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柳云龙之殇——鸡肋下的血色迷雾

火烧 2008-11-29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本文深入分析柳云龙新作《血色迷雾》的成败,指出其虽具潜力但未达预期,对比同类作品,探讨其社会背景与人物塑造的优劣。

如果不是柳云龙这个名字,这部《血色迷雾》本没有资格来让本人劳神动笔。

    两年前,当笔者在百度写下《暗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听风》评论文的最后一个字时,心情是充满希望的,虽然本人判断鉴于国内的影视环境,柳云龙可能再也无法达到《暗算》的境界与高度,但至少柳云龙为死气沉沉的中国影视界带来了一股新风.但是两年后看到42集《血色迷雾》杀青与播放,印在笔者的脸上的是----深深的失望!

     这种失望并非《血色迷雾》就真的差到了不值一提的程度,恰恰相反他完全可以与现在的任何"精品"电视剧一较高下.但是如果以柳云龙为标准来要求的话,那这部血色迷雾就远远没有达到笔者预定的期望值了,在融入了各种因素之后,柳云龙的这部力作血色迷雾已经完全降低到了只能与《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相提并论的位置了.

    下面,笔者便来谈谈《血色迷雾》的成败得失。

社会背景决定电视剧的高度与难度
    作为一部侦探悬疑片,《血色迷雾》以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作为社会背景,无疑是极为高明的,因为当时的旧中国,内有军阀混战的构心斗角,外有东洋强倭的虎视侵蚀,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旧中国无疑就给创作组在各个人物的塑造上有了极强的广泛性,这要远高于另两部以唐宋,武周为社会背影的侦探悬疑片《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
    但是现在看来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这同时就给这部侦探悬疑片的转型带来极大的难度,从这一点上讲,《大宋提刑官》就很值得柳云龙借鉴,因为它最后确实成功地将侦探悬疑片巧妙地转为了政治讽刺剧.

主角人物的塑造是否成功往往是决定整部电视剧的成败

《血色迷雾》的主角文康,在定位与表现方面有众多硬伤。

铜头麻杆腰------记文康
    坦率地说如果柳云龙能拿出饰演钱之江80%的水平来塑造文康的话,笔者认为虽然很有可能被认为太过完美之嫌,但这部《血色迷雾》的最终结果肯定要比现在出彩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遗憾的是,可能柳云龙要想有所突破,要将文康饰演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立意虽好,但在塑造文康这个人物的手法上却有所欠缺.

    从一开始文康给我们上演了一套黄飞鸿再世,直至他用计让黄德彪酒醉破迷局,这段时间柳云龙在编剧上应该没有太多的漏洞与不合理,充其量也就是那套黄飞鸿式的组合拳太神乎其神而已!

    但接下来的文康妓院查案中计被俘,被困后口口声声要让文康生不如死的马太一郎,但下手总是很温和一惯性地以礼相待(以表明他们不愧是大和民族)文康居然连皮开肉绽都没有出现,接着与女中强人郑小姐,腾云驾雾!飞流直下3000尺,落地后竟然两人都毫发无损(让笔者看得目瞪口呆)~
    在三官观逃脱后,又亲自送货上门(理由是要炸军火库,难道炸军火库非要送上门?)被绑后,日本人高桥竞然又放柳云龙与其单挑,理由竟然更是不着边际的"武士道精神",这“精巧”的编排实在让笔者瞠目结舌!

    最后在一场周润发式的枪战片中,文康又是大放异彩,在长达15分钟的枪战中,柳云龙饰演的文康似乎变成了金刚不坏,又似乎是能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双枪李向阳,日本人的三八子弹只见擦过,火星四射,就是难见命中,最后不知哪个日本超牛精英好不容易歪打正着,终于打中了柳云龙的小腿,总算是挽回了一丁点日本军人的面子(就算理由是文康是活地图,那也用不着如此放水吧)~
    这一串串,一个个的巨大漏洞,既不合情更不合理!

    文康在此阶段的一系列表现丝毫不能体现其勇敢和智慧,反而让人有了一种眼花缭乱,不可思议的感觉.
也正是如此,所以笔者认为柳云龙对文康这位主角男一号的错位把握,是这篇血色迷雾最大的败笔与致命伤.

商业化后的编剧-----解剧本拖沓的原因所在
    笔者在两年前写最后一篇《听风》评论时就断定,柳云龙在今后出品的片子中,就算其本人不会江郎才尽,但也很难达到《暗算》的高度,原因就在于中国当前影视界内的商业气氛,将决定影片的质量与所能达到的高度。《暗算》三部曲三片合映也就40余集,而柳云龙将这一部不算很复杂的《血色迷雾》也放大到42集的规模,就显得有点勉为其难了,于是很自然地,就必须对剧情进行拉长,体现在剧本中的就是拼板凑合,而对于观众的直接反映就是拖沓!
    以笔者的看法,如果正常演绎的话,30集都没有必要,25集就完全可以将《血色迷雾》需要体现的内涵完全释放,而柳云龙要将25集的片子,强行放大至42集,这就直接导致了电视剧质量的下降,需要很多不合理的场景与其他动作片来凑合.
    像最后柳云龙在上海影城中长时间的枪战就是直接证明,这是编剧为了集数不得已的凑合.

    当利益就像一条毒蛇一样贯穿《血色迷雾》的全过程,于是最终《血色迷雾》也得到了应有的结果,这与《暗算》三部曲的情节紧凑的恰到好处是形成了鲜明对比的.

    当然,《血色迷雾》也并非一无是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精华所在。

精心编制的台词----与暗算不相上下
    我们应该看到,血色迷雾的台词是相当精彩的,柳云龙将台词的设置维持在了与《暗算》相同的水准之中,这应该是这部片子两个最重要的亮点之一.

    从网友,发烧友们到处在记录与复制的每一句精彩台词就证明了柳云龙在这一个关键点的水平上没有下降,反而更加精彩! 由于《血色迷雾》的人物数量与复杂性远远多于《暗算》,于是这些精彩的台词完全加强了这些众多人物的各种性格,起到了烘托作用,为下面所要讲的配角人物的大放异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配角人物的精心演绎,是《血色迷雾》最大的亮点,《血色迷雾》的配角人物数量是十分庞大的,而且个个出彩.

大太太------最传统家族式长老

    大太太是中国宗法组织下的典型产物。我国有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都是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而存在的。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实行了"废分封,置郡县",这套制度在理论上实现了政治与经济分离。但中国幅员辽阔,特别是古代,信息传达手段极为落后,每一个帝国都不可能拥有现代行政经济管理的条件,于是在偏远地方特别是中国农村,血缘与邻里关系作用就很大。政治与经济关系不突出,自然而然的血缘与邻里关系就起到了主导作用,而这种起源于血缘,姓氏,邻里的家族宗法制度就完全成为了中央集权政府权力的一种延伸与补充,于是像大太太这样的一位手握生杀大权的当家人就应运而生了.
    像这样一位宗法制度的当家人,大太太最关心的自然是他的继承者能否撑起家族大业,能否维护自已本身的利益. 大太太在家族内部斗争中,为了自已选定的继承者表现得歇斯底里,甚至动用刑法来维护自已家族统治的不容挑战!这表现在她为了自已的"儿子"能够得掌大业,不惜动用任何手段,她能容忍其子的装神弄鬼,她也可以为了"儿子"动用私刑以打击反对者,甚至能为其子伪造遗嘱......而一旦发现有外部势力来冲击自已的家族利益的同时,她又会展现出一定的"民族气节" ——这完全体现在了大太太发现自已的"儿子"是日本人后的态度的完全360度的改变!饰演大太太的演员的功力是非常高的,对角色的把握也是相当到位的。

 二太太------最工心计的主妇
    剧本从一开始对二太太的定位就是----傻中精
    而饰演二太太的演员也确实做到了,从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大太太煲汤中的低三下四,表明他确实够窝囊的,而因此所下的慢性狠手,以及为她儿子子坤的精心布局,也够精明,狠辣的。

    不过最后他与大太太一样都机关算尽,到头来还是算死在自已的贪心妄动之上,这不是她们不精明,而是她们所要对付的对手太强大了,对手所拥有的资源和能量不是他们利用家族力量就能解决得了的,狐狸要斗得过狼,除非与猎人联手,这可能吗?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种情况下也有这种可能!遗憾的是没有在她们的身上发生!不过这个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三太太------所谓现代“新新女性”的代表
    这个由周海媚饰演的三太太,是现代新新女性的代表人物,从她身上可以找到非常多的现代女性的典型特点。邢家的秘密本身对于三太太来讲并不重要,秘密只是三太太要价的筹码而已。国家民族也无所谓,家族存亡也不关她的事,重要的是她需要与喜欢的人远走高飞,至于对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或是外星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只需要满足三太太本身肉体+感情上的欲望而已----这被现在的中国人称之为人性,如果人性真是仅仅只需要像三太太一样满足于个人的内部与外在感受的话,那么前段时间的色戒的导演李安确实可以利用女主角王佳芝的阴道内在感受来达到淡化战争背景的目的。

    三太太不可谓不精,智力不可谓不高,但一场"肉戏" 就把自已给卖了。
    最后三太太也死在了自已的情人手中,三太太的结局告诉观众,要付出代价才能换来的感情与肉欲是不可靠的,是没有希望的,就算你剪了999只鸳鸯最终也只是一场泡影,当水泡被扎破之时,也就是她本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的一刻。
    如果说编剧要向观众们传达这样一个人文信息,那么周海媚确实完成了这个角色定位任务。

 

四太太----是该叫她紫玉呢还是梅青?
    与上述三位相比紫玉的戏份不算很多,因为她并不难于塑造,紫玉属于是中国女性传统的理想存在,她很透明,很容易理解。紫玉并不软弱,相反很刚强,为了亲人她委身下嫁,为了文康哥,她最终也用行动,作出了牺牲,是这部片子中,为数不多的,心计较少的比较可爱的人物之一。

邢子峰-----假面下的大少爷

    邢子峰的扮演者无论从外在形象还是从内在演技上看都是最好的。他完成了从一开始无所作为、事不关已、谦让、中和的大少爷形象到狠、准、稳的井上横步的个人转变,他应该是《血色迷雾》中隐藏的两个最深的神秘人物之一,另一位是后面要讲的郑富强。

    面具下温和懦弱的邢子峰却是一个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角色的定位与角色的转型是对于一名演员功力是否到位的最佳试金石,而饰演邢子峰的演员,不动声色地做到了最好。


邢子坤-----二少爷天然是混混
    这位在《暗算》中饰演童副官的演员在《血色迷雾》中将二少爷邢子坤这个人物的混劲玩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与深度,愚而诈,混而不算傻,横而不够狠,是为混混!
    他让我们以后的电视剧知道,小混混是应该如何来演并且演到位的! 虽然是混混,但混混也有理想,原来小混混也能够有大精彩!
    而这位演员精湛的演技,最终使得邢子坤成为了这部电视剧中,演绎的最精彩的三个反面人物之一,让原来拖沓的有点死气沉沉地电视,有了看点与生气!

钟一-----这是一个出色的男主角
    钟一并不是男一号,《血色迷雾》的男一号应该是文康,但是柳云龙在饰演文康的错位选择,让钟一走到台前,并完成了连文康都没有能够完成的角色转型。我们在剧中完全可以看到钟一从被动-迷惘-痛苦-决择一直到用实际行动与过去的自我划清界限,这个转变过程的演绎非常到位。如果钟一是男主角的话,他绝对要比这部片子中的文康出色得多,他告诉我们,一个有血有肉的主角人物是应该如何来演的。

郑晓聪----缺陷设计后的产物
    应该说,郑晓聪的扮演者已经尽力了,但是剧本设计上的先天缺陷是其致命伤,导致了这位《血色迷雾》的女一号不可能不失败。

    郑晓聪最大的败笔就是根本不需要将其设定为藏得最深的人,这部片子中藏得最深的人应该是井上横步与郑富强,在最后郑晓聪举枪面对文康时,100%的人都知道她手中的是烧火棍,肯定是没子弹的。郑晓聪如果要演好,她首先不需要藏,而是需要与文康一样同样完成心灵的转变,要在上级(孙传芳) 、亲情(郑富强) 、爱情(钟一)中作出选择!这才是郑晓聪的方向!但最终郑晓聪这一角色在编剧上的不合理与主角人物文康的错位,让这位女主角有些给人流于俗套而无所适从的感觉!


反面人物的巅峰——豺狼与虎豹 黄德彪与郑富强

    这两个家伙都属于坏蛋中的极品,在小小的梧桐县都干尽了坏事,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在明里,一个玩阴的
最终他们方法都是相同的,就是要拿到财富为此而不计手段。不过他们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黄德彪需要财富是为了能够在梧桐甚至在整个江南地区拥有富可敌国的实力,他的终极目标大概就是一个代表一方势力的军阀。而郑富强则看到更清楚,他认为中国完了,拿了财富就远渡重洋,把自已洗白了,去作富家翁。这一点倒与现在的贪官心态极为一致,就像胡长清对他的儿子说的哪样:"中国我看以后终究是不行的",表现在行动上的是能捞多少是多少的局部利益短期化。

    事实上无论黄德彪与郑富强,还是邢家3个太太2个少爷,其实质都是精英阶层的代表人物,他们之所以会利益短期化,利益家族化,为了财富而用尽心计,玩尽诡计,其核心原因并不是台湾已故的投机文人柏杨所写名著的"丑陋的中国人"所能涵盖。柏杨丑化中国人的本质与某些知识份子所倡导的低投入,高产出的人生哲学本质上是一致的,这种以廉价的方法丑化自已民族的形为来达到自已的道德高义,与那些解放后直接妖魔化GCD的对手,以及开放后又反过来以个人感受的伤痕文学的手法来妖魔化MZD时期的GCD人的文人墨客是一样的!

    事实上黄德彪,郑富强,邢家3个太太2个少爷联起手来,为了利益所表现出来的黑暗局面,丑陋的争斗场景与普遍无望的社会风气,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无法有效整合中华民族而导致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GCD为什么会被称之为伟大与正确,原因并不在于当时的中国GCD在管理国家事务上有多么高明,技术上有多么先进,知识面多么丰富! 恰恰相反,当时的中国GCD由于组成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于被统治阶级与底层民众,知识面狭隘,管理水平低与技术手段落后,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共同特点!
    因此当时中国GCD能称得上是先进领路人的代表,仅仅在于中国GCD能够超越狭隘的利益为大多数谋利益,有了利益在后分享,遇到困难,率先担当的行为,因此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当时的中国GCD人才能被称之为伟大与正确!

    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攻击上海期间,所有的解放军部队一律露宿街头,不入民宅。
    在朝鲜战争期间,虽然农民得到了土地,工人也涨了工资,原政权的留用人员也享有原职原薪,而得了天下的GCD人却从上到下只拥有一份最基本的生存资料!
    这种行为是要向人们表明,作为强势群体的一方不会利用自已的强势的能力去侵犯与榨取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 其结果,是使得当时的社会风气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得到了根本的好转! 当强势阶层为了长远利益而作长远打算的同时,所有的社会中的人员都会根据这种原则来重新调整自已的目标,将利益也长期化! 这表现在现实中,就人们不会为了某一当前的利益而打得不可开交,争得惊天动地,这其实就是中庸政治主张所要达到的真正效果!

    孔子所提出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庸"关注的是社会稳定最前沿最关键的问题,他的核心含义并非像《血色迷雾》中文康与郑富强的一段中庸对峙中两人所提的那么肤浅。

    中庸主张的精确解析为,在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人(精英阶层)不能滥用自身的优势去损害与剥夺弱势群体的利益。所以中庸不是一种道,而是一种政治主张是一种基于理性的让步,是精英阶层必须为了整体与长远利益,放弃自已的特权,来实现社会的整合与协调,是一种"慎终追远""不走极端"的过程。

    因此像黄德彪,郑富强,邢家3个太太2个少爷都是当年孔子不愿与之交淡的狗苟蝇营之辈,以他们为代表所组成的上层建筑无法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整合。

    而在现在中国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以及极端地反MZD、反社会主义、反民主集中制的三反份子,甚至出现像范跑跑这样的人才,很多网友对这样的形为与意识形态都抱有极端愤怒的情绪,其实笔者对这样的人群倒是深表理解。其实MZD同志在他的毛选中早就说过,“无政府自由主义的出现是对于官僚主义的最好惩罚!”真是非常非常深刻。

     人们不相信政府,原因就在于政府太官僚了
     《血色迷雾》完全有可能将这些问题的因素与答案,通过剧情,慢慢来告知观众,可以通主角人物文康的转型来慢慢向人们倾诉与思考,但不幸的是柳云龙演的文康,没有完成这种从开始的一个具有法制与正义的探长文康逐渐转变为一位真正的为民族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勇士。

    文康必须死
    在这样的前提下,文康不可能存活,而且他的死除了把财富带入地下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们最后也就看到了那精彩的场面,狐独与无助的文康在被日本士兵追杀的无奈局面!

    一个没有强有力的民族所支持下的政府只能出现像文康这样的悲剧人物,文康需要的是自已的转型后的重新斗争,而不是在原有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战斗。

    于是,《血色迷雾》在主角人物这样的定位情况下,无论配角人物如何光彩照人,台词如何精心编制,都无法改变其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局面,更是柳云龙影视之路上无法承受之殇。

    至此,笔者对这部柳云龙的二次作品大致可以作一下以下的评判。
    《血色迷雾》是一部在作品的社会背景上比《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更加高明,在台词的精彩程度上要更加出色,主角人物的饰演基本旗鼓相当,剧情的编制的合理性与紧凑上又颇有不如,配角的演绎上稍胜一筹,剧情的立意上不相伯仲的一部值得一观的不错的侦探悬疑片,也算是近年来侦探悬疑片的精品之一!

 2008-10-31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