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成就了周恩来
是谁成就了周恩来?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并直到在这个岗位上去世。在他担任共和国总理期间,还曾经长期兼任共和国的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逝世之后,颂扬周恩来的声音不断,都称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周恩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伟大的爱国者所应该具有的一切优良的品质。谦虚谨慎、平易近人;顾全大局、相忍为党;坚持原则、大公无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高风亮节,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机智灵活,沉着冷静等等等等,人世间能够体用于歌颂的所有词汇都加于周恩来一身,还显得有些不足。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出现否定毛泽东的逆流之后,那些曾经受过“迫害”的,“拥共反毛”的老干部,无不将周恩来视为自己的精神领袖;那些否定毛泽东的精英们为了抹煞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从而达到否定毛泽东的目的。也都从狂热地推崇周恩来入手,以抵消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借以贬低毛泽东。周恩来确实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周恩来是如何获得如此巨大的声望的?是谁成就了周恩来?周恩来又是如何成了共和国的开国总理的?这除了周恩来超群的智慧、超强的工作能力和超凡的个人魅力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
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大志,青年时期就积极投身革命的洪流之中,参与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周恩来东渡日本、西赴法国。在旅法期间,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三年,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孙中山派人到法国建立国民党的分支机构,周恩来加入其中,并负责总务工作。一九二四年,周恩来回国,被推荐到孙中山在苏联人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在黄埔军校任职期间,周恩来凭借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深得校长蒋介石的赏识。后来,又担任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军的政治部主任。
一九二七年,周恩来到了上海,组织领导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占领了上海。“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周恩来又受党中央的委托,组织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上述的经历,使周恩来成了当时党内公认的军事人才,为以后长期担任中共中央的军事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一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由此奠定了周恩来名列我党我军军事家之列的地位。
一九三一年底,周恩来由上海的公共租界到了中央苏区。到了中央苏区之后,周恩来先是替代毛泽东出任中央局书记,后又接替了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政委一职,以后又担任了红军的总政委,直到后来成了红军最高统帅机关“三人团”中的一员。这一时期,是周恩来在党内和红军中的职务和声望节节攀升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我党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时期。
随着周恩来在党内和红军中地位的逐渐上升,毛泽东在党内和红军中的职务却是逐步下降,最后,只好无奈地接受组织的安排,到苏维埃政府中专任有职无权的政府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去了。可是不久,顽固坚持左倾路线的那些人对毛泽东仍不放心,又派坚定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之一、“二十八个半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成员中的张闻天接替毛泽东担任了苏维埃政府中负责实际工作的人民委员会主席一职,实际上成了实行内阁制国家的政府总理。毛泽东只保留了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的一职。而且,到后来,由于已经到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工作可做的地步,毛泽东只好无奈地到乡村搞调研去了。但是,就是在这样不断遭受排挤的情况下,毛泽东仍然时刻关心着党的命运、关心着红军的命运、关心着打破国民党重兵围剿的军事工作,在屡遭拒绝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正确建议。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毛泽东才是真正的相忍为党。
一九三三年一月,在上海的公共租界里再也混不下去了的中共临时中央,被迫迁到了中央苏区。临时中央迁到中央苏区之后,更加大了对毛泽东的排斥。在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指挥权之后,在面临国民党重兵围剿的情况下,只知夸夸其谈背诵马列主义教条、只会纸上谈兵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们束手无策了。但是,他们却仍拒不相信在实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毛泽东等人。于是,只好不远万里,从苏联请来了一位更善于纸上谈兵的军事顾问,德国人奥托*布劳恩,其中文名字是李德。
李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军士兵,后来到了苏联,参加了苏联红军,又到苏联红军的军事院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下,受共产国际的指派,到中国来担任红军的军事顾问。
李德原来在德军中只是的一名士兵,后来才成为了苏联红军中的一名基层指挥员,虽然受过几天军事院校的正规教育,但是,根本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经历,他的军事素养也只能够个师团长级的水平,搞点街头营垒什么的还凑合,担任掌握实权的军事顾问实在是勉为其难。但是,由于“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何况还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洋“和尚”,所以,左倾机会主义分子便心甘情愿地把中国工农红军的指挥权交到了他的手中,把几万红军战士的生命交到了他的手中,把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交到了他的手中,把中国革命的命运也交到了他的手中。这一点,除了能够证明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幼稚的有些可怜之外,还能证明什么。
自从周恩来到了中央苏区之后 ,掌握的权力是越来越大,这说明历史已经给了他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其实,在这段时间里,历史也给了中国共产党内除了毛泽东之外许多领袖级人物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但是他们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虽然获得了如此的大好时机和广阔的历史舞台,但也只能是在上面蹦蹦嗒嗒地跳几下,然后就灰溜溜地滚了下去。从这真实的历史来看,说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实在是过于的荒唐,实在是过于的违背历史。说出这句话的人除了能够证明自己的无知和无耻之外,其他的什么也证明不了。
李德在掌握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指挥权之后,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闭门造车,搞瞎指挥。致使红军越战越败,红色根据地越打越小。气的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曾说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实际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中央红军是毛泽东亲自缔造的,中央苏区也是毛泽东亲手开创的。当红军战士在井冈山浴血奋战的时候,当红军战士在苏区吃着红米饭,喝着南瓜汤的时候。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把持的临时中央却躲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内,用共产党员们卖孩子的钱,甚至是用鲜血缴纳的党费过着优裕的生活。就是这样,左倾机会主义集团的头子王明还不满足,同时也是怕危险,便谋了个中国共产党住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职位,跑到莫斯科吃洋面包去了,并通过博古等人继续遥控着中共临时中央。由于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只会对党内的同志进行无情的打击,残酷的迫害。而对敌斗争却是水平有限,致使党在白区的工作遭受了重大失败。中共临时中央的那些人在上海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迁到中央苏区。中央苏区和工农红军由于确实不是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开创和缔造的,而且,与党的创始人和红军以及苏区的主要创建人毛泽东比起来,博古等人还真是“小崽子”所以,他们这些后来的“小崽子”,尤其是李德这个“过继”来的洋“崽子”卖起爷的田来,也确实是毫不心疼,毫不手软。
在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权之后,红军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面对国民党重兵压境,红军在制定军事行动方案,采取重大军事行动时,周恩来往往会征求一下博古等人的意见:“是不是再听听泽东同志的意见”?这种模棱两可,一边卖好,另一边也不得罪的典型的“和稀泥”的话,真不知有何作用?身为最高“三人团”成员之一、拥有决策表决权的周恩来,在明知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仅仅是一句“是不是再听听泽东同志的意见”这样无关紧要的话,就能推卸掉应负的历史责任吗?
在挽救中国共产党,挽救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上,从有关的记载来看,周恩来只是检讨了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的责任,随大流地选择了支持毛泽东。倒是“二十八个半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成员中的王稼祥、张闻天首先从左倾机会主义分子阵营中分化出来,支持毛泽东重掌党和红军的领导权,并坚决要求清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
毛泽东在重掌中国工农红军的领导权之后,充分发挥他军事指挥上的超凡造诣,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爬过雪山”、“越过草地”,终于跳出了国民党军的重围,把流浪了一年的中国工农红军带到了陕北,重新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一个大本营。而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越打越大,越战越强,打垮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终于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随着中国革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也为周恩来提供了一个展示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的巨大舞台。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凭借他超强的工作能力和巨大的个人魅力,发挥了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巨大的功勋。凭借这些,周恩来无可争议地出任了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并长期担任这一职务,直到他去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面对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否定毛泽东的逆流,邓小平诚恳地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探索很长的时间”。是的,事实确是如此,连邓小平都能这样说,别人就更没有理由不相信。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不仅要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而且还要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如果没有遵义会议,如果没有毛泽东,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力挽狂澜,后果将会是怎样?邓小平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场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就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结束;那几万红军将士将会怎样?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红军将士是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那周恩来等人,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本人在内这些人的命运件将会是怎样?人民从来不会怀疑周恩来等人坚定的革命意志,他们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在强敌重重围困,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束手无策的险境下,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力挽狂澜,这些人的命运也只能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那些为中国革命献出自己生命的人都获得了革命烈士的殊荣,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的殊荣,是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如果那时的革命失败了,那这些为革命而死去的人,也就不会成为革命烈士。在国民党的眼中,共产党与其他杀人越货的土匪没有什么两样,都不过是普通的刑事犯而已,国民党也原本就是将共产党视为“共匪”的。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掌握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力挽狂澜,不但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华民族,也挽救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数万红军将士的生命,这其中既有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也有坚定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博古、凯丰等人,还有当时任中央秘书长,负责中央领导人日常生活的邓小平。幸亏博古、凯丰等人醒悟了,否则,如果他们继续追随王明,那不啻于是“孤魂追随野鬼”。王明后来死在异国他乡的苏联,也确实是成了“野鬼”。
自遵义会议选择了支持毛泽东之后,从那时起,直到逝世。周恩来在他遵义会议后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的和毛泽东站在了一起,无论是经历了什么样的风浪,都丝毫没有动摇他对毛泽东的坚定信仰。这个选择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从此,周恩来在毛泽东确定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政方针之下,殚精竭虑,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尤其是超长的临场发挥能力,折冲樽俎,把毛泽东的诸多设想一个个都变成了现实。这个选择对于周恩来个人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从此,周恩来随同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并且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超强个人魅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自己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生。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毛泽东和周恩来:太阳和月亮》的文章,文章中将毛泽东比作太阳,把周恩来比作月亮。这样的比喻,真是恰如其分。周恩来曾经长期作为党的领导核心的成员,但是,在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把持中央领导权的时候,却难以发挥他超群的智慧,也无法展示他超强的工作能力,因而自己的人生也就显得暗淡无光。当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之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作中真是如鱼得水,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人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见,月亮由于自己不能发光,就只能靠反射太阳的光辉来显示自己的皎洁与明亮。如果月亮要与太阳争辉,并试图掩盖太阳,那就会像出现日食那样,自己也将陷入黑暗之中。遵义会议后的周恩来,在毛泽东的身旁,真的就像月亮伴随太阳那样,交相辉映,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