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九贞:爱国之心 郁闷之情
爱国之心 郁闷之情
蒋九贞
“东江大侠”是我的网友,他的文字我十分欣赏,所以不管多么忙,都要抽出时间来拜读的。今天一打开,一篇《秋风泪》让我激动,让我震撼,让我流泪。我想了很多,情之所致,写了以下的话,权作评论吧!
古往今来,大凡传世的诗人,都是爱国的。其实,何止诗人,爱国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当然,不爱国者也比比皆是,尤其现在。但是,爱国是道德范畴,不论某些人有多大的理由,不爱国就是不道德,无可疑义。然而,诗人的爱国表现形式却往往特别,诗人往往是以针砭时弊为“道具”,那颗赤子之心隐之于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针砭时弊的人总爱扣上这样那样的帽子,认为是“乱臣贼子”,重则杀头、投进监狱,轻则压制、监控。这实在是一种误会,天大的误会。事实上,不爱国的人要么做汉奸、鹦鹉、洋奴,要么一声不吭,“沉默是金”,明哲保身,不会像那些热血男儿,动辄“献计献策”,提建设性意见,或者带“火药味”的意见。“淹死都是会水的”,倒霉的还真有不少好人。因此,联系个人情怀写诗作文发自内心对当今社会说好说歹的极少。注意我上边这句话,那些写写文章骂骂政府、甚至一针见血攻击政策者与之不在一个档次,不在此列。
“东江大侠”是诗人,不管“正统”的人们承认不承认,反正我承认。据“东江大侠”自己讲,他没在纸质媒体发过什么,也不是什么作协会员。不是作协会员就不是作家、诗人了?绝对偏见!真正的人才在民间。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一些有条件的人有了展示的机会,他们的热情和诗文简直都不是作协成员能够比拟的。我的预见,不久的将来,人们眼中的作家和诗人决不是以是否作协会员衡量的,那是要看作品和人品的;而发表也不只报纸和杂志算数。“东江大侠”是诗人,是正直的爱国的诗人,他的诗的字里行间喷发的都是正直、忠诚、热情、爱人、爱党、爱国,除了引亢高歌,也有郁闷不解,有清声吟唱,也有苦口良药。他的《秋风泪》就是这样一首令人眼前一亮的诗作。
秋风吹,泪/为谁飞/我的一腔热情/交给谁/然而,我的卑微/难入你心扉
小草的热情/谁人理会/然而,烧尽了我/春天,依旧将世界点缀
这是开头的两节,起步不凡。“我”的心该交给谁?“我”的泪该为谁流?“我”只是卑微的小草,又有谁理会?难道,一颗爱国心就无处可献了吗?“我”的热情,“我”的才干,真的没有用武之地吗?不!热情燃烧的小草,也是春天的一道风景;而春天,它仍然是一年之中的最美,“依旧将世界点缀”。“秋风吹”,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为什么会流泪?因为“秋风”吗?因为“秋风”不理解“我”卑微的心吗?也许。但是,“我”还是“我”,依然故我,一个“一腔热情”的“我”;尽管这“一腔热情”因了个体的“卑微”而不被“秋风”装在“心扉”,“我”将不改初衷。不难看出,作者的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情怀,是何等可贵,何等坚韧,何等崇高!
这可以看作诗的第一部分,包括了古人所说诗的体制“起承转合”当中的“起”和“承”。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进入鞭腐,写“林”的“豪”与“贵”,它的比照物是“小草”,“林”自然比“小草”高贵豪华,伟浑得多,可却充满着“腐”气,它们“污染”了“血染的旗”,“踩碎”了人民的“信任”。如此倒行逆施,党和人民当然不会答应。于是:
秋风啊,猛烈地吹
吹断他的枯枝
扫落他的败叶
斧,砍断他的根
让他们腐化“尘”卑微
铁拳打碎了腐败分子的“豪”“贵”梦,党的肌体健康了,国家清明了,人民有希望了,“我”何尝不手之足之?那是大局啊!“我”欢呼啊,“我”流泪了,“秋风吹,泪/为君飞”。“我”是为国家之幸而幸呀!作者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一句“秋风吹,泪/为君飞”多义理解,承上启下。此诗“合”在感慨:
秋风吹,泪/为君飞/然而,我的热情/托付谁/漫漫岁月/寂寞伴我心碎/红日的光辉/何时再让人间沉醉
读来深沉,觉有千斤之重。重在作者赤胆忠心,重在此愿未酬,重在最后的呼吁:
红日的光辉
何时再让人间沉醉
“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诗是抒情的,然情不是无源之水,它来源于生活。我不知道诗人的际遇如何,我也不需要知道,因为诗人之成其诗,原不是为了自己,不是自我哀怨,他是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中华民族。作者题前引屈原《渔父》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有深意的,抛开字面意思不讲,屈原的爱国人皆知之,仅此,就彰显了《秋风泪》的主旨。
本诗值得注意的是“三个意象”与“一个跳跃”,即:“秋风”、“小草”、“林”的意象以及从秋风到春天的跳跃。本诗里,“秋风”为大,是正义,是国家,是党;“小草”代表了底层人民,代表了“我”;“林”比喻那些腐败的高贵者。“秋风”不知“我”心,也不会顾及“小草”的命运,然而正是“小草”使春天有了光彩,让春天成其为春天。开头部分从“秋风”到“春天”的跳跃,决不是无心之语,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羚羊挂角,不留痕迹”。“我”融汇了这一连串的东西,“我”是主角,所有的东西都与“我”发生关系。“我”憎恨“林”,“秋风”将“林”的枯叶扫尽,“秋风”为“我”清除了腐败,“我”为之欢呼;可是,“我”却不被“秋风”欣赏,以至于“我”发出“然而,我的热情/托付谁/漫漫岁月/寂寞伴我心碎”的呼号。我不否认诗中有怀才不遇的牢骚。试问,一个爱国志士,有才难道不情愿“卖与”党和国家吗?如果在这清明时代,有才而不拿出来,不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他还是一个爱国者吗?盛世当隐者,我以为,这隐者本身就不大合民意。有才想使出来,想为社会做点事情,此想法的本身就是应该肯定的。
《秋风泪》语言简练隽永,全诗节奏感特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如此。作者深谙其道,我不罗嗦。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自由体诗的节奏问题。有不少朋友的诗只是排列的散文,不同的大概比散文更多了一些意境罢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盖因节奏感所致。本文是谈“东江大侠”的《秋风泪》,恕不列出治疗节奏感不强的方子,仅此而已,况我也没有什么方子可列,只想提出这个问题,请诗友注意。
我的批评,不知网友“东江大侠”认同否?也请方家指正。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