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毛泽东尊师敬师说起

火烧 2009-02-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讲述毛泽东尊师敬师的感人故事,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并分析当前教育制度与社会环境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呼吁改善教育生态。

从毛泽东尊师敬师说起


尊师,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名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奉,都说明了对“师”的尊重和崇敬程度,而“欺师灭祖”则被视为人神共愤罪不可恕的最大恶行。人民领袖毛泽东身居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位仍不忘师恩,他尊师敬师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堂兄,也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在他的门下就读。虽然只读了10个月的书,但对这位启蒙老师的恩情他始终不能忘记。 1950年5月,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要回湖南办事,他特地叮嘱儿子去看望乡亲,去看望毛宇居这位岸英的堂伯和师伯。1950年9月,毛泽东派人送信到韶山,邀请恩师毛宇居到京叙旧。毛宇居一行抵达北京,当晚,毛泽东在他的住处设家宴为毛宇居一行接风洗尘,热情招待。毛泽东还安排毛宇居参加了国庆一周年的观礼和宴会,陪他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又派员陪同他乘飞机鸟瞰了古长城。因毛宇居是第一次从南方到北方,毛泽东怕他不适应北京的气候,特地为他买了皮大衣、皮鞋等,看他牙齿不好,又为他全部换了假牙。毛泽东将自己对老师毛宇居的那一片感激之情,全部凝聚在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中……。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毛泽东走进韶山招待所——“松山一号”后,对韶山派出所所长和招待所所长说:“你们去把这里的‘山神’、‘土地’找来”,“把我大哥也接来”。毛泽东说的“山神”“土地”指的是韶山公社、大队的负责人,他尊之为“大哥”的,就是毛宇居。不一会儿,毛宇居夫妇和他们的女儿被人接到“松山一号”,毛泽东闻讯急忙出来迎接,并将他们留住在招待所,尽情地叙述旧时的兄弟与师生情谊。第二天,他特地让毛宇居陪同视察田园生产。晚上,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在松山招待所设宴招待韶山的父老乡亲,被邀请的宾客中有毛泽东的亲属、师友、烈属、老赤卫队员、老地下党员等等。毛宇居被特意安排在上桌。毛泽东端起酒杯向毛宇居敬酒,毛宇居连忙站起来,连声说道:“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边扶老人坐下,边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比毛泽东长16岁,他只有六年半学历,靠自学而精通古文、历史、地理和数学等知识。他的生活作风和治学方法对毛泽东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徐特立积极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和延安一直从事革命教育工作,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称徐老是他“最敬佩的老师”,对他敬如长辈。
1937年2月1日,是徐特立60岁的生日。1月30日,在延安各界为徐特立举行60寿辰庆祝大会的前一天,正忙于制定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怀着对师长的尊敬心情,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给徐特立,为他祝寿。这封信充分肯定了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高尚品德。并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句话成为中国几代人尊师敬师的至理名言。建国之初,毛泽东尽管政务十分繁忙,仍忘不了他与徐特立之间的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来到徐特立的住地,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席上,还专备了几样家乡风味的菜肴招待老师———一碗湘笋,一盘青椒,这是两人都爱吃的。毛泽东抱歉地说:“徐老,请你来,没有好菜吃。”徐老笑着说:“人意好,水也甜嘛!”主席要让老师坐上席,徐老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让徐老坐了上席。毛泽东见老师穿着还像当年那样简朴,就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泥子大衣脱下来送给老师,说是以表学生心意。徐特立接衣在手,激动不已。他的心潮起伏翻腾: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可又是个极富感情的人。他敬老尊贤,像今天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自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那还是胡宗南大举出兵进攻陕北之际,毛泽东为了徐特立的安全,让他先撤离延安,他自己则率数万人马与20万敌军周旋。当徐特立离延时,毛泽东亲自去送行话别。当时,毛泽东检查徐特立的行李准备情况,发现没有热水瓶,立即命令工作人员从他仅有的两只热水瓶中拿来一只,送给了徐特立……徐特立想到这些,不禁老泪纵横,唏嘘有声。
毛泽东对一师的老校长张干的深情厚谊更是被传为佳话。一师是一所全部免费的学校,连伙食、制服也是供给的。后因学校经费奇缺,张干向省政府建议,规定学生每月须交纳10元学杂费,致使一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面临失学的危险。为此,学生们决议罢课“驱张”。毛泽东在同学中文章最著称,大家推举他起草了一份《驱张宣言》,并广为张贴和散发,立即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张干被弄得坐卧不宁,一气之下,扬言要开除毛泽东等17名学生的学藉。后经杨昌济、徐特立等老师的劝阻,张干才收回成命,改为给毛泽东记大过处分。
新中国成立后,张干贫病交加,最困难时竟无米继日,几次想给毛泽东写信,但几件往事又使他难以启齿。一是“驱张运动”中,提出开除毛泽东,还给了个“记过处分”;二是经过土改,张干被划为地主,一个地主怎么能向国家主席请求援助?三是在国共双方重庆谈判前夕,曾被人所用,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敦促他“应召赴渝,赞襄国政”,还要他“幸勿固执,致人失望”,这岂不是替国民党蒋介石说话吗?张干越想越觉得有愧于学生毛泽东,更害怕毛泽东责怪于他。
1950年10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住所邀请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王季范、徐特立、熊瑾玎、周世钊和谢觉哉等人吃饭。席间谈起了几十前的往事,自然就说到了张干。就在这次饭后,毛泽东写信给当时主持湖南省工作的王首道,要求省政府每月给予若干津贴米,供资养老。于是,1200斤救济米和50万元(旧币)人民币很快送到了张干家。毛泽东还亲自写信表示对张干“生活困难情形,极为系念”。更令张干欣慰的是毛泽东邀请他到北京住了两个月,向子女介绍说这是自己的好老师。在京期间游览京津名胜古迹,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乘坐飞机鸟瞰长城和首都风光,卫生部副部长受毛泽东之托亲自为张干等师友检查身体。毛泽东还用自己的稿费买了许多生活品相送。临别时又让工作人员送给150万元(旧币)和一瓶鹿茸精。工作人员对他说:“主席要我嘱您每天饭前二十分钟服二十滴,还特别关照,请您多保重身体。”张干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眼角泪水泉涌……
毛泽东尊师敬师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对教育和引导过自己的老师,他都始终如一的敬重、报答。他曾对张干诚挚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这样的‘寸草心’,是怎么也难报答尽老师‘三春晖’的啊”。
回顾毛泽东尊师敬师之事,学习他尊师敬师之道,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尊师重教的道理大家都懂,多少年来年年都在强调,时时都在倡导,又是定教师节,又是颁布《教育法》、《教师法》,邓小平也曾说:整个社会都应该尊敬老师,并诺言:要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几十年过去了,现实又是如何呢?是轻师、欺师、侮师。从家长打骂老师,到连续发生学生杀师事件,又有四川一个女教师被逼迫向学生下跪道歉后疯掉!这一切怎能不令老师们心寒!它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果找不出症结所在,即使尊师喊的再响,形式做的再多,也只能是缘木求鱼。
从大的环境看,是社会道德滑坡,社会风气败坏的结果。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欲望也迅速膨胀起来,物欲横流,功利盛行,人情淡薄,道德失范。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念,是非标准发生了大的变化,人和人的关系成了利益关系,金钱与权势成了崇拜的对象,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也照样吃的开,行得通。教师能给人办什么事?自然不会被人瞧得起,不会被人尊重。而且,在这种物欲大潮的冲击下,教师也难守真操,在欲望的支配下,从学生身上谋取利益。特别是国家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规定,使教育成了商品,学校可以向学生收高费乱收费以增加教师的收入,师生关系成了买卖关系,学生和家长自然不会对老师存尊敬和感谢之心了。在这种环境下熏陶出来的学生,学习也是为满足欲望为目的的,毕业后再去挣更多的钱。
其次,是社会管理和教育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今天,中国的家长们提供给孩子们的生存环境是;生活上过分的娇惯溺爱,教育上苛刻。五六十年代,小学、中学、大学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家长也好,学生也好,对能上到哪级学,也没有特别强烈的期盼,因为那时社会成员没有太大差别。现在不同了,贫富差距太大,社会不公严重,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所以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投地。有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假如美国妈妈问孩子:你以后想做什么?孩子回答:我想做小丑。妈妈会说:希望你给所有人带来开心的笑容。如果是中国的妈妈,听到孩子的回答就会说:没出息,小丑能赚几个钱,等我老了,谁来养你啊。所以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施以高压,迫使他们学这个学那个,上重点学校,爱学不爱学都硬着头皮学,使孩子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从学校角度讲,各个层次广泛存在的应试教育摧残着学生,也摧残着老师。在应试教育下,成绩成了评价的标准,学校与学校比升学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比成绩,老师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压力,逼迫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对分数的追求上,没有耐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生则成了考试的机器,日复一日的在题海中煎熬,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难以忍受的事。成绩成了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让他们整日处于无休止的恐惧、焦虑、羞辱、撕杀、无奈和绝望的状态中,没有快乐感、幸福感和价值感。也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是非判断标准。
总之,家庭过分溺爱的养育方式和过高的期望,应试教育制度、社会竞争激烈及社会风气不正的大环境,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学生形成性格畸形和素质缺陷,没有完善的人格、宽容的情感、主持公正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在为人处事上表现出不懂礼貌、偏狭、自私及投机心理。杀害郝旭东的学生在留下的一页“死亡笔记”中自称:“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看看这个学生留下的话,也许我们会明白应该做些什么。如果弊端严重的教育制度不根本改革,腐败的官风不能彻底纠正,人欲膨胀的社会大环境不能很好改变,惨案还会不断发生,尊师之风气难兴。
教育兴则民族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朝代,其繁荣昌盛都是同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紧密相联。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靠教育,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教师是关键。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几千年前的荀子就认识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而法度坏”一个不懂得尊重老师的民族,不可能真正走上自强之路的。作为一个人来讲,懂得尊重别人尤其是尊重老师,才会是一个有自尊的人有素养的人,才会成为有作为有成就的人,也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因此,我们都要像毛泽东那样尊师敬师,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尊师风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