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法国民主面面观及对中国的启示

火烧 2009-02-18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法国民主发展历程,涵盖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的演变,分析其制度特点与实践,结合对中国的启示,提供深入的民主制度研究视角。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法国民主发展简史、第五共和的实践、制度之外看法国民主。民主是本人长期关注的议题。自认有三点优势。一是已经完成了民主启蒙,已脱离对民主“理想化”、“神圣化”的阶段。更不会将其道德化和意识形态化。二是真正的在民主制度的齿轮中运转过。三是对西方民主有着相当程度的研究。其实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民主,都要先了解民主,仅仅停留在口号层次是不够的。

法国民主面面观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法国民主发展简史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掀开法国也是人类历史上新的一页。从而也揭开了法国民主的坎坷发展之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1791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并通过法国第一部宪法。国民会议由间接而且限制选举方式产生。法国国王拥有否决权,但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利。1793年建立第一共和。1799至1814,拿破仑经由三次全面公投,建立第一帝国。这三次公投的议题如下:“是否同意其做为终身总统”、“共和国改名为帝国”、“是否同意其为世袭帝王”。而三次拿破仑均获得压倒性支持,从而以直接民主的方式走向王朝。1815年,路易十八返朝,再次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48年,法国发生革命,建立第二共和。第二共和时期,国民议会改为直选。1852年担任总统的拿破仑三世再次通过全民公投并以压倒性的支持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法国在色当一役中惨败于普鲁士,第二帝国崩溃(巴黎公社就建立于此时期)。1875年,第三共和成立,法国的代议制即透过第三共和这段时间发展起来。1940年,法国被德国占领,第三共和终结。1945年二战结束,妇女获得投票权。1946年,第四共和成立。第三共和和第四共和大同小异,均以国会为主导。但也造成政府不稳定和立法功能不强的缺点。第三共和平均每八个月更换一次政府,第四共和则不到六个月就更换一个政府。鉴于此,1958年,戴高乐决定修宪,对国会的功能加发限制。至此成立第五共和至今。1962年,戴高乐通过全民公投,将总统改为两轮多数直选,由总统直接任命总理,即现在所称的“双首长制”或“半总统制”。戴高乐曾这样解释:英国的内阁制和美国的总统制都不适合法国国情。国民议会采用单一选区两轮多数决方式产生。目前全法国有577个选区和577个席位。

  另外,第五共和宪法值的一提的还有三点:一是2008年修宪,终止总统选举无限制连任的规定。二是2007年修宪,增加了制约总统的条款。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总统是不受任何制约的。三是法国宪法最后一句是:共和政体不得做为修宪议题。

  从以上简史,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一是即使如法国般有革命和民主传统的国家,如果实行直接民主,其后果往往是选出皇帝。二是1945年法国妇女才获得投票权,距法国大革命已经156年。三是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法国历经五次共和直到今天才算完善。包括总统不得无限期连任,对总统权利的制约。四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不可照搬他国。五是法国总统一直无任期限制而且无任何制约,但何以仍被视为当仁不让的民主国家?何以委内瑞拉向法国看齐就是开历史倒车?俄罗斯的普京宁可不修改宪法,去做总理,却也仍被视为走回头路?

  二、第五共和的民主实践

  1、候选人提名方式。

  在全球民主国家中,候选人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美国的自下而上,即党内初选。一种是欧美的自上至下方式。这和各自传统与文化的差异有关。美国实际不存在普通党员,投票时投哪个党就可以视为该党党员,也没有常设的健全的各级党组织,所以需要从下而上进行开放式初选。而在欧洲,各党都有健全的自上到下的党组织,候选人往往要在党部登记参选,最终由党员代表大会产生,而且已经制度化。事实求是的讲,这种方式和中共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法国有许多党,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候选人。当然这两种方式都有利弊。美国的方式可以导致其他政党介入(奥巴马之所以可以党内初选出线,许多分析文章认为是共和党有意支持奥巴马,令其胜出,因为他们都预测希拉里更难以战胜。这种现象在台湾民主发展史上屡见不鲜)。而欧洲的方式则往往缺乏一定的正当性和暗箱操作或人情的影响。

  2、选举办法。

  选举办法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直接决定着选举的结果。而所有的利益算计都包含在选举办法中。

  (1)总统选举。

  法国是公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采用两轮过半数的方式。第一轮如有候选人得票过半数,即直接当选。如无人过半数,得票最多的前两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过半数者当选。这种选举方式可极大的增强总统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总统的权威也建立于此。2000年,如果台湾也采用此种方法,就不会有民进党上台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选举办法可以直接决定选举结果,而并不仅仅是选民的意志。

  (2)国会议员

  国会议员长期采用单一选区两轮多数决。但规定有所不同,进入第二轮不是以得票最多的前两位,而是以得票率超出12.5%做为标准。这种选举方式可以将小党排除出议会,更可将极端政党如极右的国民阵线排挤出去。尽管国民阵线选票有15%左右的支持率,但却无一人当选国会议员。左派执政时,曾改为按比例代表制,结果造成议会多党林立,极右的国民阵线居然席位高达三十个。而且由于没有一个政党保持多数,造成政局动荡。

  台湾自2008年改为单一选区选举制度,所有的小党立即泡沫化,也是同样的道理。新加坡利用选举法同样将任何反对党消灭于无形。而美国的选举模式也是一样,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只有两党在选、第三党难以出线的原因。

  应该说,怎样限制政党的数量和保障政府的稳定是民主发展到后期主要的考量。

  (3)选举经费

  法国对选举经费一是对最高额进行限制。二是提供政府补助。然而,由于选举经费如何计算最高限额和政党各自做账,缺乏足够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而天价的选举经费,也造成政府配套资金并不为大的政党所看重。这也为政商勾结创造了条件。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民主国家解决了民主与选举经费的问题,尽管公费选举时时有人提出,但绝非国家所能承担。这也是为什么民主无法根除腐败的原因。另外,政府补助,更造成多党选举。他们选举的目的是不是政权而是只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领取政府补助,成了发财的机会。不过相对于美国,法国的选举开支是比较少的,政府的补助也起一定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法国百姓私下里不认为美国是民主,而认为是“钱”主的原因。

  三、制度之外看法国民主。

  任何制度都无法涵盖一切。制度之外,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文化和传统。这在法国的民主政治中表现的也相当突出。法国总统选举采用两轮制。第一轮各政党都推出自己的候选人。但一旦淘汰,立刻选择支持与自己立场相近的政党,也就是左派或右派。法国虽然政党较多,但只有左派和右派。甚至是相互的强烈竞争对手也能如此。1995年,希拉克竞选时,时任总理来自同一政党的巴拉迪尔单独竞选,令希拉克大为满(希拉克精心培养的萨科奇这个时候站在巴拉迪尔一边,导致两个关系长期恶化)。但第一轮被淘汰后,巴拉迪尔立即发表声明支持希拉克。各政党第二轮立即以立场划线。其次,根据宪法,总统有任命总理的权利,而且无需议会批准。然而一旦支持自己的政党在国民议会占少数,总统仍会尊重国民议会最大党的意见,任命他们支持的总理人选。这就是法国历史上三次左右共治的来源。反观台湾,尽管体制和法国相近,除第一任“行政院长”来自国民党,其他人选均是民进党人,这也是朝野对立的原因之一。

  法国的民主到现在已有二百多年了。我想其中的艰辛也只有法国人自己明白。至少有几条我们是可以总结的出来:一法国的模式是渐进式的。直到去年,宪法才算是一部符合西方民主精神的宪法。而选举制度也是历经两百年才达到现在的程度。只是这种渐进式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无法复制。二是法国没有采用英国和美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采用了“双首长制”,显然国情还是第一位的。三是选举办法可以直接决定选举结果。这也是所有国家最动心计的部分。我想新加坡做的到,中国未必然做不到。四是制度不能涵盖一切,还需要文化和传统来补充。象中国这样没有民主传统的国家,如何搞民主,实是一个世纪难题。五是直接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源头,但很少有国家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而对民主加上了修饰词:代议制民主或宪政民主。这和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质没有区别。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被承认。俄罗斯、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不被西方承认,而法国和瑞士模式却被承认,这非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附:关于法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今天(2月17日),法国第一大报《费加罗》“历史上的今天”栏目刊登的是1968年冬奥会冠军JEAN CLAUDE KILLY。除大幅照片外,还有醒目黑字的“民族英雄”两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