抑的一切欲望会在得势之后疯狂地释放出来,他们会利用权势向人民加倍地索回之前付出的一切,毫不手软地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挥霍享受,并以此向上司献媚邀宠,请功求赏以期获取更高的权位。
稍加分析便可以知道,他们的骄狂和显摆,其实质是为了掩盖内心深处人格上的缺陷:自卑、妒忌和报复。这就注定他们不可能真正平等地待人和坦荡地做人。


他们经常做着和阿Q相同的梦:革命,有趣。未庄的人都跪下来哀求饶命,搬走了谁家的宁式床,看中了谁家的女人,叫王胡打小D的嘴巴...想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
这就是先生总结的“劣根性”,是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也难以彻底根除的劣根性。它埋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这些人在以前被称为佞臣,在先生的笔下就是奴才。
先生说得十分精辟:“奴才当了主人,是不会废去‘老爷’的称呼的”--这就是小人得势。
“小人得势乱张狂”,因此,这种人得势之后对下就常常表现为独断专横飞扬跋扈。他们决不会造福百姓,而只能祸害一方。

所以我说:奴才当了主人,将把所有的人都变成奴隶和奴才。
许多领导干部的落马除去自身原因之外,跟这些奴才的诱导是分不开的。他们拉其下水,踩着他们的脊梁过河去了。他们是:捧杀主子再寻找新的主子。

因为他们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升官发财享受。为此而不择手段并且坚持不懈。

他们的私欲只有高压线一般的政治路线和严厉的思想教育才能约束和控制。一旦失去这个约束和控制,他们的欲望便如火山喷发,汹涌的岩浆会焚毁一切。
 
中国的农业国的国情注定了作为革命领导阶级的无产阶级是薄弱的。毛主席在战争年代形成的无与伦比的威望和他的领导艺术掩盖了这一致命的弱点。战争年代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之后,农村干部占据了城市。如是几十年来农村干部的劣根性始终被毛泽东思想及其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约束和控制着。虽然其间几次企图翻盘,终究是没能得逞。
然而随着主席的逝世,这一切都迅速改变了。
现今,约束和控制早已解除,“劣根性”的欲火已经迸发而出,岩浆吞噬着特色官场的每个灵魂,火山灰弥漫着整个特色社会。
我想到了一句不知何时流传下来的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