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事件:权力与资本联合压制胶农
孟连事件岂止是利益纠纷久拖未决引发冲突
[4644] (2008-08-03)
《新华每日电讯》7月29日以《孟连事件平息:有事商量还得快商量》为题,对7月19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瓦族自治县发生的一起警民暴力冲突事件作出了总结性报道和评析。笔者认为该文在认识事件的性质上有欠深刻和制度反思。
一、孟连事件是权力与资本联合压制胶农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利益纠纷久拖未决引发冲突。
橡胶产业是孟连县的支柱产业,公信乡、勐马镇是孟连县橡胶主产区。橡胶产业应算一种自然经济,可以说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同他们的利益有着天然的联系,属当地农民的主权范围之物,不应由政府和私人企业垄断独享或绝对主导。据报道,当地橡胶的开发起初由橡胶公司投入资金、种苗和技术,胶农投入劳动力、粮食和现金入股。这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经济,胶农是所有者之一。其利益分配原则应该能大体照顾各方愿望和要求。但后来改为私营企业,胶农失去了利益分配主导权,只能听命于资本和权力。而资本是什么呢?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有30%的利润,人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人类良知;有300%的利润,就会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去为之。”即资本家为了利润最大化,他们连自己都不怕死,哪会顾及他人死活呢?橡胶公司老板也不例外。公信橡胶公司负责人梁名锦承认,近年来,国标一级天然橡胶价格从每吨7000多元涨到2.7万元左右,打破了原来的利益平衡,胶农要求涨价的呼声日益强烈。这里已无后文。但可以肯定,橡胶老板因橡胶价格暴涨而获暴利,而为公司提供主要劳役或供应产品的胶农的报酬或红利却未增加。这就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压榨,自然要激起胶农的愤怒和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公权力的唯一选择是居间协调,既要保证企业主应有的利润,以促进橡胶业的正常发展,更要保证广大胶农的生存权利以及与资本利润大增相适应的应得劳动报酬和红利。但是孟连县的党政权力不是这样。他们公开站在私营企业主一边,不仅对胶农的呼声和要求置之不理(一位胶农代表说,以前胶农上访反映问题,总是得不到结果),而且在今年7月15日,孟连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公信乡、勐马镇部分农村地区开展所谓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其上级政府普洱市还从几个县调集数百名警力到孟连县助阵,以威吓和镇压胶农的暴力反抗。这不是典型的权力与资本结合压榨胶农的行为吗?

众所周知,我们的地方官员一贯崇尚GDP增长,力求以经济增长来取得施政效益,获取个人官位提升的资本,同时通过对企业主的保护和支持,通过幕后交易,分享其经济利润。这就形成了政治权力与资本结合,压榨弱势人群的天然属性。孟连胶农的暴力反抗对象,正是这种权力与资本的结合。
二、孟连事件并非外力煽动结果。《新华每日电讯》的评论,把孟连事件归咎于社会闲散人员和律师插手煽动闹事,打砸橡胶公司、对抗政府林改工作队,显然无助于深刻认识孟连事件的本质,吸取足够的教训。
首先,这在事实和逻辑上都不能服人。如本文开头所指,橡胶是公信乡、勐马镇的主要天然经济产品,是当地胶农的切身利益甚至命脉所在。一旦失去这种利益或遭到严重侵犯,胶农必然本能地进行反抗,还要外人(律师等)来插手和煽动吗?评论说,“在他们(律师等)鼓动下,当地胶农私自卖胶现象多发。”这实在是小看甚至渺视胶农了。把橡胶直接拿到外地去卖,比交给公司赚钱要多,胶农会愚蠢到连这一点也看不到,需要别人教唆吗?
改革开放30年了,农民再闭塞也不至于得不到任何一点市场经济和民主自由思想的启迪。比如维权意识、集体抗争意识等等,这些都需要别人指点,农民完全想不到吗?向法治社会转型,依宪依法治国,请律师帮助打官司,这些都宣传和实践几十年了,胶农们一点没听说过,还要等律师找上门来吗?这一切全都不合逻辑。所以把孟连事件归咎于律师插手和煽动,实在有点笨拙。不仅不会化解社会矛盾,只会加深社会矛盾,导致民怨沸腾,直至某些公权力的崩溃。
三、孟连事件中的弱者有理有节,强者无理无节,责任不在胶农。
从报道看,孟连胶农的维权和抗暴斗争有理有节,既成熟稳健又无畏。
1.他们懂得先礼后宾。当橡胶价格猛涨4倍,公司利润暴增,胶农们卖给公司的乳胶价格并未因之上涨,他们的利益严重受损后,他们不断发出给他们涨价的呼声;当公司置之不理后,他们又不断上访,请求政府干预,协调解决。只是不断上访也无果后,他们才不得不私自将橡胶运往外地出售,说明胶农是懂道理讲道理,而不是胡作非为的。
2.既然呼吁给他们涨价和请求政府协调解决无果,他们就有理由私自向外地出售橡胶。既然他们看到政府站在企业主一边,在他们私自出售橡胶时,公权力必然出面阻止,甚至武力压制。于是他们用简单的长刀、棍棒等工具护送就很自然了。此时的公权力如果秉持公正立场,完全可以劝服胶农与企业主坐下来谈判,争取双赢。但孟连县公安机关却依仗权力和武力,于去年10月10日到公信乡抓捕胶农,迫使300多胶农团团围住民警,用棍棒、石块回击民警,造成警车被毁,民警受伤,包括公安局长。
在随后的一系列警民冲突压力下,今年5月,孟连县才不得不让三家主要橡胶公司对橡胶利益分配作出调整。但显然未能满足胶农的最低要求而遭胶农反对。这时政府更应该警醒,及时在公司和胶农之间进行细致协调,让胶农获得更多利益,和平解决问题。但政府却故态复萌,调集更多警力来对付胶农,最终导致7月19日凌晨,公安机关在勐马镇抓捕所谓犯罪嫌疑人时,数百名胶农围攻民警,民警使用防暴枪自卫,致使15名胶农受伤,2人被击中致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孟连事件。
人们从这里再一次看到,权力与资本完全有意识地紧紧结合在一起,在发展经济,富国强民,维护社会稳定的旗号下,用武力来对付手无寸铁的胶农。这里的强者是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弱者是胶农。整个事件的过程显示弱者有理有节,强者无理无节。从整体上看,孟连事件的责任主要在当地政府和企业主,政府更应负主要责任。当地政府已经忘掉了保护人民尤其是弱势人群的利益是他们的天职,完全站到了强者和压榨者一方。
四、领导层对孟连事件的认识潜藏危险意识。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孟连事件已经平息,我认为只是表面的暂时的,从根本上说并未平息。其中当地某些领导人的认识就潜藏着危险意识。例如:普洱市委政法委书记谢丕坤认为,一股农村黑恶势力的存在、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的挑唆和煽动,导致勐马镇、公信乡部分村组的基层党政组织难以正常运转,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说法,乃是推卸当地党政领导机关的责任,为公权力和企业业主作无理辩护,掩盖了事件的真相和本质。
云南省委副书记在22日晚上的普洱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权益。”这也是模糊孟连事件的性质,推卸领导包括党的领导责任的说法,无助于对事件的本质认识。他认为胶农们对党是感恩的,只是对民警很反感,让民警成了党政领导责任的替罪羊。这样肤浅地看问题,既不能说服人,更无助于党委政府深刻吸取教训,进行观念和制度变革。而如果不这样,就无法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孟连事件。
总之,如果继续听任权力与资本联合,控制普通人的命运,不让普通人有平等发展的机会,支配一切权力,后果会更加不堪设想。从最近一连串集体和个人袭警和抗暴事件的频频发生看,被统治者已有活不下去、横下一条心、不怕死的气势了。瓮安县万名民众火烧县政府和公安局大楼,孟连胶农在武力威吓面前,抗击规模一次比一次大。2名胶农被防暴枪击中致死后,100多名胶农抬着死者尸体来到勐马橡胶公司,要公司老板偿命。死者家属坚持要中央领导出面解决问题,还提出1000万元的天价赔偿要求。这一切不是最有力的证明吗?当权者再不思进一步改革,还待何时?到那时,像此次由省委政法委书记那样马上检讨并鞠躬道歉,定将无济于事了。
张镇强
《联合早报网》
孟连事件平息:有事商量还得快商量
听到胶农说以前上访总是得不到结果,云南省委政法委书记马上检讨并鞠躬道歉
( 2008-07-29 10:39:2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经过4天的艰难协商,7月19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的一起警民暴力冲突事件,于23日晨得到妥善处置。聚集的胶农得到满意答复后各自回家,死者遗体被火化安葬。
但是,素来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引起当地干部深刻反省。
利益纠纷久拖未决引发冲突
7月19日上午,公安机关在孟连县公信乡、勐马镇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过程中,对勐马镇5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时,遭到受人煽动的500多名胶农手持长刀、铁棍、锄头等工具围攻。冲突导致41名警察被打伤,9辆警车被砸坏,民警使用防暴枪自卫,15名胶农被打伤,2人被击中致死。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这起警民暴力冲突事件的背后,是当地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由来已久的矛盾纠纷。
据孟连县政府介绍,橡胶产业是孟连县的支柱产业,公信乡、勐马镇是孟连县橡胶主产区。计划经济时代起步的橡胶产业,在最初开发阶段,由当地橡胶公司投入资金、种苗和技术,负责胶林抚管的胶农投入劳动力,“后方群众”则以粮食、劳动力和现金等方式入股。
孟连县委副书记杨嘉才说,以此模式开发的橡胶林,橡胶公司、胶农和后方群众均有利益在其中。但是,胶农与橡胶公司之间的劳资关系模糊,他们把割来的胶乳交给公司,通过胶乳款提成获得劳动报酬;后方群众作为股东,不从公司利润中分成,却从胶农的提成中分红获得投资收益。
20多年来,橡胶公司经历过几次改制,最后改为私营企业。在此过程中,橡胶利益分配方案没有及时调整平衡。
公信橡胶公司负责人梁名锦告诉记者,近年来,国标一级天然橡胶价格从每吨7000多元涨到2.7万元左右,打破了原来的利益平衡,胶农要求涨价的呼声日益强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和律师插手其中,向胶农收取一两千元不等的“律师费”,许诺为胶农办理《林权证》。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他们挑动胶农不把胶交给公司,在胶农中培养“骨干人员”,煽动闹事,甚至发展到“推翻”村组自治组织、打砸橡胶公司、对抗政府林改工作队。
在他们鼓动下,当地胶农私自卖胶现象多发。去年9月12日,公信乡部分胶农运输50吨凝杂胶到外地出售,120多人手持长刀、棍棒等工具护送。去年10月10日,公安机关到公信乡抓捕聚众闹事的胶农,被300多名胶农团团围住,一些胶农用棍棒、石块等工具袭击民警,造成5辆警车被砸坏,17名民警受伤,其中包括孟连县公安局长。
今年5月,孟连县出台《深化橡胶产业改革指导意见》,公信、勐马和金桥3家主要的橡胶公司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对橡胶利益分配作出调整,由于胶农反对,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在公信乡、勐马镇部分农村地区,暴力冲突事件仍然时有发生,治安状况不断恶化。
7月15日,孟连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公信乡、勐马镇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普洱市从几个县调集数百名警力到孟连县助阵。大量的警力不但没有形成威慑,反而成为引发冲突的导火索——19日凌晨,公安机关在勐马镇勐阿村抓捕5名犯罪嫌疑人时,数百名胶农围攻民警,流血事件不幸发生。
一定会照顾绝大多数胶农利益
2名胶农被防暴枪击中致死后,100多名胶农抬着死者尸体来到勐马橡胶公司。他们认为是公司请警察来抓的人,愤怒的胶农扬言要公司老板偿命。附近胶农闻讯后,也纷纷赶来聚集。
群情激愤下,事态随时可能升级扩大。接到报告的孟连县委书记胡文彬立即率队赶到现场,对聚集胶农做解释、劝说和疏导工作。当天下午,普洱市委书记高旭升也赶到现场做胶农工作。
事件引起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尽快查明事件原委,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妥善处理善后等有关工作,尽早平息事态,及时公布事实真相。
受云南省委、省政府委派,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和副省长曹建方率工作组连夜赶到孟连县。20日凌晨1时,孟苏铁一行抵达孟连县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清晨5时,孟苏铁一行赶赴40公里外的胶农聚集现场,与胶农直接对话。为避免刺激群众情绪,孟苏铁一行不带一辆警车、没调派一兵一卒。
对话在勐马橡胶公司的大会议室里进行,有100余名胶农聚集。记者在会议室看到,有的凳子上还摆着长刀、铁棍等工具,但胶农的愤怒情绪已经缓和。对胶农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孟苏铁一一作出答复或解释,诚恳地请胶农相信党委和政府,一定会照顾绝大多数胶农的利益。
胶农代表玉康提出,政府要释放被抓的胶农和律师。孟苏铁当场表示,不管他们有什么过错,一律办理取保候审后释放。对于橡胶利益分配调整问题,孟苏铁表示,政府将成立由干部、胶农代表、会计师和律师参加的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最终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一定让绝大多数胶农满意。
一位胶农代表说,以前胶农上访反映问题总是得不到结果。孟苏铁马上检讨,承认以前政府工作的确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向胶农深深地鞠躬表示道歉。胶农对他的这一举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经过1个多小时的对话,大多数胶农离开现场各自回家。这次对话成为事态发展的“拐点”。接下来几天,聚集的胶农时有回升,但大部分是看热闹的村民,天色渐黑便各自回家。
20日下午,正在保山市开会的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中断会议,乘坐直升机飞赴孟连县,立即驱车前往事发现场。李纪恒指示市、县领导干部,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佳的处置结果,这个结果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李纪恒要求,迅速开展对2名死者的死因调查,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尽快与死者家属达成一致,让死者遗体火化,要关爱遇难者家属,对他们的生活困难要给予帮助。他还强调,要尽快解决好橡胶林利益分配调整问题,拿出相关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21日,普洱市市长沈培平、孟连县委书记胡文彬等领导再赴现场,协商善后问题。沈培平介绍,死者家属坚持要求中央领导来解决问题,并提出高达1000万元的“天价索赔”,协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22日上午,记者随同云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马继延、普洱市市长沈培平一行三赴聚集现场,马、沈一行与胶农“领袖”杨发展、胶农律师马敏慧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后,终于说服二人配合政府做好善后事宜。
协商很快取得进展。23日凌晨,死者家属同意将遗体火化,胶农获得满意答复后回家。
干部严肃反省工作作风
虽然事态已经平息,但事件留下沉痛教训,引起当地干部深刻反省。
“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深刻反思,必须引起各级干部铭心刻骨、灵魂深处的反省!”在22日晚上召开的普洱市领导干部会议上,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严厉警告在场官员。
这一席话引起了许多在场官员的强烈共鸣。孟连县委常委刀建华告诉记者,“孟连”在傣语中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当地傣族从滇西的德宏州一带迁移过来已有1300多年历史,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当滞后,被划为“少数民族直过区”,即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李纪恒指出,胶农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坏人利用,导致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干部、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怨,最终集中爆发引起冲突。群众利益诉求反映机制不健全,群众没有地方讲话,反映的情况得不到处理,是这起冲突事件带给广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教训。
“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的反映机制,让群众有地方讲话。”李纪恒说:“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够解决的要竭尽全力去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耐心劝导说服,积极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
普洱市委书记高旭升认为,胶农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集中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和作风存在问题,离群众的期盼差距太远。部分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听不进群众意见,离群众越来越远。
普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丕坤认为,一股农村黑恶势力的存在,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的挑唆和煽动,导致孟连县勐马镇、公信乡部分村组的基层党政组织难以正常运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群众拿刀砍,干部当到这份上,不如跳河算了!”李纪恒对这种现象提出严厉批评。
(记者伍皓 伍晓阳)来源:据新华社《瞭望》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