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为啥弑母杀妹?
3月8日凌晨5时许,连南寨岗镇一名刚满14岁少年孟某悄悄从三楼的卧室床上爬起,到厨房拿起菜刀,进入四楼母亲的卧室,乘母亲熟睡之机,用左手捂着她的嘴,右手持菜刀砍其颈部,母亲陈某苏醒并反抗,孟某连续砍她的头部、颈部、上肢等部位,此时妹妹被挣扎吵闹声吵醒,见状大叫并拉住孟某,孟某于是又持刀砍妹妹的头、颈、四肢等部位多刀,母亲陈某及妹妹最终因失血性休克死亡。(2011年11月29日 广州日报)
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孟某弑母杀妹的动机,仅仅是因为害怕母亲向父亲告发其偷偷抽烟事。据了解,孟某原也品学兼优,父母对他期望高,管教特别严厉,只要孟某犯了错就罚跪搓衣板或者扇巴掌。上初中后,孟某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成绩退步,父亲曾多次打骂过他。2011年3月初,孟某偷偷抽烟被母亲陈某发现,害怕告诉父亲后又要遭到严厉打骂,便产生了杀死母亲的念头。
看到孟某的父母养儿为患,养虎为患的成语立马浮现脑间。养虎为患,说得是远古时候,地广人稀,靠山近水的人们大都以渔、猎为生。某天正值大雪飘飘,人们打猎时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循着虎的踪迹,还在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连奶还没有断的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睁着双眼不知害怕,一猎人分外喜爱,将小虎抱回家中,妻子和小孩看到小虎崽,也觉得好玩。
随着时间推移,小虎崽慢慢长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荫趴下睡一觉。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不躲,人虎相处十分融洽,习以为常。
又是一年春风吹,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人们收起猎具去捕鱼,十几天后回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发现饲养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残留着血溃,妻子和孩子却都不见了。猎人感到一种不祥正向他逼近,他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扑去,只几口便将他咬死了。
其实“养虎为患”的例子近年来并不鲜见,有关亲人间互相伤害的事例不时见诸报端。尤其4月1号发生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留学生刺母案,更是让人震惊。如果说8刀捅向生母的汪某是禽兽,恐怕禽兽也羞与为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汪某却连羊鸦也不如。
“养儿为患”案,再次为中国父母敲响警钟:养儿不教,害人害己。作为父母,为了对孩子的“爱”,可以牺牲一切,惟恐孩子吃一点苦,遭一点罪,尤其是那些吃过苦的父母,家庭富裕后,恨不得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好。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着。……只可惜,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圈养、溺爱的结果,不但损害孩子抗挫折、竞争与生存能力,更要命的是,父母毫无原则的宠爱,对孩子心智、道德和人格完善是个致命的打击,别说孩子成人后不会孝顺父母,甚至连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都不存在。从李启铭、药家鑫到今天的孟某,莫不是家庭失败的个案。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父母爱子但不致溺爱,子女敬父母但不可愚孝,这才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
总之,“养虎为患”虽只是个例,但儿子疯狂的利刃、母亲殷红的鲜血,爱与恨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却如一面镜子在提醒我们:纵观古今中外史,养儿不教不如无!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