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的条件
对外开放的条件
生民无疆
西方总在说,中国的这个那个“不透明”,因此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不信任”。用国内某些专家的话说便是,中国“对外开放”不够。
我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就是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互通有无,广泛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反过来说,当你拥有让外人感兴趣的东西,才可以跟别人坐下来谈如何“平等互利”地开展合作。
显然,对外开放,必须是有本钱的。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或者一支装备大刀长矛的军队,是没有资格谈军事开放的。一个无钱、无自然资源、无智慧的国家,即便你把国门彻底卸下来扔进太平洋,也没人对你的经济开放、文化开放感兴趣。
不妨举两个例子:一个中国的,一个外国的。
关于中国的例子。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基本上没有国门了。先是海关官员由洋人担任;辛丑条约之后,连守卫首都北京的大沽口炮台也拆掉了,山海关至北京之间的铁路线上也驻扎了洋人的军队。这时候的中国,真真是开放、透明的了。
洋人们对中国的 “市场”很感兴趣,中国进口最多的是鸦片,以致鸦片馆开到了全国每个乡村。而中国最应该进口的东西,比如科技、机械制造设备,似乎见不到。直到1949年,中国连拖拉机都生产不了。
中国有没有出口呢?当然是有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主要出口了四样东西:
一是领土,国土面积减少了几百万平方公里;
二是资源,中国的煤炭、铁矿等等,洋人只要搬得动的,能搬多少搬多少。到底搬走了多少,只有天知道。
三是祖宗留下的宝贝,如今我们要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必须到洋人的博物馆查资料。
四是劳工。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英和中法《北京条约》都规定清朝不得禁止华工出口。贩运人口取得了条约上的‘根据’,被当作奴隶运出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一八四五年到一八七五年的三十年内,被掠卖出国的华工至少有六十万人。……外国侵略者掠卖华工的罪恶活动,实际上和他们从非洲掠取黑人的奴隶贩卖没有什么不同,就连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也承认这是‘一种与奴隶贸易毫无区别的贸易。’”。
再说外国的例子。
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即使再过20年,中国 “融入世界”的程度,也难以达到部分亚非国家20年前的水平。不妨看看当了欧洲国家以百年计的殖民地的部分亚非国家的开放程度吧。
先看亚洲:巴基斯坦----英语为官方语言;印度----英语为官方语言;伊拉克----全国通用英语;叙利亚----全国通用英语和法语。
再随手挑几个非洲国家。
南非国家:纳米比亚----荷兰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赞比亚----英语为官方语言,且72%的国民信奉基督教;莫桑比克----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斯威士兰----英语为官方语言,且60%的国民信奉基督教。
中非国家:乍得----法语是官方语言;中非----法语为官方语言。
西非国家:冈比亚----英语为官方语言;利比里亚----英语为官方语言;尼日尔----法语为官方语言。
东非国家:坦桑尼亚----英语为官方语言;乌干达----英语为官方语言。
北非国家:苏丹----英语为通用语言;突尼斯----法语为通用语言;阿尔及利亚----法语为通用语言。
真是遗憾,至今,我国还有数不清的知识分子,为评个职称、读个学位或者谋个职位必须通过外语考试而烦恼不已,可是,若干年前,这么多的亚非国家,就将英语法语什么的确定为他们的官方语言了。试想,这些国家,政治家们以英语法语什么的发表全国讲话,报刊杂志上印的是拉丁字母,小学生中学生们相互以英语法语玩笑打闹,西方人到这里,或者这些国家的国民到西方国家,就像我们到邻居家串门一样,没有任何法律、文化、语言上的障碍,还能说什么呢----典型的开放到了极点、与“世界”融合到了极点了。
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开放了,就一定能发展吗?回答显然是:未必。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是“华山论剑”。华山论剑之初衷,想必是为了办成促进武功交流的开放性武林盛会,遴选天下第一为一种手段,切磋武功才是目的。华山论剑,固然是人人可以参加,不会武功的,也可以作为某高手“粉丝”当观众看热闹。天下武林,因为华山论剑的存在,似乎显得极其开放。但是,武林和商界一样,热衷华山论剑的,郭靖一般纯洁无瑕者毕竟是少数,欧阳锋、慕容复之流大有人在,要么是为了捞个第一第二头衔,要么为了更加隐晦的目标。要想参加如此豪门盛宴,就必须先打遍天下,获取进入“百强”甚至“十强”俱乐部的门票。否则,即便自个儿爬上华山之巅,也找不到与高手过招的机会,最终也就“到此一游”罢了。因此,华山论剑不过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们的私人宴会,其他人至多也就是陪练角色。
练武之人都希望拜东邪、西毒等人为师,东邪、西毒等人也从不拒绝收徒。看起来,武林也很具有改革开放的基础。不过,真心拜师的不可胜数,实意收徒的却不多。在收徒上,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不适用。即便被东邪等人收为弟子,想要得到真传,比登天还难,甚至要冒生命危险。东邪的几个弟子,因为背着师傅学了绝学,竟被打残之后逐出师们。所以,在武功第一的师傅与普通徒弟之间,平等意义上的开放是不存在的。
当今世界,拥有华山论剑门票的,当然是欧美。人们想要高科技,必须到欧美;想要大笔的资金,必须到欧美;想上最好的大学,必须到欧美;想找最好的工作,还是必须到欧美。哪怕是某些国家的叛乱分子,想要讨个“公道”,或者弄点先进武器回去搞颠覆活动,首先想到的还是欧美。欧美让外人感兴趣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想不开放都不行。
杨康拥有杨家后人和“小王爷”头衔等多重资源,今天学到这工夫,明天学到那绝技,这样的武林弟子,总归是极个别的。大多数国家,无论怎样的虚心好学,都是很难引起欧美足够兴趣的。毕竟,一个国家,可以利用资源是有限的。
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之间,它们是相互“开放”的。如果单说经济领域,这些国家已经联手霸占了高端市场,并且初步完成了市场分工----势力范围的划分,形成了一种高手之间的有竞争,更多的是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当今世界,事实上存在一个贵族俱乐部,诸如X国集团、欧洲联盟等等。贵族们虽然块头大小不同,但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大致相当,所以成员间的“对外开放”基本上是平等互利的。一个穷人,即使勉强挤进这个俱乐部,至多也就是侍应生的角色,偶尔进会场端茶倒水当听众,永远也没有发言的机会。
中国近些年虽有很大进步,但是,既没有大笔的闲钱,也没有最尖端的产品,更没有先进的武器,连地底下值钱的东西也不多,即便储量稍大的东西,满足我们十几亿人自身需求都有困难。中国最大的资源,就是十几亿人口,而这些人口整体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也难怪,欧美国家的一些政客,整天批评我们“不透明”,却从来不肯屈尊到中国来走走看看。
我们输出以十吨百吨计的血汗产品或者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过是为了换几张纸的“程序”,能不能换成,取决于别人高兴不高兴。我们拿出半卖半送的土地、只需要管饱饭的民工、半收半送的税务政策、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不过是为了人家带几张图纸到中国来,从此坐收红利,但是,人家未必高兴来,即便来了,带来的图纸必定是残缺不全的----残缺的必定是最关键的一张。
说说小时候亲眼见到的一件事。那是19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当时,家家都希望有一辆凤凰或者永久牌自行车,但是获得的途径只有权力或者奖励。我家邻居大哥因工作出色,获得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购买指标。一家人乐滋滋的到商场后,营业员始终就一句话:明年再说。后来,通过找到商场的一名科长,送去了两个水果罐头两包烟,才将自行车骑回家。
物资短缺的时代,消费者是渴求“对外开放”的,而营业员以奇货可居而“闭关锁国”。市场经济也好,经济全球化也罢,尖端技术永远是短缺的,供给不足的,掌握尖端技术销售权的营业员,照样是满脑子奇货可居的想法,不送出两个罐头两包烟,是不可能请回家的。
我没有半点否定改革开放成绩的意思。改革开放30余年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想说的是,要想实现真正的对外开放,我们必须首先通过自力更生,不断创造出让别人感兴趣的新东西,否则,我们的对外开放将始终是低层次的----是我们求别人开放----没有真正的平等互利可言。自力更生不等于闭关锁国,恰恰相反,立足于自力更生,才是实现有效的对外开放的前提。
不经历拜师学艺、闯荡江湖以武会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地闭门造车,而想在华山论剑中捞个名次,那必然是扯淡;单靠师傅教的几个绝招,不肯下功夫钻研领会而有所提升和创造,走出“门户”都困难,进军华山更是扯淡。武林顶尖高手,其武功精奥之处无不是靠自身修炼,而自成一家。
技术引进,换不来现代化。正如脑笨口拙的郭靖能够依靠勤学苦练与细心琢磨成为一代宗师,今天我们的十几亿人口,必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金矿钻石矿、升值空间巨大的绩优股。在坚持韬光养晦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立足于自力更生,以足够的耐心和发展两弹一星的毅力,潜心抓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好好地挖掘这个宝藏。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将人口优势转变为智慧优势、对外贸易是以自主创新的成果为主了,才会诞生真正的对外开放。
我坚信《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中国就是中国,中国要发展,根本在于自力更生。
- (2010-12-26 21:57:38)
- (2010-12-24 11:59:54)
- (2010-12-10 10:56:18)
- (2010-12-06 10:12:56)
- (2010-11-26 14:00:55)
- (2010-10-08 19:19:39)
- (2010-09-29 01:24:48)
- (2010-09-08 08:12:37)
- (2010-08-27 08:24:46)
- (2010-08-18 2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