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钱存银行缩水 穷人养活富人

火烧 2011-11-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分析钱存银行缩水现象,指出穷人通过廉价劳动养活富人,揭示资本原始积累与财富分配不公问题,强调穷人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贡献。
      上世纪50年代中期,1角人民币买两个鸡蛋,100元买2000个鸡蛋。

       按照目前1年定期存款利率3·6%计算,60年100元的利息是174元,因为利息中还有利息,姑且再加100元的利息,当时的100元,到60年后的今天,本息总共374元,目前市场上鸡蛋5元1斤,可买74.5斤鸡蛋,每斤鸡蛋一般在7—8个,按7·5个算,74.5斤约为557个鸡蛋。这样,当初的100元现在只能买到1952年鸡蛋的1/4多一点,缩水近75%。如购买其它衣食住行的商品,缩水恐为更大。

       银行吸收存款目的在于放贷,从中赚取利息差,从银行贷款的人搞投资,比如办企业建厂房等等。虽然从银行贷款的利息率要远远高于存款的利息率,但是,所建厂房等固定资产的增值幅度,要远远大于贷款利率的涨幅,它只是拿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还息,于是投资者就发了大财,这是合法的渠道。买股票、基金是同理,两年前我买了1万元的基金,每手1.71元,现降为1.10元,缩水47%。因为法治不健全,基金公司老总绝对发了大财。体育明星,文艺明星,如果人民都不买他们的票,他们也发不了。还有一些人,是通“原罪”致富的,多为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利用权力和关系,低价买高价卖国有资产而发了大财。有的在卖国资的过程中索贿受贿富了起来。所以不管是从银行贷款投资,还是“原罪”致富,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人民的财产落到了他们的手里。马克思说:“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这个结论进一歩得到验证。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是穷人养活了富人”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广大农民的廉价劳动力,就不会有宽敞的高速公路,就不会有高档豪华别墅,也不会有高档奢侈的酒馆和会所,也不会有高大林立的现代化工厂。富有者的富有是建立在广大廉价劳动者的劳动之上的。

       有人说,“没有资本就没有发展,资本在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是的,这话正确。但是最初的资本是从何而来?难道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而来吗?低价强征农民土地,强拆农民住房就是当代的资本原始积累。我国目前前10位亿万富豪,就有4位是房地产商,他们的每根毛孔都流淌着失地农民和农民建筑工的血和泪。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上述现象,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我们不能超越这个历史阶段。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是人民养活了权贵、养活了富人这个难以避免的事实。

       既然存钱缩水,那么不存都消费掉行不行?不行。因为一般群众收入不稳定,又要养老,看病,孩子要上学,要结婚以及买房等等,仅靠发育不健全的“社保体系”是很不够的。因此该存的钱还要存。但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该消费就尽情消费,不要做攒钱奴,不要给他人做“嫁衣”。消费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因为每买一件商品,其中都有你缴纳的消费税。

       由此,我们则不难理解,陈光标先生的巨额扶贫捐助为啥是“感恩”?为啥叫“回报”?为啥说是“良心”?如果一些富人还不这样做,最好通过征收“遗产税”去解决,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文明社会的普遍做法,是解决当前“仇富”、“仇官”心里的重要举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