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窦氏父女的不同命运

火烧 2011-12-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通过窦娥与父亲窦天章的不同命运,揭示古代社会现实与官场腐败。窦娥含冤而死,父亲最终为其翻案,反映草根阶层的艰难与正义的迟来。

   

窦娥一生命运多舛。自幼便死了母亲,跟着父亲长大,生长在单亲家庭。如果是在平常之家也就罢了,偏偏她的父亲窦天章又是一个苦读圣贤书,只想着入仕为官的人。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里,知识分子最大的人生追求,就如当初过高考的独木桥,农村孩子能吃上商品粮;就如当下争先恐后的考公务员,混入官场快意人生。

窦娥是一个乖巧的孩子,是一个典型的良民、顺民。她的父亲窦天章把窦娥抵债给蔡家做童养媳,窦娥服从了。窦娥嫁作蔡家媳妇,不到两年就死了丈夫,与婆婆两代孀居,相依为命,窦娥也认命了。但地痞张驴儿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良民原有的平静生活。直到被押往刑场砍头前,窦娥都以为“明如镜,清似水”的官府会公正执法。她真是太傻太天真了。

与窦娥相比,或者说与当时的很多读书人相比,窦天章是幸运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在京城应试高中,不仅做了官,而且还做了个京官。但不知为何,窦天章一直没有把这一好消息传递到家乡,告诉他那凄苦的女儿。假如窦娥在危难之时高喝一声“我爸爸是李刚”,相信借张驴儿几个胆,他也不敢有非份之想。如若楚州太守知道窦娥朝中有人,也不会胡审乱判。看来,无论在哪个年代,有个“李刚式的爸爸”都很重要。

那个良民、顺民的窦娥终于被激怒了,她对被邪恶势力主宰的世界发出了控诉,她满腔悲愤地咒骂:“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地,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发下三个誓愿,一是血溅白练,二是六月降雪,三是三年大旱。虽然窦娥把官府、天地、鬼神咒了个遍,虽然她的愿望全都实现,但这并未能改变她自己的命运,最后还是含冤凄惨而死。

以上故事情节,源自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据说这出剧目是由我国长期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但是其中的人物命运安排,反映的同样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栩栩如生,耐人寻味。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可见其影响力之广之大,可见受百姓喜欢之深之切。

从当时官府的角度来看,窦娥自始至终都是守法良民。从当时的社会道德来看,窦娥应该是个遵守公序良俗的楷模。但是,官府与社会并没有对良民窦娥实施应用的救助,相反,在张驴儿的买通之下,楚州太守颠倒黑白,胡乱断案,而公众对弱势群体也是不知所措。没理有钱一样能打赢官司,会让许多人一脸的茫然。

窦天章本来就是一介草根书生,但由于京城应试高中,一跃而成为体制内高高在上的官员,有一点鸡窝出凤凰的味道,但在那个年代,这确是为草根提供了上升的渠道,否则,窦娥至今还可能冤不得雪。从故事的情节中看,多亏窦天章是一个出身于草根的官员,当他发现楚州三年间一滴雨水未降,猜想当地定有冤案。窦娥大概觉悟了,他不找官府找老爹,当夜,窦娥的鬼魂向窦天章细说冤情,求父亲主持公道。

窦娥的对手是流氓张驴儿,窦娥与张驴儿的较量,是良民与黑社会的决斗。这在场战斗中,良民不仅凄惨的败下阵来,还丢掉了性命。窦天章的对手也是流氓张驴儿,窦天章与张驴儿的较量,是官府与黑社会的决斗,最后官府成为赢家。如果说,窦天章代表着主持正义的官府,可是,父为女儿报仇,又让曾兵对那个年代的正义,多少打了个折扣。

窦娥乖巧听话,遵守社会规则,却屡受残害,一步步走入了死胡同。窦天章通过奋发读书,最后上升到了权贵阶层,成为主持公道正义的化身。窦氏父女的不同命运,不啻于传达出这样的信号:生逢弱肉强食的年代,不上升到权贵一族,连总起码的公平公正都得不到,最后还可能被社会所淘汰。难怪那个时代文人书生秉烛苦读,争入仕为官。或许只有那样,才可能有公平的待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草根的命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