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谁是孟买连环袭击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火烧 2008-12-02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孟买连环袭击事件,探讨最大受益者,涉及印度政府、巴基斯坦、中国及国际金融局势,揭示背后复杂利益关系。

谁是孟买连环袭击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转贴、有删节)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27日说,孟买连环袭击可能由总部设在邻国的恐怖组织策划。他没有明确指出具体国家。“这些精心策划、组织严密的袭击可能与境外有联系,意在通过选择知名袭击目标制造恐慌。”辛格当天在全国电视讲话中说。

路透社说,印度政府先前多次指责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邻国为一些武装组织提供庇护,支持它们在印度境内发动袭击。

辛格当天对邻国提出“严正警告”。按照他的说法,印度“不会容忍”袭击者利用邻国领土向印度发动袭击,如果邻国不采取合适措施,“将付出代价”。

在这里,我们首先谴责制造这场恐怖袭击的势力。其次,我们也想提请印度政府注意:不要“轻率”地从“习惯角度”下“定论”,特别是在西方媒体将“目标”拼命地往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甚至阿富汗这些个“敏感词汇”上“扯”的时候,更应该如此。

与“谁是幕后黑手”相比,谁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更加重要

第一,在金融危机在大西洋两岸全面爆发的情况下,诸如“中国向印度境内恐怖组织提供武器”之类的不实报道开始见诸于西方媒体(中国外交部已对此公开予以驳斥);

第二,由于中国拒绝支持欧盟精心制定的、旨在“即借中国等南方国家之手打倒美元本位制,又要借‘G7’同属北方国家这一支点、继续掌控国际金融体系”的“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被欧盟寄予厚望的华盛顿金融峰会“最终失败”;

如果印度在“欧美有可能支持它加入伊核六方会谈”的“战略诱惑”之下,暂不参与“中俄”正在尝试的“相互贸易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的结算模式”的话,那么,中俄用“另起炉灶”之方式向美国、欧盟施加战略压力的力道就会小许多,反而凭空多出了一块掣肘(事关巴基斯坦局势稳定):

对美国而言,有了这块掣肘,面对“中欧俄”必须交出美元本位制的“逼宫”,就可以分头对付,其原理如下:

对付“中俄”,它可以用“万不得已、就同意欧盟的条件,既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由西方共同主导国际金融”的选择去对“中俄”施加压力,而欧盟也可以用“美国有可能愿意简单回归”为筹码,拒绝考虑“中俄”之“必须充分考虑中俄等南方国家的金融话语权的合理要求”;

第三,也许大家很难注意到,恐怖组织发动恐怖袭击的时间距离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刺就快一周年了(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一如我们一再强调的,自布托遇刺之后,美国人手上就一直“磨蹭”着一张大牌,即“布托之死的后续发展”,在我们看来,美国人在打这张牌的过程中虽有收获、但并不如意:

一方面,华盛顿在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的层面的确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根据我们的观察,由于北京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非常强大,华盛顿显然在“将巴基斯坦政府低效化”与“防止巴基斯坦局势彻底失控”之间很难把握节奏。

事实上,对美国决策者而言,巴基斯坦政局彻底搞乱也不失为“布托之死后续发展”的一个选择(我们并不怀疑,美国人的确能够做到这一点,比如策动巴基斯坦分裂势力公开行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坚决反对美军进入巴基斯坦反恐的穆沙拉夫已经“着眼于避免巴基斯坦陷入内乱而被迫辞职”,再加上巴基斯坦国内反美势力原本就非常强大、现在就将巴基斯坦彻底搞乱也等同于将驻阿美军、驻阿北约军队的主要后勤补给线(经过巴基斯坦)给彻底搞乱,且必将巴基斯坦主要政治力量全部推向北京一边、甚至“上合”一边,尽管美国曾威胁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但巴基斯坦本身就是一个核武国家,而且是伊斯兰世界唯一一个核武国家,国内伊斯兰激端势力也很强大(受到激端反美势力支持的谢里夫派能参与政府就是例证),数万驻阿美军、及北约军队本质上就“坐在核弹周围”,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失控的巴基斯坦同样可以成为“非美势力”借助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等反美武装,在阿富汗深入打击、全面消耗美军、并撕裂北约之前沿军事基地的条件。一旦如此,巴基斯坦所起的作用,就如上世纪80年代、“中美”通过巴基斯坦这个军事基地,借助塔利班等反苏武装打击、消耗前苏联军队、并拖跨华约组织一样。

显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巴基斯坦境内势力强大的反美势力,就是巴基斯坦政府手中的一枚、凭借其即可以继续从美国手中拿到一定的美援,又可以继续拒绝美军入国门反恐的“核弹”。

值得强调的是,不让美军合法的进入巴境内反恐,实际上就是不让美军、或者北约军队在巴基斯坦境内参与保护自己主要后勤补给线,彻底打通中亚(里海)-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能源通道,不给美国、或者北约截断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的能源通道、或者“上合”组织通往伊朗交通通道的机会。

事实上,这一纵一横、以巴基斯坦为核心的两条能源通道“计划图”,将相当程度地决定印度的对外政策。

显然,印度是个大国,而且是个极具抱负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因此,最符合印度大国利益的选择,是两条通道都要,如果加上正在商量的“俄罗斯-中国-印度”能源通道,这陆地上的三条线印度同时都想要,绝不在一条线、或者一个点(巴基斯坦)上“吊死”。

因此,印度的这种想法对“中欧俄美”而言,是利弊参半。

华盛顿打“布托之死后续发展”这张大牌的“核心目标”在于利用克什米尔问题引爆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军事冲突,由于巴基斯坦通道对中国中亚、中东、以至全球战略意义无法估量,这也就等同于将中国拖入局中。

即便中国不直接卷入,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军事冲突也可以极大地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再加上其它方向的牵扯(值得警惕的是:陈水扁家族贪污案已经是如火如荼,正在靠近揭案,而马英九政权又恰好在这个时间点上成立了台湾保钓会,北京有必要警惕台独在台湾局部制造科索沃模式,及台湾国民党政权在美国授意下、用钓鱼岛问题激化中日关系的可能性),就有希望彻底扭转在伊核问题、甚至全球局势中的被动。

最后,今天还陷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并被金融危机闹得焦头乱额的美国,明天就可以从容地在“巴印”及“中印”的军事对峙中拿到战略主动权。

一旦美国的这张牌打成功,不仅可以立刻弱化“中俄”在伊核问题、整个中东、中亚、甚至全球的影响力,还可牵引、甚至迫使欧盟实质性调整其阿富汗政策、巴基斯坦政策、格鲁吉亚政策,也就是调整其对美政策、对华政策、对俄政策,从而导致“中欧俄”之间的伊核协调彻底瓦解。

也正因如此,不敢“亲手、直白地”将那张大牌打出去的华盛顿,一直在寻找、或者制造机会,想“假手它人”将它打出去。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就是最大受益人

显然,在我们看来,不论孟买恐怖袭击是否“美国制造(下这样的结论是需要切实证据的,就如同美国911一样,谁都明白怎么回事,谁都不能直说是怎么回事)”、由于时间、地点、手段都太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了,因此,这场恐怖袭击在时间上来得真是时候,在手法上做的也非常到位,完全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其符合程度之高,让人有理由感叹它就像一份“量身订制”的产品。因此,在没有切实的证据之前(恐怕永远也不会有切实的证据),虽然我们并不肯定、也不打算讨论谁是幕后主使,但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就是最大受益人。

西方媒体已经开始将这场袭击贴上了“印度911”的标签

也许是有意、或者无意,但值得高度警惕的是,西方媒体已经开始将这场袭击贴上了“印度911”的标签,

非常清楚,可能与“美国911”导致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类似,如果美国“操作”得好的话,如果欧盟“配合”得恰到好处的话,如果其它大国(包括中俄、特别是印度)又出现致命的失误的话,“布托之死的后续发展”、在“印度911”的有效配合下,就会走出一个令美国决策者梦寐以求的结局---克什米尔就会爆发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军事冲突。

显然,由于巴基斯坦与印度即是邻国、又是核武国家,民间对立情绪又非常严重,且有曾经引发了两场战争的克什米尔争端,再加上印度“三条能源线”中的两条都要经过巴基斯坦这个点,因此,在克什米尔再来一场战争,不仅对巴基斯坦、就是对印度也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经济是最为脆弱的、也是最容易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

欧美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直至目前为止,虽然它严重冲击的是欧美金融体系,但是,其影响已经开始蔓延。在中国政府制定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幅降息108个基点的背后,除了经济角力的因素之外,中国经济前景“的确严峻”的事实不能否认。

值得强调的是,与中国经济主要依靠自己的储蓄进行发展,依靠庞大的制造业、向欧美提供“实物产品”的情况有本质不同的是,印度经济高度依赖外来资金,其 “经济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为欧美的金融服务业、IT业做配套服务上,不仅自己不能满足自己的“一般实物产品”需求,甚至连粮食这种要命的战略物资都不能自给(在这一点上,就连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都比它安全);

还有,中国、俄罗斯、美国的国内政局相对稳定,而对欧盟(有个科索沃问题)、特别是印度(国内宗教、种姓冲突严重)而言,其政局稳定是个大问题,因此,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经济是最为脆弱的、也是最容易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

这一点,对美国南亚战略有利,对中国南亚战略不利。

基于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知道为什么要选择印度?

我们认为,这场四处开花的恐怖袭击是一个势力庞大的组织精心策划的,且有着鲜明的政治意图。这是一起综合考虑了“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角力、包括意识形态冲突等因素”的“大规模政治恐怖战争”

而在列举了上面几个细节之后,特别是回顾“有了印度这块掣肘,面对中欧俄要求必须交出美元本位制的逼宫,美国就可以分头对付的原理”之后,我们也就可以看出美国是这场恐怖袭击的最大受益者,欧盟次之。

那么,“有人”精心策划这场恐怖战争的意图,恐怕在于借势金融危机的冲击,着眼于印度在经济结构上的缺陷、及对外资依赖,选择印度金融中心孟买这个节点,用这场恐怖战争彻底打垮印度政府的“经济自我稳定的信心”,从而一步步实现用“国际硬通货(美元或者欧元)”购买“印巴政策”、“印中政策”,并将印度从“中俄”正在尝试的“用卢布、或者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尝试中、从中国正在奋力推动的、旨在为一手“南下”、一手“北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南南合作”之进程中“强拉”出位、并制造中印军事对峙。

显然,在欧元急于打倒“美元本位制”的情况下,用卢布、或者非美元结算尝试是“中俄”、或者“南方经济”继续激化“三边撕裂”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的“南南合作”、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南方国家、最终能否顺利渡过这场金融危机的关键。

如果印度事先对恐怖袭击“知情”,或者说在接到俄罗斯的情报之后,因“习惯思维”的原因,不仅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反而出于三种原因(一则有意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宗教、种族、区域矛盾,二则需要欧元或者美元应付“经济上的即时困难”,三则,有意利用印度眼下“特殊的战略价值”,通过打“悲情牌”(如同美国911事件),可以实现这样几种意图:

一是借机、利用印度社会的习惯思维,对有“原罪”的巴基斯坦全面施加压力,并转移印度社会对本就紧张的国内局势、及经济困境的注意力;

二是在后续发展中,可视“欧美”对印度的支持程度、或快速“接近”美国反恐联盟(北约),或尽可能迫使巴基斯坦及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做出让步。

三是即便是做不到上面两点,也可以以反恐为由、一边对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以不排除发动克什米尔战争来相威胁、并施加压力,一边可以进军阿富汗反恐(显然,在今天,由于美军、北约的占领,任何恐怖活动都可以在阿富汗找到切实的证据,美国911如此,印度911也不例外),最终对伊朗局势发挥印度影响力,一旦“欧美”等北方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需要不顾一切地干扰“南南合作”,这时候,拉拢印度就成了欧美的第一选择,从而为印度最终挤进“伊核决策圈 ”、在“北约”与“上合”两大组织间、在“南方”与“北方”之间,在“中欧俄美”四方之间“游刃有余”打下基础,并伺机获取“伊核六方会谈”这张“世界事务决策机构”的决策权,从而就有可能以这种特殊身份,将决定印度对外政策基调的“三条陆上能源线”一一编织起来,显然,如果“三条线”能全部到位,再加上印度滨临印度洋,也就是意味着印度将扮演一个横惯“东西世界”、“南北经济”的世界玩家,也将在国际金融体制中占有相应的话语权。

两个显见的道理

一个显见的道理就是,一个即与北约打得火热、又是上合观察员国、政治抱负雄伟的印度,一旦“中俄”因巴基斯坦安全问题而被迫同意它加入附加有“国际金融体制问题”等诸多全球核心问题的“伊核N方会谈”,其对中俄的战略利益、特别是“上合”的长远发展而言,其“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这对欧美、或者北约是可以考虑的。

还有一个显见的道理是:尽管“欧美”仍在拿“支持印度加入伊核六方会谈的可能性”当“胡萝卜”使,但从印度总理辛格在恐怖分子还没有彻底清除、就在第一时间匆匆抛出“与巴基斯坦有关”、其政府官员更是“剑指克什米尔”的情况来看,不论印度政府对恐怖袭击是否事先知情,印度政府显然觉得这根“胡萝卜”即便最终吃不到肚子里,眼下也值得用“嘴巴”下劲去啃。

显然,一旦巴基斯坦因这场“印度91”而陷入战争,那么,中国就必须牵扯其中,再加上陈水扁(官司)、马英九(保钓)这两颗棋子已经被摆放到位、关键时刻就可以制造麻烦,一旦如此,大陆不仅没有时间将“两岸三通”坐实,什么世界范围的“南南合作”、及中国正在展开的“南下”与“北上”,都无从谈起。

这即是华盛顿在伊核问题上要求北京让步的理由,也是北京一旦让步,美国就可以立刻拿着去分解“伊核问题”之“中欧俄”的工具,分解“中俄”、甚至上合的工具。

这场突然爆发的“印度911”所肩负的“历史角色”也就不难明白了

显然,在方方面面都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这场突然爆发的“印度911”所肩负的“历史角色”也就不难明白了:它将担负起决定附着“国际金融游戏规则”这一核心问题的“伊核问题”何去何从的“历史角色”。

对此,在我们看来,既然“有人”硬是制造了一出“印度911”,那么:

首先:基于前面的讨论内容,可以看出,在南亚这个地方,由于各方势力都在勾心斗角,因此,对事件的主角、国内各种矛盾多如牛毛、经济、特别是金融形势危如叠卵的印度而言,一定要明白:不论是欧美、还是北约,都是不可靠的,且本就有意向包括印度在内的南方国家转移“欧美彼此间正处于相持阶段的金融危机 ”,再加上南亚是个核武国家扎堆其间的要害地方,并紧靠伊核问题,各家的核心利益都处于盘根错节之中,因此,如果它胆敢率先弄险,稍有不慎,局势就会失控,轻则会受到重创,重则陷入政治内乱、国土分裂、经济崩溃;因此,我们也就不妨冷静地观察:看看是“哪个不要命的”敢率先打出“南亚第
一枪”?

我们担心的倒不是谁打响第一枪,而是担心在“印度911”的“有利条件”下,印度政府一旦头脑发热、决策错误、被欧美的那根“胡萝卜”吸引、在欧美用“国际硬通货(欧元或者美元)”购买印巴政策、印中政策的过程中,脱离“南南合作”太远、甚至反向相行,很可能成为大国中、被“欧美向全球经济超常规投放欧元、美元流动性”击倒的第一个受害者,导致印度经济、特别是金融陷入崩溃。

印度911的爆发,加上印度的国情,已经使问题明朗化了,那就是:有核武器的印度可能就是“欧元、美元超常规流动性”的第一个“合乎当量”的目标。特别是,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国际资本就可能立刻抽逃,从而全面打击印度经济,当这些资本在印度的恳求下、再回来的时候,很可能远比抽逃的要多得多,很可能就是那些包装过的“超常规流动性”,如果是这样的话,印度很可能成为南方大国中第一个被“西方资本完全控制”的大国。

因此,一旦印度政府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出现失误,就很可能会将中国牵扯入局,从而可以起到有效破坏“南南合作”的战略目的,这对在“三边撕裂”框架下虽然恶斗、但也不愿意让“南方经济”分享金融话语权的欧美而言,显然是个“最大的共同利益”。

在这个时候,所有的球都集中在印度政府的脚下,所有的路都摆在印度政府面前,何去何从,我们希望印度政府“三思而行”:“北方国家” 的欧元与美元都不是那么好拿的、经济困难是一回事,要搞好经济、还是得依靠自己,在金融危机当头的今天,搞好南南合作,将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能源管道建设提上日程就是一个方向,与中国、巴基斯坦、东盟等搞好区域经济合作才是正路,再不行的话,就量力而行,暂时就不要去打什么卫星、发什么探月火箭了;如果因为经济困难就出卖自己的“对外政策”、搞战略投机,那注定是要加倍付出惨重经济代价、甚至亡国的代价的。
    
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就是美国政权交替的这段日子),一旦印度政府最终不敢、或者不愿打出南亚第一枪,那么,借“印度911”精心布了这道局的“欧美”、恐怕又得回去“自己死掐”,在金融上,是欧元继续PK美元;在政治上,恐怕还是“大中东计划”继续PK“地中海计划”,倒是“第二次金融峰会”可能会出点儿成果了。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可能性相当的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