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内斗的明智之举
建国以后一个很长时期,我国各级党和国家机关领导之间内斗不断,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造成重大损失。从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取消领导干部终身制,并实行新老领导梯次交接班,终于较好地遏制了内斗现象的发生。真是明智之举,国之大幸。
我国各级党和国家机关领导之间的内斗,虽然不能简单地用权力斗争来解释,但有些还是带有权力斗争的痕迹。我们通常所说的权力斗争,就是统治者集团内部,为了个人利益,争夺人财物支配权的斗争。由于我国党和国家机关领导之间的斗争,除个别个人野心家之外,更多地表现为个人为了实现革命抱负和出于自信,而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因此不能往权力斗争上靠。它不同于剥削阶级社会尤其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个人及家属荣华富贵和糜烂生活而进行的权力斗争。但斗争的原因,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级官员相似的终身制和交接班不对称性是差不多的。从中央四代领导及地方相应领导班子交替情况来看,领导新老交接体制改革前,内斗激烈,之后明显稳定,至少表面看不出。难道前后领导对阶级利益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看法,真的一个分歧严重而另一个没有分歧吗?这是不可能的。恐怕主要的原因就是体制的改变。
终身制,会导致在位者对权力长期巩固的担心,继承者对权力继承的急不可耐和对合法化的争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王位和其它官职,享有高度的人财物支配权,具有很大的权力斗争诱惑性。权力斗争残酷至父子成仇,兄弟反目,骨肉相残。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层的内斗,虽然性质不同于旧社会,但也十分激烈,有的甚至以命相争。因为终身制的官员,必然存在对巩固权力的担忧,他不可能在任职期间始终无懈可击,给篡权者带来机会。而继承者要承受长期的等待,甚至要冒死于被继承者之前的风险,或者根本没有合法继承资格,所以必然要争取尽快继承,甚至不惜激烈争斗。尤其是强者之间,以种种合理的或欺骗的理由,相互争斗,一决雌雄。即使在位者争取到临终时把权力交给继承者,也容易因本人对权力的控制能力下降或继承者的儒弱,引起政局动荡。因此,终身制是内斗的主要原因。邓小平正是从赵紫阳公开支持“自由化”的激烈风波中,感悟到与毛泽东相同的困惑,连自己也取消了终身制,为后任领导作了最后的示范。
新老交接班的梯次性,对交接班也起到了稳定作用。从我国第三代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开始,候选人提前一届进入候选位置,有了自身锻炼和让在位者考察的机会,并具备接班后比新班子其他成员高的资历和经验,有利于形成新的领导核心。而上任后,老领导班子成员健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给予指导和监督。相对于匆忙选择接班人和交接班,保证了班子成员的成熟和稳定。至于党和国家及军队首脑由一人兼任,改变了国家元首违反国际惯例的多人化现象,有效防止了一山两虎和尾大不掉的内斗争隐患。这些也是吸取了以前国家领导政权交接中,由于没有梯次,新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不过硬,引起政局动荡的教训。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前人的探索尽管经历了种种挫折,但为后人提供了经验教训。毛泽东指出,事物总是在矛盾斗争运动中发展,社会也不例外。矛盾总是存在的,只是花样翻新,不断斗争运动。可以相信,随着矛盾斗争运动的不间断发展,社会将不断进步,政治也将不断文明。
本博客更精彩http://blog.sina.com.cn/u/235415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