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恐惧、贪婪与爱的世界

火烧 2011-12-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恐惧、贪婪与爱如何推动人类发展,分析心理学三动力,揭示金钱文化与语言控制对社会的影响,强调贪婪恐惧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

    几千年来,贪婪和恐惧一直扮演着人类发展的动力,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主要动力,当今世界尤其盛行。经济学家们已经把贪婪和恐惧看做人类的本性,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得淋漓尽致。关于这一点,从事过证劵交易的人深有体会,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这句话似乎说出了市场的本质。
    心理学家对于人类发展动力的解读,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的。一个方面是生物本能,诸如饥、渴、性之类,是人类有生具来的原始需求,这些原始需求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形成行为动机。弗洛伊德在这方面有着比较详尽的论述。第二方面是行为主义的解释,源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纳金的操作条件反射,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各种习惯和定向,进而成为人类的发展动力。第三方面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认为人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并将导致这种趋向的动力称之为潜能。这就好比一粒种子,它天生具有生发、成长、开花、结果的潜能,只要这粒种子尚未达成属于自己的完善,它就一定会继续发展下去。对于人来讲,即便屈服于现实,这潜能也一样存在。马斯洛把人由于潜能尚未充分发挥所导致的内心冲突或潜在内心冲突,称之为存在焦虑。
    显然,人类的发展不可能仅仅源于某一种动力,是三种动力纵横交错一起推动的结果。仔细分析这三股动力,事实上是人在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这三个方面的动力。这三股动力的实现方式并非线性,而是犹如大海的波涛一样上下起伏。造成这些起伏的纵向的力,就是贪婪和恐惧。贪婪和恐惧作用于人的生物性,形成人在美食、饮料、性爱等方面的文化;作用于人的社会性,形成人在交际、权利等方面的文化;作用人的精神性,形成善恶,美丑等方面的文化。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一股力量正试图通过金钱,将这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终极的金钱文化观。
    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心中的观念是无法被整合的。但不要忘了,没有人可以永生。这种观念整合可以通过一代代的新陈代谢来实现。另外,语言是人类世界最普遍应用的工具,也是制约人类发展的最根本工具。有一些人类文化的精华,已经伴随着语言的消失而零落。人类语言是否被控制和改造是显而易见的,语言殖民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存在。

当今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还讲拉丁语,这个国家同时又是全世界最神秘的金融托拉斯,全世界最大的情报组织。世界上最神秘的组织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语言已经成为衡量这个世界金字塔层级的标志,比如:神秘语——英文体系(包括日文)——中文体系——其他少数落后语种。语言体系从来不是一个平面体系,而是一个具有隔离效果的立体体系。对真理的混淆程度决定着语言的世界地位,这往往通过权威解释、媒体宣传、畸形教育等手段来实现。有了对语言的引导和控制,还需要对人性加以引导和控制,才能促成并维持金钱文化观的延续,实现托拉斯集团永久的统治。而恐惧和贪婪,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扭曲力量。

恐惧导致逃避,贪婪导致争取,进而递归成人类在心理学层面的四个基本的冲突类型,分别是:(1)即鱼与熊掌选哪个(贪婪导致的双趋冲突),(2)是前进还是后退(贪婪和恐惧一起作用的趋避冲突,(3)在哪都挨打呀(恐惧造成的双避冲突),(4)工资高没前途,工资不高有前途,应该如何选?(恐惧和贪婪一起作用的双重趋避冲突)。普通的人们,对心理学意义上的内心冲突没有概念;心理学家也大多在趋避层面对内心冲突进行研究,从而忽略了其内在的人性本质。

世界上有两个组织对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最具有发言权。这两个组织诞生于宗教的起点,服务于“主宰者”。一个是以输出恐惧为业的暗黑破坏神集团,一个是以输出贪婪为业的光明神集团。最初的起点是黑暗破坏神,随着恐惧力量的扩张,光明神的业务得以迅速扩展。时至今日已经在收官阶段。一阴一阳,一明一暗,驱使着人类走向那个统一的点。而这本身犹如自然之道。如果看过《易经》的话,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二是贪婪和恐惧。三即人的社会性、生物性、精神性三种属性。四象则是四种内心冲突类型。1234是全息信息,它精确地吻合了绝大部分的心理学现实。那么我们要问,一是什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一是什么?

说到一,我们可能要追溯到母系社会。现代考古书籍里的母系社会,大多以现代人的思维进行解读,要么更多的考虑商业价值,要么故意歪曲,我们已经很难考证了。近代发生的各种战争中,文献资料的掠夺往往扮演主要方面,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只能从一个大概的方面,来比较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区别。一种是以女性为核心,一种是以父性为核心。女性的品质是包容,男性的品质是进取。包容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进取则是补充。随着人类从自然竞争中脱颖而出,自然环境不再是原始人类生存的最主要威胁,族群与族群的战争威胁成为主要矛盾,于是母系社会中的竞争成分不断提高,犹如脱缰的野马,渐渐超过了宽容而成为整个社会的支配力量,于是母系社会最终瓦解而过渡到父系社会。父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显然,父系社会竞争的动力之源是恐惧和贪婪,而宽容的动力之源则是爱。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无限包容的爱,是与整个族群、整个大自然、整个宇宙和谐相处的爱的力量。事实上,这股力量在父系社会中依然存在,只是处于辅助地位。

当无条件的爱被恐惧和贪婪绞碎,洒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整个世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专属于竞争的思想,如瘟疫一样在大地上蔓延,穿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来到了今天,整个世界在竞争中危机,人们在孤独中残喘,越旋越紧。学者们有意无意将恐惧与贪婪定义为人类本性,一点点挤压着爱的空间,整个人类社会面临蜕变。

爱是一,是人类社会最初的起点,与大自然一脉相承。她无条件地孕育着我们,如同一个真实的母系社会,而我们成了那叛逆的孩子,逐渐地毁灭着自己的母亲。恐惧和贪婪是爱的破绽,爱才是世界的真实,是人类发展最终极的动力。如今,我们已面临抉择——杀死母亲或者拥抱母亲,要么坠落于恐惧与贪婪的深渊,要么在爱的力量中重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