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众生能否得甘霖?
本月21日,发改委反垄断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反垄断案“正在加紧调查”,已经派出了三路人马分别对北京5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调查取证,获得了详细证据证明联通公司对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采取了价格歧视政策。这位负责人还表示,除此之外,目前发改委另外还掌握了很多核心证据。
众所周知,电信和联通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方面最大的资源拥有者,一方面“零售”,发展自己的宽带用户;另一方面“批发”,向二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出租网络容量。这种天然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对服务质量和价格的“领导权”。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第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是,平均一兆/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以香港为例,包月享受1G(1G=1024M)带宽只需要199港元,约合162元人民币,相当于每M 0.16元,而在北京1M带宽包月就要150元。
对于网民来说,希望的就是速度上去、价格下来。因此,民意基础十分雄厚。央视充分借力于民意,在这场“战争”中充当了突击队,语调十分高亢。然而,央视是否就是从骨子里代表民意,我不敢说。因为央视也是广电旗下的工具。
此前,新华社发文称这场争议是同消费者无关的“神仙战”。所谓“神仙战”,我理解更像封神榜里的诸路神仙斗法,至于儒释道哪家战赢,大概不大关乎众生。
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更多看到的是二级运营商反垄断的实质诉求,如,电信和联通“批发”给予他们的价格非常高,但“零售”给自身的大客户例如银行价格只有“批发”价的几分之一,这样就使得批发价高于零售价。迫于成本压力,这些二级运营商无法降价与电信和联通竞争,致使两家骨干网运营商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
就央视的言论看,虽然称这场争议有利于打破垄断格局,对消费者有益,但字里行间具体的论证并不是完全站在终端消费者立场说话的,似乎更多的是在争取广电自个的利益。这里面是否有基于这样一个考虑:互联网的网络电视蚕食了中广网,而广电在互联网诸路神仙中逐渐被边缘化?不得而知。
通过几天来的悉心观察,我总感觉这次电信、联通遭到反垄断调查,主要在于宽带分销市场的价格歧视,并非面向最终用户的垄断。11月11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也认为,无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最终结论如何,都与普通用户的宽带价格没有关系,是一场“神仙战”。 14日,《人民日报》有文章认为,反垄断并非“神仙战”,相反,它与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利益有着割裂不开的联系。
无论如何,这是《反垄断法》出台以来的头一遭大动作,其象征意义比实际行动更有价值。即便是“神仙打架”,难保不会洒下一些口水,对于众生,说不定是一场甘霖,我们有兴趣拭目以待。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