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发改委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制度缺陷

火烧 2011-11-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分析发改委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算法缺陷,指出其导致涨多跌少现象,即使调整周期缩短,仍无法解决核心问题,引发油价长期高位运行。
自从发改委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关于发改委涨多跌少的批评就汹涌不绝。由于经常出现成品油价格长期高位运行而不能及时下调的问题,不断有人批评发改委涨价快降价慢。面对批评,最近有消息说,发改委将对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行调整,调整区间由从原来的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
 
  但是,发改委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根本缺陷,不在于调整区间,而在于算法。算法如果不改变,就算油价调整区间从22天改成了10天,油品价格也照样会是涨多跌少!

  让我们来看看发改委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它的算法是怎么样的:

  “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
 
  根据这一算法,假设初始油价是100元,涨4%,只需涨4元,再跌4%,却要跌4.16元,多下降0.16元,才会下调油价。这样,在国际油价上涨的行情下,涨价所需要的额度很小,而降价所需要的额度较大,涨价容易降价难。这是先涨后跌的情况,那么反过来会怎么样呢?
 
  假设初始油价还是100元,下跌4%,需要跌4元,然后再涨4%,则只需要涨3.84元。也就是说,只需要少涨0.16元,就可以涨价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无论涨跌,都是涨价需要的额度小,降价需要的额度大,从算法上来说,就已经注定了涨价容易降价难
 
  涨价容易降价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头一个区间(22天或者10天),国际油价涨了4块,达到了4%的幅度,那么根据定价机制,发改委就会上调价格,于是我们按照104的价格去买油。到了第二个区间(第二个22天或者10天),国际油价跌了4块,那么发改委会不会降价呢?不会!因为,这个时候的基准价格,是104,104的4%是4.16,要下跌4.16才能够下调价格。于是,咱们还得按照104的价格买油!而这个时候的国际油价跟一开始一样,都是100块,可是咱们买油的价格,却不是开始的100,变成了104……

  那么反过来,如果一开始油价下降4%呢?一开始油价下降4%,价格下降到96块,好像咱们沾光了。但是随后,油价只需要上涨3.84,达到99块8毛4,发改委就会根据油价机制,上调价格。这样,我们不会在低位徘徊太久,却一定会在高位多待几天。

  根据发改委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所规定的算法,必然会导致高价位时间长、低价位时间短的问题。
 
  一开始,我们按一百的价格买油,后来油价上涨了,我们按一百零四买油,等到油价又回到一百了,我们还是得按一百零四的价格买油。无论周期是什么的,是22天也好,是10天也好,只要算法不改变,怎么调都这样。所以,才会出现国际油价不断变动,甚至低于初始油价,可是国内仍然连续16个月只涨不跌的现象!  
 
  CPI“噌”一下就上去了……
 
  这可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周期不重要,重要的是算法!

  对于上涨来说,初始基数是个小数,最后结果是个大数;对于下跌来说,初始基数是个大数,最后结果是个小数。所以同样的比例(4%),涨价的幅度肯定要比下跌的幅度小。按照百元计算,涨价与降价的幅度,差别是0.16。
 
  涨价的幅度小,涨价的条件就容易达到,涨价的条件也就容易实现,成品油涨价也就更容易一些。降价的条件不容易实现,于是降价就困难一些。所以我们会多贵一会儿,却便宜不了。怎么样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呢?怎么样才能不被这个0.16忽悠了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取消4%的比例标准,不再按照比例去计算,而是直接以实际价格数字为基准,比如,直接规定涨跌4块钱就调价,这样,涨价与降价之间,就没有了0.16的差别了。

  定价机制当中,决定油价调整的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是22个工作日,一个是日均涨跌幅度4%。22天,只是油价调整的频率,却不涉及油价调整的算法。日均涨跌4%,才是油价变更的基准点。油价只与这个4%挂钩!关键就在这个4%上!其他什么22天,并不是主要矛盾。
 
  算法才是关键!
  
  做事必须抓住关键。毛主席告诉我们说,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油价调整机制中,油价算法才是主要矛盾,调整区间并不特别重要。油价算法不改变,照样还是涨的时候多,降的时候少,照样还是贵的时候长,便宜的时候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