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漫谈中美两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差异

火烧 2011-11-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对比中美主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含义,分析圣诞节与春节的宗教与自然背景差异,探讨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突出节日文化差异与共同点。

漫谈中美两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含义的差异  

   

   

美国的传统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新年、情人节、圣帕特里克节、万圣节、愚人节、哥伦布日、华盛顿诞辰日、林肯纪念日、母亲节、父亲节、阵亡将士纪念日、国旗日、独立日(美国国庆节)、劳动节、退伍军人节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元旦节、大年三十等。  

新年、劳动节、国庆节的文化含义,应该说中美两国都是一致的。  

中美两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含义有巨大差异。  

先看两国最隆重的节日。  

美国最隆重的节日时圣诞节,时间是每年12月25日。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时春节,时间是中国农历每年的正月初一。圣诞节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耶稣是基督教里的核心人物,在基督教里被认为是犹太旧约里所指的救世主(弥赛亚)。大部分基督教教派相信他是神子和神的转世。也就是说,美国最隆重的节日时宗教性的纪念日,与“神”这个概念紧密相连。  

中国的春节源于自然界天地运行规律,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一年的时间,365天到了,地球又绕太阳一圈了,又长一岁了。所以,中国人过春节的意义,首先是庆祝自然界发生的大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太阳与地球的运行当然是大事。在古老的时代,人们靠天吃饭,即使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但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同时,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庆祝地球绕太阳一岁,也有人与自然紧密融合的含义。其次,对于人事活动来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应该好好总结展望一下,庆祝一下,为过好新的日子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以热情洋溢、神情饱满的姿态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从上面的比较看出,美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重“神”,对“神”极为敬重;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重“自然界”,对与人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天地自然极为敬重。  

美国除了“圣诞节”重“神”而外,还有一些节日“神”与“鬼”的影子也很浓重,如复活节、圣帕特里克节、万圣节等。复活节直接与耶稣有关系,是纪念耶稣的“复活”。圣帕特里克节也与基督有关系。万圣节来自于天主教对其它宗教的节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诠释。万圣节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身体,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人们会把食物放在门口吸引有主的鬼魂灵魂,而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中国也有“鬼节”,时间是每月七月十五日,但是其来源不是宗教,“鬼”也没有那么“恶”,而是死去的亲人的“阴魂”。亲人在阴曹地府里缺钱花了,这一天夜里,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亲人送“钱”去。很有人情味的。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里“神”与“鬼”的影子淡薄得多。  

恰恰相反,中国文化里尊崇天地自然的文化理念很浓重,除了春节外,中秋节也是一个纪念时令的节日。为什么选在秋季的八月呢?因为春华秋实,丰收了,该喜庆了,该饮酒祝贺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多宜人的气候啊!具体时间定在十五日,在这个夜里,一轮明月高悬。把丰收的喜悦、恬适的气温与皎洁、灿烂的月光结合起来,那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卷啊!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迂腐、呆板、僵化,其实是很有浪漫情怀呀(清明节也有些浪漫)!正是有这样的浪漫境界,才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大量优美的千古不朽诗篇华章啊!  

对于历史人物的纪念,美国有,中国也有。虽然都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但两国选择的纪念对象有本质的不同。美国立国的历史尽管十分短暂,但是却选了三个与美国建立、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第一个是哥伦布,第二个是华盛顿,第三个是林肯。中国进入传统纪念节日的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清明节中的介子推,在一个是端午节中的屈原。这两个人,都不是中国历史影响具有决定意义的人物,“三皇五帝”没有进入传统节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影响中国历史的帝王也没有进入传统节日,连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极大的、现在人们尚在争论不休的孔圣人也没有进入传统节日。这是为什么呢?过去恐怕人们没有注意研究拷问这个问题。  

很明显,美国选择的是有历史贡献的人物,而中国选择的是人格道德精神。什么是最伟大的灵魂和精神?什么是最值得敬佩和尊重的人格?只有那种坚持某种道义和信念而不惧死亡的精神和人格,才是最了不起、最伟大的精神和人格。介子推和屈原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为了坚守信念,宁愿牺牲生命。  

介子推“割股食君”的舍己为人精神令人可敬,但更可敬的是他反叛世俗、不为功名利禄束缚、舍身赴义的凛然精神。同样,屈原为了坚持真理和正义,不同流合污,宁愿投河自尽。其所以二人能进入中国传统纪念日,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宁愿死亡也不远改变气节、品格的坚强精神。他们的洁芳善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和品格,形成了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脊梁,大而言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文化的角度看,政治人物不进入人们纪念的“中心”是比较科学的。政治人物的性格与活动是复杂而不纯粹的,政治人物往往伸出左手是善,伸出右手是恶。何况,政治人物总是站在一定立场、一定利益集团的坐标上的,他们所做的很多事难以求得天下公理和公平,为了一些人的利益,必然要剥夺一些人的利益,手中必然沾有秽气、腥气甚至鲜血。  

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贡献极大,但他却不能进入中国传统纪念日,因为他没有宁愿牺牲生命而坚守信念的精神,他在晚年表现出的消极退让情绪更使他的形象逊色。  

美国的传统节日较多,中国的传统节日较少。美国立国不过两百余年,为何设立较多的节日呢?这体现了“急”的文化心理。由于历史短暂和急切的驱动,难免所设立的有些文化节日欠深厚的内涵,与整个节日比较失去文化平衡,例如将“愚人节”也作为一节就没有多少意义;将政治人物与耶稣同进节日也失协调。  

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鲜明地突出了一个国家文化一些基本理念、基本特质。  

本人不愿评价两国主要节日文化的孰优孰劣,需要读者自我辨识评判。  

但从中美两国节日文化的比较看出,两国在某些基本文化观念上存在巨大差异,如要进行文化融合,必有漫长的路程。  

   

(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上午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