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提升军力剑指中国
美国提升军力剑指中国
来源:新加坡文献馆
有关报道五篇:
1. 不对抗中国是个挑战
2. 破解东亚整合迷途
3. 遏制中国非解决亚洲安全答案
4. 美国提升军力剑指中国
5. 炒作大陆陷美U型包围圈
1.不对抗中国是个挑战
27/12/11
作者/来源:参考消息 http://cankaoa.com
一位新加坡记者,参加了北大的一个公共政策课程,和来自中国中央政府、省市政府的领导,成了同学。由于是同学关系,而不是官员和外国记者的关系,因此讨论和交流变得有趣。他把自己的经历发表在新加坡的《海峡时报》上,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与正在崛起的中国打交道,如何做到不对抗是个挑战。
这些领导干部,很关心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于是请这位外国同学谈谈世界如何看中国。他说,西方人担心崛起的中国威胁由西方建立的国际体系,东南亚国家担心日益自信的中国,他还引用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话:大国仁,小国智(大国以仁,能以大事小;小国以智,能以小事大)。
北京的同学则很爱国,对这位老外同学说,中国人觉得,无论是跟小国还是大国打交道,都受到不公平对待。他的结论是,日渐崛起的中国对别国友善。同时,世界其他地方也需找到智慧,懂得如何与中国打交道。
中国人感受到不公正对待并非一点根据都没有。12月20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防务研究教授哈什。V.潘特的文章,探讨如何应对中国的挑战。
近日,美国、日本和印度举行了首次三边安全会议,讨论东亚安全问题。潘特教授认为,对于世界超级大国、亚洲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亚洲另一个大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此次会议,肯定令中国担心,尽管人道主义援助的协调以及全球反恐是会议重点。
虽然公开谴责此类举措体现“冷战心态”,但中国和周边国家和平解决纠纷的努力一直在继续。《印度快报》12月20日报道说,中印将于1月恢复在最后一刻取消的边界问题会谈。消息人士说,中印都同意不要让达赖问题影响到双方在边界这一敏感问题上取得进展,由此达成了尽早恢复谈判的共识。边界会谈将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之间进行。会谈期间预计将签订一项重要协议,以建立新的边界管理机制。
能够通过谈判解决纷争,而不是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的作为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问题在于,崛起中的中国,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国际社会夸大或者误读。最近,有报道说,塞舌尔邀请中国在其境内建立军事基地,国防部对此并未予以肯定,而是表示会考虑让执行护航和其他远航任务的中国海军舰只,在塞舌尔和其他国家的合适港口进行补给或休整。
对此,美国之音中文网撰文提出疑问——中国有必要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吗?一位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认为,中国打击海盗的工作做得比较出色,使用外国港口进行补给也很正常。但他认为,中国一些人鼓吹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则不切实际。
他说:“中国国内的一些战略家情绪有余,实际情况考虑得不够。中国把自己的军力延伸到非洲的东海岸,那么就必然会引起美国或者印度过度反应。这些东西现在都没有必要。我觉得现在中国很多人头脑发热。”
这话很多人不爱听,但不妨作为一家之言,平心静气想想也无坏处。
分类题材: 地缘政治_gpolitics ,
《新加坡文献馆》
2.破解东亚整合迷途
27/12/11
作者/来源:财汇/第一财经日报 http://news.cnyes.com
[东亚要不要统一货币?现在完全不需要谈这个问题。现在需要谈的是,大家如何共同面对世界的货币风险,特别是美元陷阱,如何增强东亚的互相支持能力]
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最终推动了东亚地区整合加速。但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从2009年开始,因一系列安全议题的上升,东亚整合受到牵绊。美国、俄罗斯入局的东亚峰会刚刚落幕,人们却看不到东亚整合的进一步前景。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高调重返东亚,成为人们关注的主线。
针对东亚地区经济金融合作、地区安全问题、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美关系等各国关系议题,《第一财经日报》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话。
如何共同面对美元陷阱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9月份,欧债危机之下美元大幅升值,国际资本流动从韩国、印度尼西亚等经济体撤出,韩元、菲律宾比绍、印度尼西亚盾、泰铢等众多货币均出现较大幅度贬值。10月份,韩国与日本宣布货币互换额度从140亿美元大幅扩大到700亿美元,清迈协议的多边化也在推进。从当前国际金融格局来看,东亚金融合作前景如何?
杨沐(资深研究员):东亚的金融整合政策实际上在前几年就提出了。1998年第一次东亚经济危机后建立了清迈协议。但这一合作思路最初进展缓慢,最近几个月的欧美经济危机,重新提醒东亚地区领导人推进合作的紧迫性。
这次欧美危机是长期问题,不可能在短期解决。危机不仅牵涉到金融体制,而且牵涉到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目前有短期、暂时的解决方桉提出来,但大家对最终能不能实现还有很大的怀疑。
最近几个月,东亚已经出现了类似2008年下半年的本币贬值、资本外流的情况。这意味着欧美的金融危机确实影响了东亚,比如欧美企业要求收回资本和投资导致的韩元贬值,以及国际资本在中国香港地区市场做空人民币、做空中国几大银行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个比较大的反应。其中之一是10月19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跟到访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谈了一个货币合作基金方桉,货币互换规模也从原来的140多亿美元变成700亿美元。这些行动都表明东亚国家已经把货币合作提上了自己的议事日程。
实际上,东盟国家更加需要这种合作。在欧美的金融危机下,东亚国家包括东南亚只有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才能有出路,否则对东亚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危险的。
尽管很多东亚经济体表面情况很好,但一出问题,甚至不是自身问题,东亚经济体就有可能出现倒退,重回两次危机时的状态。
东亚国家应该做好准备迎接这种挑战。但是,过去几年,东亚国家似乎忘记了这种合作的重要性,这是非常危险的。
日报:有人说,中日两国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中存在竞争关系,这阻碍了亚洲金融整合、货币统一的前景,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杨沐: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目前东亚金融的每项合作都要考虑是否形成统一的货币,考虑谁主谁从,合作就难以继续下去。实际上,清迈协议里中国和日本的出资比例是相同的,这些都可以商量。
就目前的合作方桉来说,东亚整合有可能跟欧洲完全不一样。东亚要不要统一货币?现在完全不需要谈这个问题。现在需要谈的是,大家如何共同面对世界的货币风险,特别是美元陷阱,如何增强东亚的互相支持能力。
首先要增加货币合作,其次大家可以讨论汇率问题。因为,未来有出现贸易战、汇率战的可能。过去两年,东亚经济区有些国家的汇率政策比较宽松,有些国家的汇率政策比较谨慎,这引起了一些国家的矛盾。
日报:东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外汇储备库,清迈协议也推进了多边化,但在2008年韩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现资本外流的时候,却并未向储备库求援,还是最终与美联储签订了美元货币互换协议并得到了援助。你如何看东亚金融合作机制的有效性?
杨沐:我觉得韩国的做法很正常,因为现在的世界体系还是二战后美国所主导建立的体系,东亚国家传统上都认可美国的霸权地位,大家已经习惯于在发生问题时向它们求援,而忽视东亚国家自己合作的重要性。
但是当前的债务危机已经表明,欧美国家已经没办法再通过以前的结构来解决问题。欧洲国家已经破天荒地向IMF求援。前几个星期,《华尔街日报》发了篇短文,也在谈如果美国也向IMF求援怎么办。这是很有新意、也很现实的问题。目前危机状况下,最有条件提供资金的是“金砖五国”。“金砖五国”整个的外汇储备达4万亿美元,其中3万亿美元是中国的,东亚国家加起来是5万多亿美元。
东亚众多合作机制利弊
日报:我们看到,仅就东盟而言目前就有好几个合作框架,相互间存在差异和重叠。东盟怎样首先去协调这几个不同的框架呢?
黎良福(副所长、研究员):当一个体系很健全、很严格的时候,灵活性就差了。东盟是一个开放式的、松散式的机制。不同的机制其实表现了东盟不同国家的利益。现在东亚有个目标,就是走向东亚共同体,但现在没有一个机构能成为走向东亚共同体的唯一机构。
目前比较实质性的机制就是包括“东盟10国”,“10+1”和“10+3”。1991年中国成为东盟的非正式伙伴国、1996年成为正式伙伴国,中国和东盟的关系相当密切。在很多互联互通方面,中国下了很大的工夫,比如从云南、广西等方面出台了一些区域合作的框架,都给“10+1”东盟和中国的合作提供了实质的效应。
仝月婷(高级研究员):东盟和东南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合作机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偏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立场就不一样。可以说,这是地区合作的一个弱点。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合作,走得会比较慢。不过,走得慢也有好处,就是可以容忍和容纳不同的东西。
日报:就新加坡而言,会对不同的机制有优先性排序吗?
黎良福:新加坡强调的是东盟,也同时强调“10+1”、“10+3”、东亚峰会等。有些学者说新加坡比较倾向美国,会认可东亚峰会邀请美国或俄罗斯加入以澹化中国的影响力。有些人说东亚峰会是针对中国的。我的看法是,针对中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希望各个大国的加入能够使小国,比如新加坡,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有人把新加坡和美国看成是盟友,其实我认为双方只是相对的好的朋友。我觉得,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互信可以逐步提高。
美国更需增加透明度
日报:自2010年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出现了摩擦,有人说这是美国重返东亚战略造成的结果。我们应如何看待东亚合作中的外部因素,比如美国扮演的角色?
薄智跃(高级研究员):应该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一直比较好。中国一直以来的重点在于与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到2010年突然发生急转。我觉得,这和美国的战略调整有很大关系。美国需要重返亚洲。
美国在东亚的经济投资一直都存在,美国的战略转移其实是军事转移,军事战略转移需要有个借口,所以2010年7月就借东亚峰会在越南召开的机会,把南海问题炒作起来,让各国选择站队。如果是经济问题,我觉得东南亚很多国家都会站到中国这边。
美国的硬实力实际上是在军事方面,软实力就是话语权,这两点都使美国占有很大优势。所以美国一把这个问题炒作成军事问题,大家就都要跟美国。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新加坡是小国,需要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如果大国关系好,他的生存空间就比较大,如果两个大国发生矛盾就比较麻烦。
经济为主题的议题一般都是合作,所以没有太大矛盾。但如果出现军事议题、安全问题,那就是零和博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选一边,在选的过程中肯定选美国,因为美国军事力量是最强大的。
王翰灵(访问研究员):美国重返亚洲是不是一种包围、遏制中国发展的“阴谋”,现在全世界都在猜疑。美国极力说服中国和世界,说其重返亚太不是为了遏制中国,而是要保持接触。但有很多证据表明,美国自提出重返亚洲战略以后,便在中国周边制造一系列的事端,使中国的周边局势骤然紧张。
美国除了自己亲自上阵,跟中国周边国家在南海、黄海和东海大搞联合军事演习外,还驱使周边国家来跟中国搞对抗。比如,去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高调宣示它在南海有“国家利益”以后,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纷纷跟进,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向中国发难。7月份希拉里跑到印度给印度扣上一。
分类题材: 亚洲政经_gpasia,
《新加坡文献馆》
3.遏制中国非解决亚洲安全答案
27/12/11
作者/来源:马尔科姆 弗雷泽 环球时报 http://china.huanqiu.com
摘要:纵观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的崛起受到欢迎,但同时也被要求按照国际公认的规则行事。而美国则继续在军事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经济影响力逐渐下滑。无论如何,中国都将对美国增强地区军事存在的努力反应激烈。“遏制中国”并非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答案。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2月5日文章,原题:迈向和平的太平洋 纵观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的崛起受到欢迎,但同时也被要求按照国际公认的规则行事。而美国则继续在军事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经济影响力逐渐下滑。无论如何,中国都将对美国增强地区军事存在的努力反应激烈。“遏制中国”并非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答案。
朝鲜半岛、台湾、南海都将是中美潜在的冲突点。尽管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双方都应谋求通过外交努力将中美在上述问题上的对抗最小化。在当前环境下,以武力应对中国崛起将不受欢迎。中国正在实现军事现代化,这使得许多中国观察家呼吁其增加透明度。然而,美国也并未就自身军事实力向中国提供多大的透明度。
中国无意效仿19世纪的欧洲帝国主义强权或者2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于这些野心的担忧使人们忽视了中国的历史。中国人记得西方列强以及日本对其施加的不平等条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再加上可能的印度组成的“遏制中国”同盟将令中国想起那段历史。
中国很可能将日本和印度最近宣布的合作协议视作两国对美国压力的反应。中国领导人仍将认为,它们正在实施遏制政策,这一冷战思维将不利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
尽管历史背景十分重要,但西方的战略定位取决于今天的行动。例如,中国一直帮助解决朝鲜带来的问题。为缓和地区紧张局势,美国也许应该与朝鲜启动直接对话,以解决安全隐忧。政治哲学家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概念———外交,而非武力,是达成这些目标的最佳途径。当然,外交需要实力作支撑,但美国现已拥有强大实力,而无须将亚太地区进一步军事化。这些冲突的和平解决取决于能否在决策过程中给予中国发言权,但这意味着美国和中国均需放弃地区霸权欲望。
作者为澳大利亚前总理约翰·马尔科姆·弗雷泽,伊文译
分类题材: 地缘政治_gpolitics ,
《新加坡文献馆》
4.美国提升军力剑指中国
27/12/11
作者/来源:央视网 http://www.dzwww.com
[提要] 从美国各种战略转移和战术部署来看,五角大楼已经确认在亚太地区,美国只有一个日渐崛起的军事竞争对手,这个对手就是中国。美国海军舰艇在日本至澳大利亚海域的例行航行将变得更加频繁。美国海军舰艇将增加停靠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的次数,以应对中国日趋频繁的军事活动。
《环球视线》2011年12月1日完成台本
——美“空海一体战” 暗含四大变化?
主持人 劳春燕:
11月中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决定让世界看到了美国战略棋局上的新思路,美国政府决定派海军陆战队常驻澳大利亚的北部,而几乎同步的信号也从五角大楼传出,美国国防部打造的“空海一体战”战略在争议声当中出炉了。这个战略据说就是针对亚太地区的,那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战略呢?美国军事专家说,其中暗含的四大变化又是哪四大变化?我们今天也要继续和两位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这次“空海一体战”的战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框架?一个什么样的战略?一起来看一看。
解说:
2009年,美国五角大楼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战略理论——“空海一体战”理论。如今,仅仅过去两年,美国国防部11月公布了“空海一体战”战略概要,并披露新设一个专门机构来落实该战略。从美国各种战略转移和战术部署来看,五角大楼已经确认在亚太地区,美国只有一个日渐崛起的军事竞争对手,这个对手就是中国。
日本产经新闻就该战略采访了美国国会咨询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委员、美中军事关系专家拉里·沃策尔,拉里·沃策尔在该报的报道中指出,新战略将给美军带来四个变化:
第一,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海军规模将扩大。
第二,美国海军舰艇在日本至澳大利亚海域的例行航行将变得更加频繁。
第三,美国海军舰艇将增加停靠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的次数,以应对中国日趋频繁的军事活动。
第四,具有较高机动性,担当海陆两栖战主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作用将与日俱增。
根据外媒的报道,公海一体理论的要点之一就是在整个亚洲寻找可供美军战机使用的基地,此要点已在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的行程中得到确认。其次,“空海一体战”强调主动防御概念,依赖电子战、网络战以及美空军的战机和导弹与海军的航母舰载机、舰艇发射导弹的协同作战。
近年来,美国频繁在亚太地区举行联合军演,也正是在实践这个概念。就在美国国防部公布该战略不久,在11月30日,中国国防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也对此做出中方的回应。
耿雁生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
坦率地说,“空海一体战”的理论没有什么新意,这种鼓吹对抗以牺牲他人安全换取自身安全的观点是冷战思维的体现,与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解说:
而在当天,就在我国防部发言人发表上述言论的同一天,路透社报道称,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陆克文公开支持印度加入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安全协议,美国与及其这些盟国的举动无疑将是亚太地区的形势愈加不明朗。
劳春燕:
请教两位专家,“空海一体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战略?刚才短片里也跟大家介绍了。2005年,五角大楼的专家们提出来的,但是11月份五角大楼正式把它作为一个新的战略公布了,而且要设立专门的一个机构来推进战略的执行,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战略?
正在评论:空海一体战为谁“量身定制”?
专家观点:空海全维作战剑指中国?
孙哲 特约评论员:
“空海一体战”跟当初在亚太地区增加机动投射能力,它的战略演变有很直接的联系,为什么耿雁生说没什么太多的新意?它经过整体包装以后,就像一个iPhone出台了,让大家感觉到非常新鲜。美国其实是想利用它的太空优势、网络优势、信息化作战,奥巴马竞选的时候说到要增加共同防御,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原来的军事同盟的力量来替美国防务的义务。
这种情况下,它利用天基平台、海基平台加上陆基平台加上第二岛链关岛的改造,这些整体的全天候、全维的作战方式,这种方式很多人就说剑指中国。它出台的报告上虽然没有说针对任何国家,实际上它要做的事情,所做的预备的作战方案都是针对反介入区域作战。
在亚太,美国把哪一个国家看成潜在的敌人呢?可能就是中国。它觉得跟中国政府打交道还可以,但是对解放军不得不提防,特别是对我们的三大战略武器、反舰、航空母舰,它是特别的小心谨慎,所以沃策尔他是替美国军方说话去解释“空海一体战”的计划。
劳春燕:
高先生怎么看沃策尔的观点?“空海一体战”的战略是不是为中国量身定制的?
专家观点:重新整合以弥补军费不足
专家观点:美整合空海提升军力
高祖贵 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这样的战略对中国来说针对性很强。尽管不能说是完全量身订做,但是显然有强烈的针对中国这一面。一句话来说,它在美国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未来十年要削减4500亿,经费不足,但要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靠什么?靠重新整合它原来的优势:网络的力量、太空的力量和一些新的武器系统,整合这些提升它的军力。这个军力最重要就是专门针对对手的反集结、反介入。
对手的反集结、反介入都可以看得出来,过去这些年来,国防现代化建设里面主要是要打赢信息化条件的局部战争,这样的战争主要防止美国在一些问题上介入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战略是这样一个战略,美国现在是要反介入、反集结,显然是针对中国而来,它现在所强调的几个方面都强烈针对中国的发展,海军、空军。
过去这些年来,美国唱的很多军事威胁都是中国的海军发展太快,尽管绝对水平差距还是很大,但是发展速度还是太快。我们太空力量的发展它也已经看到了,尽管我们的绝对水平还是不够高,但是发展速度太快,在这种情况下,它就要在你还没有达到相当高水平的时候,赶快整合它强大的优势,对你形成绝对的威慑和压力,以至于谋求未来亚太地区,有利于它的方向发展。
正在评论:美军新思路“四大变化”浮出水面
劳春燕:
所以“空海一体战”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咱们也来看一看“空海一体战”对美国战略格局的几个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对中国到底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位美国的安全专家他也说道了“空海一体战”,会给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局造成四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西太平地区,美国海军规模会扩大。第二个变化,美国海军舰艇在日本的澳大利亚海域的例行航行会变得更加地频繁。第三个变化,美国海军舰艇会增加停靠越南、新加坡,还有菲律宾等国的次数,特别提到这是要应对中国日趋频繁的军事活动。第四个变化,有较高的机动性,以后海军陆战队的作用会与日俱增。这几个变化,从奥巴马宣布在澳大利亚长期派驻海军陆战队这一件事情上已经可以看得出它的机动性,包括海军陆战队的作用等等。孙先生,这些变化对于咱们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或者说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直接会有什么影响?
分类题材: 地缘政治_gpolitics ,
《新加坡文献馆》
5.炒作大陆陷美U型包围圈
27/12/11
作者/来源:吕炯昌 今日新闻 http://www.nownews.com
大陆陷美U型包围圈?解放军将领:只是炒作而已
美国总统欧巴马11月中旬造访澳洲,宣布未来将在澳洲轮流驻扎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美军日后还可能在新加坡派驻近岸战斗舰,加上原先在韩国、日本的驻军,外界认为美国将透过建构「U型包围圈」对中国大陆实施战略围堵。
不过,大陆人民解放军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少将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对于美国建构「U型包围圈」表达不同意看法。尹卓从三方面来看美国重返亚洲:
第一、从军事上重返亚洲。实际上,这个口号根本是个错误口号,因为美国从来没有在军事上离开过亚洲,小布什政府时期就一直加强亚洲军事部署,比如在关岛进驻B-2轰炸机、B-52轰炸机,另外部署F-22隐形战斗机,正在关岛建设一个航空母舰的母港等等,欧巴马上台之后只是延续前朝政府加强对亚太地区军事部署的计划而已。
第二、从经济上重返亚洲。美国现在提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尹卓认为这是一个虚幻的东西,美国现在在经济上已经拿不出余力,也无法在经济上重返亚洲,更无法提供亚洲各国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援助,所以说美国经济上重返亚洲的可能性越来越小。TPP顶多只是拿来破坏大陆经济建设环境的一个手段。
第三,在外交上重返亚洲,美国虽然想把它的外交重点放在亚太地区,但是目前为止美国的外交重点仍然在中东和西南亚地区,美国正从阿富汗撤军、利比亚问题刚结束、叙利亚问题又刚刚浮出台面,还有延烧到阿拉伯国家的「茉莉花革命」、现在又提出来俄罗斯在欧洲部署反飞弹系统问题,这些都是美国亟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它的战略转到亚太之前要把这些问题先解决。
尹卓认为,就目前来说,美国外交上重点转移到亚太在这一两个月是符合事实的,但长远来说,美国的战略核心还不是在亚太,所以美国对大陆采取「U型包围圈」,恐怕只是炒作而已。
分类题材: 地缘政治_gpolitics ,
《新加坡文献馆》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流行复古 服饰搭配:"复古风潮"强力登陆
- 娘好想做你家的一条狗朗诵 儿呀,娘想做你家的一条狗(组图)
- 凶的成语开头成语接龙 汹扰 [xiōng rǎo]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 汹词语 洶溶 [xiōng róng]_成語解釋_成語出處_成語造句_近義詞_反義詞_相關成語_成語接龍_英文翻譯
- 查车辆违章哪个app好 查车辆违章用什么手机app
- 江涌 周洪宇:中国式现代化应当避免“内卷化”
- 陈焕章:天然物和资本——资本
- 牟成文 | 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
- 【哲学批判】古希腊由盛转衰时期的哲学(上)
- 艾思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