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个沽民心目中的上交所历程

火烧 2008-12-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回顾上交所18年发展历程,重点分析权证信息披露与创设问题,提及327国债事件及监管缺失,反映沽民对上交所的负面评价。
纪念上交所成立18周年 (2008-12-18 20:25:24)

                       一个沽民心目中的上交所历程

    19日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8周年;自2007年以来,权证的信息披露与创设把上交所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曾几何时,股民心目中的上交所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似彩虹般华丽的上海证券大厦是那么壮观、向往;尽管它不是国家机关,却肩负着国家证券交易使命的履行;国家与人民对其寄予了无限的信赖与依赖。

    古老文明的中国,发展了18年的证券市场依旧是新兴加转轨;这不应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缺失,而只能说是一伙监管者对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职任的缺失。素负盛名的上交所,如今已被无数沽民认作负债累累的腐败温床。

   上交所以前所犯错误,当时在国务院的英明决策下及时得到纠正: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95年2月23日,空头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收市前8分钟内抛出了1056万口卖单,这一数字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本品——92年国库券发行量的3倍多(与南航权证的超股本创设是何等的相似),将327国债期货价位从150.30元打压到147.50元,寄希望借此减少已持有的巨大空头头寸的亏损,万国的行为完全是一种蓄意违规行为;为此,上交所在全国人民的抗议地声中宣布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自2月27日起休市,并组织协议平仓;万国有关违规当事人受到严肃的查处;95年5月18日,国务院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327国债事件得以平息,体现了当时有错必纠的精神,也说明中国人民对人民内部矛盾还是宽容善良的。如今上交所对创设冠以市场化的借口,而上交所的设计者和创建者、中国股市第一人、时年35岁的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在07资本中国年会《中国证券市场18年庆典》会议说:“327以后和以前的市场不一样,327以前市场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尽管证监会有一些控制,总体来讲,市场主导的特征比较明显,大量的创新创造发明都是在这个过程产品的”,更加说明远离327以后的今天,证券市场监管职责更应责无旁怠。

   这一次权证事件,许多沽民妻离子散、流连失所,发展成全国性的无休止的上访。众所周知6月13日南航认沽权证在争议中终结"生命"。围绕南航权证的争议核心---创设机制,借以打击过度投机之目的,但最终却成了券商投机暴利的乐园;声称"反投机"而设立的南航权证,最后在千万投资者眼中异化成股市"绞肉机",竟成为加剧市场投机的催化剂。尚福林主席7月28日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必须适度,要与市场发展程度和投资者成熟程度相适应;尚特别提到: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要吸取南航权证的教训。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很有感慨地说:金融衍生产品从原理上首先应该是规避风险的工具,但在实践中,取得的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而且越是设计得精妙复杂的产品,其破坏力往往越大,围绕着南航认沽权证种种矛盾和争议,正体现了我国证券市场衍生产品创新的困境和分歧。毫无疑问,这里面不但有产品本身设计问题,又有使用不当。

   笔者几次历险上访上交所,声势浩大宣传的投资者教育部已然名存实亡,应运而生的信访处师出无名地跟我们胡扰蛮缠;不能算是无知、而是无颜面对投资者铺天盖地责疑的上交所和其监管者已拒我们以千里之外;证券大厦内已很难见到普通投资者的身影,不是投资者对上交所没有了责疑,而是他们害怕目睹维权者的支支利箭!!沉甸甸的大门口无形地刻录着:投资者与狗不得入内——善良的投资者们,这是股民心目中的上交所吗?这还是股民的父母官吗?人们呀,我爱你们!你们要警惕啊!

   第18年的上交所,肥沃滋补地在里面暗黑休养着,他们阳奉阴为地对权证维权,不认真、不深刻地反省;上交所原朱总经理溜得飞快,来了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死猪不怕开水烫”,共同点就是对付举世瞩目的认沽权证纷争,无视着众多维权人士旷日持久的投诉、静坐、横幅、示威、绝食、晕倒、骂阵、网络揭露。。。。。收获的是被推卸、狡辩、驱逐、威胁、利诱、沉默......见到的是其暴露无遗的无知无识、无耻无赖、自甘堕落.

   我的情感上仍难以认同所里面一大群已经腐朽没落,所以我8次来访上交所。本应从婴儿学步---茁壮成长---良性完善的循环,偏偏衍变跨向了倒退萎缩:创设的只认错不纠错,无疑已妨碍了备兑权证、股指期货、创业版的早日推出;创设的只认错不纠错,已破坏了国家的和谐秩序;创设的只认错不纠错,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创设的只认错不纠错,也影响到整个A股市场的信用而跌跌不休。骗取走数以百亿沽民血汗来“演练”创设利益输送的机器——无异于当年侵华日军的细菌试验,如此不负责任的试验还能任其发展吗?能够被抹去不进行清算吗?不,绝不。

   我们不能容忍上交所创设制度的侵袭,因为我们不愿意眼看它继续沉沦下去,更不能允许我们在深爱的光荣祖国被创设玷污。尚大人承认了南航教训,又有监管人士承认:“创设权证是出了一些问题,尽管制度上有缺陷,但是创设已经停止了,赔偿却是不可能的事”。尊敬的读者,这算上是负责任的话吗?我只用罄竹难书来表达:证券监管者们辜负了股民的期望。

   市场风险是客观存在,但证券市场不应是一小撮强势群体套取利益的圈子,而应是取财有道的场所。仁义是国家之本!上交所绞肉机式的创设无疑已背道而驰。人总说:“养不教,父之过”:

   监管上交所的父母官呀,管教好你的孩子吧;

   我们可爱伟大的祖国啊,救救你的股民子民!

                                            ——完于星火下的上交所18周年

   [附:关于上交所]  

   18年前,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司司长宫著铭向朱镕基建议:“要想开发浦东,就要借全国的钱,得搞个股票交易所才行”,这个建议打动了朱镕基,不过,当时北京早在1989年1月15就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当时,交易所建在北京是主流意见。不过,89年6月后,在北京建股票交易所的工作被搁置,于是就给了上海机会;而上海又具备许多天然优势;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持续发展,上海于84年首次向社会发行股票,已培养了社会对股票市场的一定认识;于89年12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搞活上海金融”座谈会上,朱镕基当场确定,由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上海体改办主任贺镐圣组成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三人小组,抽调上海人行、北京联办等六人组成办公室,负责调查研究起草可以进行实施的操作性的方案,上交所筹备自此启动;国务院于90年6月2正式批复:考虑到上海市目前已有一定的证券交易量,以及开发浦东之后交易量增加的趋势,同意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