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参与是扩大社会民主的关键
针对各地高速增长的地区生产总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发展成果的分配机制。虽然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但是在地区差、贫富差、城乡差,已经成为总体经济发展中的"软肋"的情况下,各地普遍出现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社会情绪,既无论是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还是在城市和农村,大家都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现出些许(共同)的不满情绪。这种不满具体表现在,大凡城市人均对高企的房价、物价和紧张的生活、工作压力,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抵触,而农村人又对自己在社会保障、收入及就业等方面出现的同城市人明显的差距,表现出一致的质疑声音。由于"三差"现象在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面对各方出现的不满也好,质疑也好,政府和社会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显得格外引人关注。就我们目前的情况而言,改变政府单方面对社会问题进行政策决策及执行的工作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社会事物的管理和处置中去,将会在减少社会摩擦的情况下,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由于让社会大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质是社会民主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和面对这个问题?采取何种既有效有序的方法,推动问题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就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既然我们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为人民和社会服务,那么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政府的工作中来,既能够减少工作失误的机率和降低社会成本,又能够在实质上扩大社会民主,何乐而不为呢?在这个问题上,表面上看最大的阻力来自于精英意识、权力意识,实际上是官本位和科层理念在作祟。
其次,要培养社会大众参与社会民主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知道,民主社会的核心除了对制度的要求以外,更强调民众对民主的全面认识和参与民主的能力,如果我们只要求建立社会大众参与社会民主的制度保证,而不使其具备参与社会民主的能力,其结果就只能是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已经出现的现状。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努力,主观上国家要对民众的民主意识进行知识培训,客观上我们自己也要有努力提高自己参与社会民主的能力。只有在拥有一大批了解民主、懂得民主规则的社会大众,才能够在制度的保证下扩大社会民主的实现范围。
那么究竟该采取何种方法来有序推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目前来看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先选取一两个突破方向,分别从党内和社会层进行试点创新。党内可以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开始,例如,对一些主要领导岗位实行党内直选,扩大基础党员的参与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开展官员财产申报和政务信息公开方面积极作为。在社会层面,可以用制度先行确定在涉及公共服务、公共投资行为方面,扩大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大众成为公共事物的决策者,政府部门成为执行者,特别是在社会财富的分配方面。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社会层面推动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都要遵循循序渐进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并把允许出错和宽容失误,作为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由于广泛吸纳群众参与社会民主是一项既事关社会治理创新,又关乎社会进步的新挑战,因此坚持用最大的耐心、毅力和包融来推动这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应该成为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又由于进一步扩大包括社会舆论在内的民众监督范围,不仅有利于开展社会民主的有序推广,而且还能够保证社会发展在一个理性与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因此能否在全社会率先建立能够代表大众利益的社会监督机制,就成为检验群众参与扩大社会民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