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谈谈党国英与某些研究机构的“异味”

火烧 2008-10-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党国英等学者对公有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诋毁,质疑其立场与研究方向,探讨其言论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谈谈党国英与某些研究机构的“异味”

   

   

刚刚看了人民网的一则转帖,帖名叫“zt 党国英:千万个王宏斌现身,中国前景就很暗淡”,是专门批评(批判?)王宏斌并推及中国前景的。王宏斌何许人?似乎是南街村的掌门人,不感太多兴趣;党国英何许人?大概是中央党校或者社科院的,是前时曾为“土地流转”彩绘的大学者,也不感太多兴趣。感兴趣的是转帖中的那位“党国英”的一些话,比如“河南省南街村王宏斌是一类人的代表,这类人有极强的领袖欲、控制欲。古今中外,这一类人构成了一道道历史的风景线,有的是亮丽的,有的是灰暗的,还有的是绛红色的,因为它染上了牺牲者的鲜血”;比如“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一些流星般的人物,倏忽耀眼无比,倏忽灰飞烟灭,还是因为我们的现实给他们提供了做秀的舞台”;比如“公有制这个东西,若放在经济学家所讲的私人物品生产领域,要么走向‘异化’,大大地 ‘辉煌’一个时代,要么按照红色教本上的要求,严重地丢失效率,搞得当事人灰头土脸,丢盔撩甲。公有制这个东西放在公共品生产领域,若没有民主制度保障它运行,也会走向‘异化’”等等,这些话,假如出自栖身市场的商贾之口,无论怎么“异化”也不奇怪;一旦出自党国英这类能够能荣登政治文化舞台的精英之口,就不能避让其刺鼻“异味”了。  

   

党校或社科院它是干嘛的?它是传播共产党的理想宗旨、路线方针的政治理论高地,也是一支为执政党摇旗呐喊的专业队伍,更是培养执政党各级干部的一大摇蓝。以工农为执政基础的党和国家,为本该具有深厚政治理论素养的专门人才提供了政治经济的崇高地位和思想理论的用武之地,希望他们按照党的章程和国家大法,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岂料他们不仅神功异化而且乾坤倒转,对“染上了牺牲者的鲜血”的“一道道历史的风景线”含沙射影,对“公有制”这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经济基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根本体制极尽诋毁,对本该由他们研究编著的“红色教本”也毫不掩饰鄙夷之心,完全站在基本思想政治理论的对立面,让人不得不提出一个大疑问:学者举着谁家旗帜?研究谁家学问?构筑谁家阵地?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他们嘴里究竟能不能吐出什么象牙来?会不会真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世上有没有吃里扒外的白眼狼?搞学问稀松平常,忙算计倒有一套,这类人是不是应当找个地方凉快去?

   

笔者始终感到纳闷,公有制、人民民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的思想理论问题,怎么会越搞越是迷糊?看来事情总有前因后果。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也曾听过低层次党校的相关课程,觉得某些马列教员们满口胡话,总担心某些标榜正统的幽深学府,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有破坏力?原以为下级党校或许疏于管束,情况可能各不相同,不必介意。没想到党国英之流,居然到了如此胸无宗旨口无遮拦话无原则的地步,其它也就不在话下。“千万个王宏斌现身”,会不会令“中国前景就很暗淡”恐怕还是需要探究;但无数个党国英的存在,要说让中国社会混沌理论荒芜思想异化,倒是很有可能的。不信,咱们走着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