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为什么那么难买?
火车票为什么那么难买?
年年过春节,年年要回乡,这是中国的传统。可是不知从哪一年起,我们有了春运一词,足见其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发现不管政府乃至铁道部怎么努力好像春运只见看涨,不见宽松。
有过两次春运漂流的经历,一次被憋屈得在心里暗骂“春节前后出游的简直就是疯子!”另一次则被逼得坐了飞机,打肿脸冲了胖子,花得心疼,因为还没有富裕到那种程度。
可恶的是,不在春运期火车票居然也紧张起来,弟弟曾经在旅游公司工作,帮我买一张卧铺票居然也不容易。当时就想到,要想买火车卧铺票没有相当的关系恐怕很难成行。
今年春节再看各种网上的议论发现买票简直就像买稀有珠宝。春节客运屡屡攀升,已经有很多地方都显示运力已经达到极限,显然这就不是什么小问题,而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火车票到底为什么那么难买呢?在详细地对比数据之后得出的结论是——
受制于基础建设,即我国的战略规划不力,确切地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铁路基建上根本就没有规划。看一组我国铁路数据:
运输线路长度 2006年与1978年比值(倍)
1978年 5.17万公里
2006年 7.71万公里 1.49
客运量
1978年 81491万人
2006年 125656万人 1.54
旅客周转量
1978年 1093.2亿人公里
2006年 6622.1亿人公里 6.06
货运量
1978年 110119万吨
2006年 288224万吨 2.62
货物周转量
1978年 5345.2亿吨公里
2006年 21954.2亿吨公里 4.11
国家铁路客车拥有量
1978年 14844 辆
2006年 40945 辆 2.75
如此我们就看明白了,最基本的就是线路长度,没有这个线路长度的数据,其它一切都将为零。和1978年相比,到2007年(因为这是取材于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止,这29年之间修建的铁路仅仅是1978年以前的一半。
但就是这增加了不到一半的线路长度在2006年就已经承担了和1978年比增加一半多的客运量、5.06倍的旅客周转量、1.62倍的货运量、3.11倍的货物周转量、以及1.75倍的铁路客车拥有量。由此看出火车的拥挤不论是货还是客,都非一般、二般,而是非常不一般。
从新疆往内地拉钢材居然用汽车,你相信吗?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事实,这种成本该是多么高昂!据报载,中国的物流成本占商品的16%,而这个数据在其它国家一般也就是3%-5%。
交通是经济的基础,和1978年比,改革开放以来到2006年我们修建的铁路仅仅增长了不到50%,公路增长了3.88倍。就是这样薄弱的基础,2006年却承担了和1978年比三、四十倍的GDP的增长,其他很多经济数据的增长也都在十倍到几十倍之间。
基础的好坏决定着潜能的高低,可以说我们今天已经把我国所有基础的潜能挖尽了。就铁路运力来讲,在春运这个尖峰时刻,除了大力修建铁路增加线路长度已经没有任何办法。
从49年到78年,那么贫穷我们还积累了5.17万公里的铁路,当然其中一小部分是49年以前修建的,不过,那时兵荒马乱的线路总长也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真正的大建设是从建国以后国家稳定后开始,那么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更加稳定,慢慢也更富裕为什么不搞铁路建设呢?我们也花了钱,修建了磁悬浮,就短短一截子,但是就是这一截子据2002年的一次中央电视台二台报道按照当时的客运量来说收回成本需要600年!据说那么富裕的德国公民投票不愿意修建就是因为磁悬浮太贵,而我们修建了!我们还花了很多钱来搞航空运输,这做起来简单,买点飞机就行了,比修建铁路容易多了。
这么一对比,改革开放是急功近利的,是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的,可以说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完全是在吃以前的老底子,如今真的已经没有多少积蓄可以备用了,潜能挖完了。
当前的一些经济政策把目光投向了股市,这更加急功近利。因为股市是根本不创造社会财富的,只把现有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老底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如果再不想法创造社会财富,早晚我们要捉襟见肘。事实上现在就是了,春运已经是中国绕不过去的坎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我们年年为春运而忧,以至于几乎人人为春运而忧,没有哪个人提到春运就兴高采烈的,倒票的黄牛除外,这属于发国难财。估计这种日子我们可能还要持续十几甚至几十年,即便现在开始大建设。因为铁路的建设不像盖一幢房子,一年就建成,经济效益明显。
修建铁路是最艰难的事情,要不怎么会有中国的劳工曾经被运去修别国的铁路事件呢?那是一种恃强凌弱的欺压行为。搞基建是最吃力不见效的,但却是长治久安、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不务实的人对此当然不感兴趣,鼠目寸光的人对此也不感兴趣。
火车票难买的日子恐怕至少还有七八年,也许上几十年,如果不请有长远眼光的人进行战略规划的话。顺便提一句,当今的专家很多都欠缺远见,筛选体制的问题。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