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刘泰特谈话191:中国教育的一面镜子:刘道玉

火烧 2011-12-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刘道玉教育思想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强调自由、真理与个人命运设计,体现其教育理念与自由精神的结合。

刘道玉先生是我十分尊敬的老师,但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本文我要宣传他功德无量的教育事迹,也要分析他的一些思想不足。  

   

刘道玉当武汉大学校长时公开的告诉学生:“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你们可以不听。”这句话于我是多么雪中送炭!  

我在大学就是不喜欢听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课,坦率说,我对大学老师的思想性质的印象,只有一两个。我渴望大学能够仅仅的提供我在学校图书馆中天天自由的读书,但是这样纯洁求知的天性,却被学校当局无情打压,被批判成无组织无纪律,因此而常常旷课最终受到学校最严厉处分。  

 刘道玉 先生说:“大学是干什么的?大学的目的是人类最高的理想:追求真理。哈佛大学的校训大家都知道,‘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我记得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与光明’,都是讲的这个问题。这无疑是人类最高也是最美好的理想。”  

 刘道玉 先生的这些阳春白雪思想,我曾经亲身的沉浸在当中,因此读到这些文字我格外亲切!但是这些精神的享受和收获,不是学校官僚体系给予我的,而是冒着被学校开除的危险,是夜以继日长年累月的旷课,得以有大量时间从学校图书馆的大量人类思想经典中“窃取”到的。  

刘道玉对学生说:“你们虽然不能改变保守的教育制度,但是你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设计者和实践者,路要靠自己走。”这句话仿佛就是说给我听的。  

大学读书,是我人生精神的脱胎换骨。以前,我们一代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为什么用“武装”一词,因为它很能形容思想信仰是被外来灌注的特征。  

刘道玉被誉为当代武汉大学的蔡元培。  

刘道玉说:“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现在体会到了。我现在写东西思考问题,都是从心所欲。”  

 刘 先生有这样的境界,一方面说明他很真实,喜欢真实的人是从心所欲;另一方面说明他一生在努力思索,一通百通,以致思想成果到了入化圆满而一以贯之的高超水平。我不忌讳自我表扬,因此我也常常欣赏他人的自我表扬。  

少年时代,老师批评 刘道玉 先生是“个性强、自负、爱表现”。  

在中学,老师批评我的主要缺点是:主观主义太严重。  

1988年刘道玉被免去武大校长职务,他认为这是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如果说之前我还有愚忠的、作为工具的一面的话,之后我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  

我没有当过官,但是以前我有过“愚忠的、作为工具”的信仰经历,后来也成为信仰自由的分子。  

以上比较,我们的气质颇多相似。  

   

以下事例,可以反映刘道玉思想的精彩影响:  

武大师生口碑相传:武大有三宝:樱花、老图书馆、刘道玉。据载刘道玉的《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一书,始终被放在在樱园咖啡厅突出的地方。  

据载, 刘道玉 先生“最后一场公开演讲完毕后,学生们热烈的掌声长达半小时。所有学生都不退场,他只得穿过人群,但未料到1000多人尾随出来,他不停地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的讲座门关了,但我的家门没关,欢迎你们随时家访。’”  

 刘 先生为什么如此受到学生敬爱,是因为他爱学生,刘道玉说过:“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名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学生成才为出发点。”  

唉,学生为 刘 先生动情,是士为知己者动容啊!  

窦文涛说:“我想我们那时候要感谢校长刘道玉,开明。学分制,学生可以不上课,老师上课不点名,非常宽松。不爱读书你就去实习,考试时再回来。”  

从窦文涛主持节目的风格来看,他秉承了刘校长的自由主义,最起码窦文涛的自由天性,在刘校长的教育理念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生命空间。  

   

刘道玉评论孔子:“孔子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他也有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但是他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  

 刘 先生的这种思想,我就很不赞成。什么叫完整的理论?任何人的理论都不要自不量力的去追求绝对完整,因为不可能绝对完整,因此西方文化把完整(完美)的精神归之于上帝,人类总是充满着矛盾,有各式各样的缺陷。标榜理论完整了,其实就是固步自封了,就停滞了,就势必变成井底之蛙。  

理论(教育理论)的主要意义是文化价值观,比如自由主义就是一种人文价值,但它是一种精神追求,任何语言都不能穷尽它的意义,它就是人的天性,可以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根本不需要什么完整理论去画蛇添足的论证它,去划一个理论框框包罗它。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文化教育思想,是告诉学生,学习活动是发现自己生命中最美好东西的过程,不要贪图外在形形色色的物质虚荣心,反对身不由己的去为了世俗功利而读书。这也不正是 刘 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吗?  

孔子这种思想是和他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文化价值高度一致的。如若一定要用理论完整体系来衡量,那么孔子的思想是环环相扣,逻辑高度一致。孔子的思想还如同聚宝盆,任何优秀教育思想,在《论语》中都有思想火花。  

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孔子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刘道玉说:“大学之魂是创造。”他说:“我毕生研究创造教育,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无不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 刘 先生将人才观归为五种:“工具型、知识型、全面型、智能型和创造审美型。”  

 刘 先生上述思想,我也是认为很片面,因为他忽视了人的最珍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价值,即中国文化称之为“道”的价值, 刘 先生列举了人才种种,怎么会犯了一个最低级的错误:忽视了人才的人道主义精神? 刘 先生人才思想研究,岂不是还停留在物质“器”的层面。  

《新周刊》在采访刘道玉时提出:“有人形容,当代中国面临的教育灾难可以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来形容。”  

刘道玉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对中国教育官僚、教育腐败、教育功利思想的批评尤其犀利,但是 刘 先生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不就是教育失去了人道主义的精神灵魂吗? 刘 先生的自由主义思想不也是根植于人道主义的广义精神之中吗?  

我经常谈论绝对精神, 刘 先生的思想表现出很强烈的绝对精神的自信,但是他对绝对精神的提炼落后于他天性中的自然流露,也落后于他经验性的身体力行。  

其实 刘 先生也十分突出的称赞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而且尽 管刘 先生在打破一些旧教育制度,开创性的贯穿着自由人文精神的进行改革,但是他对哲学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教育的自我意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没有抓住重点的停留在物质文明成果“器”的层面,在此意义上 刘 先生与“与柏拉图为友”的哈佛校训是相悖的。  

刘道玉把人才最高水平定义为“创造审美型”,这种创造审美是不是以人文道德价值(普世价值)为精神支柱的?而且不能把人才划分成为各个等级,无意中 刘 先生受到浅显的等级思想框框的束缚,有了人才物质知识性的等级,就必然有死气沉沉的物质性的政治等级,如若以哲学人文精神去认识教育的灵魂,那么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每个人自由的和崇高本性的自我,就根本容不得物质性的知识等级终极性的划分。  

   

刘道玉的教育事迹和思想,是中国教育危机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的一个深度代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