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民歌、民谣、民意 民歌、民谣、民意

火烧 2010-12-18 00:00:00 文艺新生 1033
文章通过不同时期的民歌、民谣反映社会现实与民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揭示民众对改革的期待与不满,体现社会变迁与思想动态。

民歌、民谣、民意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是:“一等公民是公仆,子孙三代都幸福;二等公民搞租赁,汽车洋房加小姘;三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等公民大盖帽,吃完被告吃原告;五等公民手术刀,割开肚子要红包;六等公民是演员,扭扭屁股挣大钱;七等公民搞宣传,隔三差五解解馋;八等公民方向盘,上班下班都挣钱;九等公民是教员,鱿鱼海参认不全;十等公民老百姓,学习雷锋干革命。”

   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头几年,又有民谣说:“住房改革老底掏空了,医疗改革提前送终了,教育改革家长逼疯了,经济改革立私破公了,政治改革腐败更凶了,思想改革马列给扔了。”

   近年又有街头巷尾的《社会主义好》“老歌新唱”——“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江山没有了。反动派,没打到,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官僚资本相勾结,掀起了资本主义复辟高潮!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宗旨有动摇。说得到,做不到,全心全意对着人民夸功劳。人民脱离共产党,执政地位谁来保?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江山人民保。全国人民团结紧,右派分子想反也反不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在我看来,这些民歌、民谣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现实和民意,不能不为执政的、革命的共产党人做参考。

         

         杨福清

             

           2010年12月16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