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马共广播电台之功劳

火烧 2011-11-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马共广播电台在马来语发展中起到基础作用,吴宗玉通过电台学习马来语并推动教学,中马文化交流促进马来语课程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吴宗玉荣获大马政府颁发2011年国语月“国际马来语国际斗士名人奖”,受封为马大荣誉文学博士,是为表扬其50年在中国发扬马来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其实我们已分不出印尼语和马来语的区别了,虽然学习其中之一,大略都会明白些另一方的语言,二者系出廖内马来方言,却仍然有些许差别;例如印尼包含了不少爪哇词汇与荷兰词汇,和口音、语调等,与大马国语截然不同。吴宗玉第一次接触的“马来语”,严格来说是印尼语,大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得迟至1974年敦拉萨时期,毕竟东姑时期坚持亲西反共路线。印尼早在1950年便与中共政权建交,苏卡诺曾不畏言信奉“纳沙贡”(民族、宗教、共产主义)思想,并与第三世界反殖反帝国家广泛交流。  

   

吴宗玉是在50年代中印关系要好时期爱上印尼歌曲和文化艺术,导致他在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选择印尼文作为主修外语,后来被分派到北京外语国语学院教导印尼人学中文。据访问,吴教授随后被远方表示开办马来文课程,在机缘下学习马来语,而且是在没有专家教导下自修。使人意外的是,他最直接的“导师”是听电台广播,吴教授口中的“Suara Melaya”,若无例外,既是“Suara Revolusi Melaya”,1967年由中共政府于湖南益阳四方山所设立、马来亚共产党所主持的“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1969年启播。  

   

碰巧的是,印尼自1965年9.30事件后苏哈多夺权,接着与中共政府断交。当年中共秉持输出革命的使命,文革初期毛泽东接见马共领导人,并答应支持第三世界之诺言,协助马共在中设立“援外”电台。马共领导余柱业在1992年访谈透露,中共不干涉“大马”内政,电台独立自主并全权由马共自行负责,每天一到四小时以马、泰、华、英语轮流播放。  

   

《南洋》专访里,吴教授声称该电台广播率弱,冬天时完全无法收听,只有夏天半夜才勉强听到,可能是电台旧址建于乡村小山坡且隐秘,或收听者居住地甚远之故。而且秘密广播电台设在湖南境内长期不为人所知,若非马共前工作人员详述整理,唯恐鲜少知情者。吴宗玉指出从电台所获甚丰,把广播录下来和模仿马来语音与语调,对其学习马来文和教学初期影响不少,直至80年代到访大马就地取材,更在马中广泛建交后,马来语课程才有今日蓬勃发展。  

   

输送革命和马共电台无疑对马来语在中之发展有一定的基础贡献,是不容被掩盖和抹黑的,正如卡斯特罗名言:“历史将审判我无罪”,一并抹杀历史功过、篡改史实者,最终祸及的是自己。  

   

15/11/201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