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拦阻索能拦住中国航母吗?

火烧 2011-12-28 00:00:00 网友时评 1035
文章探讨中国航母是否因拦阻索技术受阻,分析拦阻索结构及材料,指出中国具备制造能力,强调碳纤维与钢丝绳技术已成熟,反驳外界对中国航母技术的质疑。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称,由于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出售舰载机拦阻系统,中国航母的服役可能成了问题。这一话题到了国内,就变成了“中国航母将被一根小小的拦阻索难住”,更有砖家一本正经地说,拦阻索的难度在于刚柔都要到位,只有美俄能生产,中国暂时还没有这种技术,若自己研发需长期反复试验,时间上不好交代。既然砖家都这样说了,网民更是嘘嘘不已:没想到航母都造出来了,最后被一根钢丝绳给难住了!
  果真如此吗?非也!中国有一帮人习惯于曲解别人的意思,或将误解他人的话不当回事,或故意断章取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牵涉到科学问题,基本概念没搞懂都敢下嘴咬一口。前不久看了部电视剧《生死归途》,有个情节是寻找板蓝根,找到后给了个特写镜头,但那植物根本就不是板蓝根的植株。这不是科学知识的问题,一来这种植物不是什么珍稀物种,二来很容易找到新鲜植株的外观图片,纯粹是科学精神问题。先不论平秃子所说的是否属实,起码由“拦阻系统”演化成“拦阻索”就没有正确把握意思。一根小小的拦阻索怎么可能拦住中国航母?那玩意儿根本就不是什么高科技,中国科学家要连那种东西都造不出来,找块豆腐直接撞死自己,更不要谈制造航母。
  先说说拦阻索是怎么回事。航母没有机场那么长的跑道,舰载机降落时需要快速停下来,不然会像下饺子那样掉到水里,所以舰载机降落时需要放出钩子钩住航母甲板上的拦阻索,靠拦阻索使舰载机快速停下来。拦阻索的芯材是高分子材料,外围缠绕着高强度钢丝,直径35毫米,谈不上什么玄乎科技。
  拦阻索用了几十次就得更换,属于消耗品,就算我们的技术不成熟,无非是寿命短些而已,勤换就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像飞机发动机,成本高,寿命太短划不来,还影响战斗力和安全性。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拦阻索能不能拦住中国航母。先从逻辑上看看中国能否制造拦阻索。
  那根绳子可能真的只有美俄两家生产,但不代表别人不能生产。美国的航母多又满世界打仗,消耗量大,他必须自己生产,英法只是象征性地拥有航母,既然能从美国购买且用量很小,自然没必要开辟专门的生产线。从这里也能得出苏联(俄罗斯)必须自己生产拦阻索的结论。
  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这个迷人的梦想,1912年世界第一艘航母——英国的“竞技神”号诞生。航母就是战斗机在水面上的作战平台,有航母就有战斗机,有战斗机必然要在航母上下降,“竞技神”号航母远没有现代航母那么大的块头,也就是跑道还没有现在的长,自然少不了拦阻系统。飞机的冲击力太大,降落伞是不管用的,很容易想到用拦阻索。那时候的材料科技与现在比,犹如小学生和研究生,20世纪初英国能造,21世纪的中国一定能造。
  从技术上看,不就是要一定的刚度和柔度吗?一百吨的冲力,现代斜拉桥上的钢索就足够了。当然,柔度成问题,那行,芯材换成碳纤维即可。碳纤维的特点是抗拉强度高,相当于普通钢材的8倍,缺点是刚性和脆性大,但碳纤维从来就不是单独使用的,都要用高分子材料浸渍后让碳纤维抱成团才能使用,所以芯材绝不会是网上流传的“油麻绳”而是碳纤维绳,外围当然是高强度的钢丝绳,毕竟碳纤维只是抗拉强度高,不耐磨,不耐高温。碳纤维属于现代科技,在没有碳纤维的时代尚且能造拦阻索,有了抗拉强度8倍于钢丝的碳纤维,制造拦阻索是小菜一碟。性能最好的自行车是全碳纤维自行车,几万几十万元一部都正常。为了增加对碳纤维强度的感性认识,我再举一个小小的例子:钢筋混凝土桥梁下面出现了裂缝,这时候贴一张薄薄的碳纤维布就可以大大延长这座桥的使用寿命。
  优质碳纤维原丝生产工艺一直被美日等公司垄断,但这个问题对于拦阻索不是大问题,就是日本东丽的碳纤维中国也能买到,人家只是不卖技术而已,拦阻索的碳纤维消耗量并不大,货源不成问题。关键时候人家要卡怎么办?没问题,中国的碳纤维工艺只是技术不稳定,原丝质量良莠不齐,挑好的拿来用就可以了,成本会高一点,却不会影响航母服役,战争总是将成本放在打赢后面。另外,中国早就将碳纤维原丝的制造工艺提升到战略高度,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的强度、模量、体密度等关键指标已经与日本东丽公司的产品差不多。2011年11月22日,中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在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破解了长期制约中国碳纤维材料国产化技术的“瓶颈”,再卡已经来不及了。
  外面缠绕的钢丝,如果柔性不够,可以用更细一点的钢丝搓成绳子再缠绕,有了碳纤维做芯材,别担心抗拉强度不够。拦阻系统不会卡在拦阻索上。
  拦阻索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准确地钩住拦阻索以及甲板下面的减速器性能这两件事。钩住问题我猜不大,众所周知,航天器都能准确对接,钩住拦阻索还成问题吗?航天器需要空间三维外加时间一维总共四维精确到位,舰载机钩住拦阻索只需要考虑拦阻索的两维,而且有4道拦阻索,退一万步说,4道都没有勾住,降落时的舰载机并没有熄火,转一圈再降落就是了,最坏的情况也不至于酿成灾难。减速器可能需要反复实验,毕竟以前没用过更没做过,但时间再长也不会影响到航母服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