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我家看改革
站在我家看改革
按: 这是一个挚友家庭状况的纪实。挚友从小与我一起长大,对他的家庭状况早知一二。由于工作关系,我们分别多年,音信全无。近日,偶尔他乡遇故交,在万分喜悦的同时又谈论起家长里短,他又把他的家庭情况新旧结合、系统地讲述了一遍,听后万分感慨,深感不吐不快,于是根据他讲述内容整理而作此文,献给众网友共同品味。这虽然是一个家庭的情况,但是也难免印证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普遍现象,笔者不得而知。
站在我家看改革
如今的人们喜欢谈论改革,
有褒有贬各有其说。
有的说是千年盛世,到处莺歌燕舞,一片凯歌。
有的却说,我们吃了二遍苦,受了二茬罪,
又回到解放前的旧中国。
对于这些评论,谁是谁非?我不想多加评说,
只想把我家的实际告诉大家,
看看改革放开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家兄弟四个,
分别出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末。
目不识丁的父母,购置房产被人文字琢磨,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留下心灵创伤终身难以愈合。
因此,他们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
也要把儿女们培养成为识文断字者。
父母的决心,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泽,
使我们兄弟四人,除二哥因为身体孱弱,只读完高小辍学外,
其余三人都读完了大专、大学。
在此基础上,我们走上了人生道路的坎坎坷坷。
大哥学得是机械制造专业,
他把自己的青春、壮年,都奉献给祖国的工业建设。
大嫂是一家企业医院的医生,
救死扶伤、任劳任怨、勤奋默默。
那时候,他们同全国人一样,
都是享受低工资,多福利,
虽然是六口之家,生活还算得上好过。
三个儿女都培养成大学生,
受父母的影响都又进了工厂,
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社会主义的祖国。
然而时间不久,就开始了改革,
他们都经历了“打破铁饭碗”,
“减员增效”、拍卖国企,最后都又下岗、失业。
从此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真正成为无产者。
为了生存,他们自己经过商、
给人打过工,还漂洋出过国。
无奈,市场经济的无情,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激烈。
经过多年的打打杀杀,
最后,都沦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或叫一个时髦的雅号“待富者”。
大哥、大嫂早已退休,
由于原来的单位都是企业,
他们的退休金,两个人加起来,
还顶不上行政、事业同等条件的一个。
一千元的全部收入,导致生活水平急剧下挫。
再加上精神的郁闷,退休不久三嫂就得了“半身不遂”,
枯树上下霜,经历了无情折磨。
微薄的收入使他们捉襟见肘,
常常是吃了饭,就不能看病,看了病,就没有了吃喝。
精神的苦恼,经济的窘迫,
六十刚多的三嫂就离开来这个世界。
逝者长已矣,生者且偷生,
不知道以后的发展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
二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社会主义的农村建设。
由于多才多艺,闻名乡里,
成为当地人公认的“佼佼者”。
他任过生产队长、民兵连长,俱乐部主任,
还有解决这样、那样邻里纠纷的“调解”。
因为晚婚,正好赶上“只生一个”。
唯一的女儿早年生病留下后遗症,
到了成年也难以自理自己的生活。
尽管二哥、二嫂全力操劳,他们的生活就是难有起色。
上门的女婿为了养家糊口,整年打工在外,苦干、奔波。
70岁的二哥本该享乐晚年,
但这样的家庭,还说什么年老体弱!
而今他仍然充当壮劳力,包揽了农田地的一切。
渠道失修,浇水困难,道路缺养,交通中断,
担水、背粪,每天下来,腰酸腿疼,精疲力竭。
化肥涨价!种子涨价!农药涨价!……
涨价呀,涨价——这涨价,又进一步吸尽了农民的汗水、血液。
一年下来,算算总账,收入寥寥无几,有的时候还得倒贴。
父母留下的老屋比二哥岁数还大,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日日夜夜。
如今已经老态龙钟、摇摇欲坠,
可它仍然象二哥一样,为全家人遮蔽风、霜、雨、雪。
面对年久失修的老屋,二哥身无力量,手无存折。
只有长长地叹息,然后就是说:对不起呀,房屋老伙计!
对不起呀,房屋老哥哥!
话语不多,充满凄凉,一句一顿、哽哽咽咽。
每到这时候,又总是两行热泪流出眼窝。 ……
三哥、三嫂毕业于某师范大学,
毕业后又分配到同一所中学工作。
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有一百多元,
在当时的环境里,可以称得上一个中上等者。
后来,三哥调到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年轻有为,引起不少人羡慕、眼热。
再后,又任某区委党校的常务校长,
再往后,又县任某县文教局局长,
从此进入了公务员的行列。
三嫂一直坚守在教育线上,
最后评上高级中学教师,收入不错。
他们一家相对来说,还算得上顺风顺水,一路凯歌。
如今他们都退休了,两个人4000多元的退休金,
在我们这个地方也算得上中之列。
儿女都在省城工作,近70岁的老两口需要儿女照顾生活。
在亲戚、朋友的极力劝导下,
三哥、三嫂咬咬牙,以每平方米5000多元的价格,购买了住房一座。
就这样,花光了他们一生省吃俭用的全部积蓄,
另欠债30万元之多。
虽然他们有固定收入,但沉重的经济负担,怎能让人心安理得。
如今他们就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逢人便总想述说、述说。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负担,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感到解脱。
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得他们很难支起腰杆,
精神的压力又随时将他们折磨。
虽然住上了新房,却失去了往日的愉悦。
他们担心还不清外债,给子女增加负担,
他们担心今后的生活,不断滑坡,波波折折……
这些并非杞人忧天,无情的现实,已经做出了实实在在地注解。……
我毕业于某商专,毕业后分配到×县医药公司任出纳员。
随着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浪潮,
又到了食品加工厂去劳动锻炼。
由于锻炼中工作主动、积极,
一年后又分配到一个基层供销社任会计,
不久,又提拔为副主任,并戴上了“接班人”的光环。
就这样,在基层供销社会计、副主任、主任的位子上,一干就是十年。
由于身体的原因,最后调回一家县直公司任副经理,
这时,改革开放已经轰轰烈烈开展。
由于新的政策一再向私营倾斜,
公有商业犹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尽管我们尽力拼搏,可惜大势所趋,无力回天。
在我50岁的时候,与我们血肉相联的企业破产。
没有了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为了生存,我多次寻找工作,
但总是因为“为革命”而搞垮的身体,
不是人家嫌弃,就是自觉无力承受,最后都是不欢而散。
我也自己谋过职业,开过门市,摆过地摊,还拣过破烂。
不争气的身体总是难以持续发展。
单位没有了,不能给上交养老保险,
只好省吃俭用,投亲借友,自己全部负担。
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
可退休金只有500来元——可怜啊!可怜!
更严重的是,儿子大学毕业就失业,
今天参什么加招聘会,明天又参加什么培训班,
这费那费全交遍,就是工作不占边。
我们没敢奢想当白领,更没敢奢望公务员。
哪怕是,最低工资的工作有一个,养活自己有碗饭,
可是老天就是高高在上不开眼。
为什么找个工作就这样难?!
面对着眼前的一切,希望变失望,失望变绝望,
路径茫茫,前途昏暗,仰望北斗,呼喊苍天!!!......
我家兄弟四个,身处工、农、商、学。
虽说天下有三十六行,但我们所处的岗位,
无疑是排行最先,人员最多。
我们兄弟四人,有三位是知识分子出身,
这是否也可以表明知识分子行列?
不知道,我家的状况是否可以代表这些人?
但愿别人不是我们这样的结果!!!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