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说“书香门第”

火烧 2008-08-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了‘书香门第’作为传统象征的意义,同时反思了‘农香门第’缺失的社会现象,强调知识与读书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揭示阶层流动与文化观念的变迁。

说“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是令人羡慕的。然而,在美丽的光环下面,不也隐含着人类的悲哀吗?

一提起某某人是“书香门第”,他就是让人羡慕和尊敬的。在“书香门第”这一句成语里面,既有“香”,又有“门第”。这可都是褒义词。说到“读书”,那可是让中国人羡慕的传统。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等。“书香门第”和“书香世家”二者意思是差不多的。与“书香世家”类似的,还有“武术世家”,“教师世家”和“中医世家”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让人羡慕的啊。

但是,遗憾的是,在以农业文明著称的中国,说到耕田种地的,却没有“农香门第”和“农民世家”这样令人羡慕的称呼了,有的只是一句让人无奈的“世代为农”。世代为农,那是被逼无奈,是不让人羡慕的。在长久的历史年代里,“世代为农”的人们无不盼望有朝一日能脱离苦海,摆脱与土地打交道的日子。在几十年前曾有过一段时间,说谁是“贫下中农”,他是感到非常光荣的。说某人是贫下中农,当然不是说他大富大贵,那时是不崇尚大富大贵的。然而,即使在那段时间里,还是有不少人希望读书上大学的。在没有高考的那几年里,那些人可是觉得被耽误死了。过了几年后,他们中的一些终于走进了大学的校园。他们对被耽误的那几年是耿耿于怀的。在他们看来,上大学读书,就跟历史上的鲤鱼跳龙门一样,那可是前程似锦啊。

在短暂的光荣之后,很快地,说自己“祖祖辈辈为农”时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感”便消失了。“聪明”的人们也不再给留情面了,毫不含糊地揭开了老底儿,脸上露出十二分的不屑,说:“世上竟有这样愚蠢的人们,竟然认为越穷越光荣?”“聪明”的人们不仅仅说一说,他们还有办法来治人。你们不是说越穷越光荣吗?好,我就让东西的价钱高高的,你们没钱的穷光蛋想买也买不起,看你们还说不说“越穷越光荣”!于是,处处交钱,处处花钱,没有钱寸步难行,可“穷棒子”们哪有钱啊?曾经获得了一点儿自信的“穷棒子”们,给人轻轻一击就瓦解了,“越穷越光荣”的心理防线就轰然倒塌了。从此,穷人门又抬不起头来,曾经获得的一点儿自信也如杨絮一样轻轻飘走了。偶尔还有人自我解嘲地说一说“咱人穷志不穷”,可是,穷苦的日子是很难打发的啊。人家说了:“知道为什么穷吗?就是因为没有知识。想过好日子吗?读书吧。” 由不得你不信。君不见,那些“书香门第”出身的文人骚客们不是明里暗里地告诉你那些绵延不绝的无不是名门望族抑或“书香门第”吗?还有,他们也不时地警告穷棒子们折腾来折腾去,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于是,穷人们也感觉自己曾经十分地“阿Q”了一番。“书香门第”就又成为让人羡慕的了。它既成了人生努力的动力,也成了芸芸众生的人生奋斗的目标。

出自书香门第的人,那可是琴棋书画样样都懂啊。人家结交的可都是文人雅士,谈论的可都是诗词歌赋。同样地,出身于“教师世家”的,则意味着家教良好,有道有德;出身于“武术世家”,则是武艺高超,出人头地;出身于“舞蹈世家”或“音乐世家”,则是能歌能舞,多才多艺。只要沾上“世家”,无不让人刮目相看。唯独世代为农的,是被人瞧不起的。但是,假如都这样“门第”和“世家”下去,那岂不成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吗?不成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吗?出现“书香门第”、“教师世家”、“舞蹈世家”、“音乐世家”,还有其他的各种工匠世家,有历史的必然。但是,历史上的各种各样的工匠“世家”没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有的还可能时时处于危险之中。例如,为皇家或王公大臣们制作了独一无二的东西之后,工匠们大都会被害死。古代的农民虽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但是,梦想成功也只是少数人,不想“世代为农”都不成。而唯有“书香世家”或“书香门第”是从古至今一直受人“尊敬”的。但是,这些“门第”或“世家”就应该万世永存吗?我们想一想吧,在今天,“书香门第”,“教师世家”等之所以让人羡慕,不是因为人们还没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吗?而并非因为这些职位天然就比其他的重要吧。还有,之所以出现“书香门第”,“书香世家”,“教师世家”等等,很难说不是因为这些职业已被人把持的结果吧。所谓世家,只不过是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早已铸成了密不透风的铁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而有人美其名曰“书香门第”,抑或是“教师世家”。这岂不是占了便宜卖乖?更甚者,则是当今仍在上演的那些“书香门第”兼祖祖辈辈都升官发财丑剧的了。那可是通吃通占啊。

为什么想起“书香门第”呢?从自己小的时候起,大人就告诉上学多么多么重要,考上大学就能跳出农门,就不需要累死累活地干农活了。不知做了多少次标准化考试题目后,在有了一点儿读书的“小聪明”之后,稀里糊涂考上了大学,并且也做了老师。然而,到头来却没有感觉到“书香”,而是一片迷茫。总感到自己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更看不到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曾告诉我侄子有时会学着大人的样子用铁锨和锄头之类的干活,大人们就会告诉他不要以当农民为目标,要学习他的大伯,即我。对此,我只能笑一笑,不置可否。看来,上学读书过幸福生活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多年来,“知识就是力量”和“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宣传更是深入人心。即使大学生已经沦为大白菜了,还有千百万中学生挤这“独木桥”。读完考本科,考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大多数都在做“知识改变命运”的梦。如果读书花了十万,都想挣回一百万来。否则,就是不合算。这种教育不是吃人吗?这种教育方向和理念能促进人类发展吗?这样的产品越多,地球不毁灭得越快才怪呢?我的姐姐和弟弟都在农村做农民,她们的生活还很艰苦。在她们眼里,我这个跳出农门的弟兄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她们也希望孩子们能读好书,能考上大学,甚至也能读研究生。然而,现在,我却怀疑了,对晚辈的读书事情并不抱太急切的心情了。即使对我自己的女儿,我也不抱很高的期望了。

所有的这一切灾难和问题不都是与所谓的“书香门第”情结有很大的关系吗?我真的不希望这样的“书香门第”长久地存在下去了。我真是希望“书香世家”情结和“世代为农”的无奈快快结束啊!到那时,大家共同劳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都能自由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都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意义的事情。做一段时间这个,做一段时间那个,尽可能地有多种体验。自己快乐,别人也能快乐;自己幸福,别人也幸福。同心同德地让人类共同的家园变得更美丽,到处都是红花绿草,莺歌燕舞,我们都能自由自在地遨游飞翔。岂不美哉?

我更希望那些祖祖辈辈都升官发财的那些丑剧快快谢幕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