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爱国主义”之解读
(链接:http://www.yxjedu.com/lou_shi/ai_guo_zhuyi_jiedu.htm)
“爱国主义”的涵义需要界定吗?答曰:当然需要。
何谓之然?答曰:德育之需要。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爱国主义教育,怎能对其内涵不做推敲、不甚了然?难道“以其昏昏”可以“使人昭昭”?
爱国主义是我国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江泽民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但是,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被类似以下的一些问题困扰:
1、一个人要爱自己的祖国,这不是毫无争议的吗?但问题是某些素有定评的伟人或曰历史名人为何似乎不像某种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者?
2、“爱国”之“国”究竟指什么?
3、爱国主义、狭隘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过于复杂,如何说清道明?
4、为何国内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上没有这方面的完整阐述和讨论?
在各级学校里越往高年级此类质询内涵的问题被提出的频率越高。笔者曾多次遭遇这样的尴尬,欲言又止。 困惑,茫然……
一、“爱国主义”之“国”究竟指什么?“爱国主义”该如何界定?
“祖国、国家”皆可简称为“国”。然而,“祖国”和“国家”虽有联系,可的确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国家”?——列宁说“国家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列宁选集》第3卷第176页)。词典解释: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是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
什么是“祖国”?——有这样的解释,我以为是可以的:1、从祖先一直代代居住生活、自己也出生在那里的国家。2、移居海外的人们以前所居住生活的国家。故“祖国”一词在英语中叫“Motherland”,而“国家”则是“Country”。
国家、祖国——内涵是明显不同的。“国家”与国家机器即与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相联系。而“祖国”更多是自然的客观存在——正如一个人无论怎样也无法选择或改变自己的母亲是谁一样;正如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且早已入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人,在某些时候,他们还是被所在国国民称为“中国人”一样;正如爱因斯坦无论怎样声明“永不回德国”,而人们总会记得他是德国人、德国科学家一样。
列宁对“爱国主义”是这样表述的: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8—169页)。2002年11月第一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爱国主义”是这样解释的:“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这里把爱国主义之“国”界定为“祖国”,与列宁的界定是一致的。
但中共中央1994年发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这样界定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邓* xiao * 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这样一来,“爱国”之“国”就不仅仅指“祖国”,而且包括当今中国这个“国家”之“国”(并非所有时期的“国家”之“国”),且在当今“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使“爱国”之“国”包含了社会制度——按《纲要》的逻辑来推理,国民党统治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所说的“爱国人士”中“国”之内涵肯定只能仅仅指祖国之“国”了;而现在我们所说的“爱国”之“国”就不仅仅是“祖国”,还包含了“社会制度”在内,从逻辑上来说,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地解释吗?“爱国主义”不是一个固有的名词吗?“爱国主义”是想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的吗?如果“爱国主义”的内涵还包含了某种社会制度,那么,“爱国主义”与“国家主义”是否会产生混淆呢?……
列宁似乎并没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本质上是一致的”,也没有提及有所谓“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如果列宁对于爱国主义还有其它表述,笔者孤陋寡闻目前不得而知。
按照《纲要》的解释,我们似乎可以把“爱国主义”界定清楚。可是,对那些一向倔强、独立、逆反的青年学子,那些已经学会了自己找书看、上网查资料、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的青年学子,这样的界定能不能使他们信服呢?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不包括更多的对爱国不爱国压根儿不关心的青年人)——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台词来说,那就是“你才说一句,他会有八句在那儿等着……”用“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来解释,恐怕很难自圆其说。 1940年5月6日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自忠在抗击日军侵略时战死沙场,毛泽东为其题词“尽忠报国”,这里的“国”当指“祖国”之“国”,绝不是蒋介石统治的“国家”之“国”。那么“爱国主义”真的就是一个“历史范畴”吗?是随着不同的时代变迁可以任意解释、界定其内涵的吗?
于是,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常常就会产生出如下一些难以绕开的问题——
二、他们爱国吗 ?
爱因斯坦:年纪轻轻就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入了瑞士国籍。 1933年3月10日 ,爱因斯坦在美国发表了《不回德国的声明》,他又加入了美国国籍。他具有瑞士和美国双重国籍,唯独不要自己祖国的国籍,并且声明“永远不回德国”。因为自己的祖国——当时他所属的国家不能为爱因斯坦所接受,他离开了;可为何要声明“永不回德国”?这是不是过分了?中国人可是信奉“叶落归根”的哦。
爱因斯坦“爱国”吗?大概不能算吧?但任何文献中都未发现对此有过任何微词。
是的,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家没有国家,他服务于全人类”——我们似乎可以理解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的国际主义者——但国际主义者可以或者说应当不爱国吗?应当不爱“生他”“养他”的祖国吗?
我国文革后的“伤痕”文学中有一部很著名的小说,后来改编为电影,叫做《天云山传奇》,那上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在后来的爱国主义演讲稿中经常被引用——那就是每当说到某人曾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或迫害而始终咬紧牙关忍受着,并继续偷偷地做着对自己国家有益的工作时,就会引用这句台词:“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以此来诠释忍辱负重的爱国主义。可是,越是这样理解,就越不能解释爱因斯坦的“不爱国”的作为。这似乎成为一种悖论。
波兰著名钢琴家肖邦:肖邦一直是爱国主义演讲中经常被引用的例子。1830年,肖邦离开了祖国,在波兰的爱国力量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酝酿着新的起义之时,在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下肖邦出国去深造。肖邦在走与留的问题上曾产生激烈的思想斗争,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最终,他离去了。19年后,他客死异国,由于遗体不能运回波兰,他嘱咐要将他的心脏带回波兰去掩埋。好一颗赤子之心,一颗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啊!
然而,就有这样调皮不听话的初中生经这样发问:肖邦那么爱国,他难道不能在自己的祖国继续学习音乐,并且用音乐作为武器,参加祖国的反侵略斗争吗?爱国和自己的爱好哪个重要?我国冼星海、聂耳也是音乐家,他们一直以音乐为武器,没有离开祖国,他们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肖邦比不上他们。——我曾经以左右逢源地应对一些学生“刁顽”的提问而常常窃喜,但这次,我愕然,无言以对……
我国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他创作和演奏的著名小提琴曲《思乡曲》曾长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开始曲,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乐曲勾起台湾同胞的阵阵乡愁乡思;上世纪40或50年代出生的人是唱着他谱写的少先队队歌长大的。然而,马思聪在文革中“叛国投敌”了(当时报道中这样说),他取道香港,到了美国,而最终在美国去世。
马思聪的“叛国”是因为不堪忍受他所在的国家那场“文化大革命”中对他的法西斯式的迫害、非人的虐待、折磨和人格的践踏,他没有做到“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他“嫌”了,大约他压根儿就不可能做“狗”。粉碎四人帮后,马思聪内心倒是一直希望回国,在美国时一直构思着以新疆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但他由于当年是“非法离境”的,他不大敢回来,他不知道回来会不会因非法离境受到惩治,他希望获得当今政府明确的“召回”信息才能放心地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祖国,但他始终没有等到这样的信息——大约中国缺了一个马思聪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他最后终于客死美国的家中,完成了一个悲剧!!
马思聪爱国吗?他的离祖国而去应当定性为“叛国”吗?马思聪是爱国的吗?是吗?不是吗?是吗?……
几十万投奔香港的“非法越境者”、“偷渡客”:最近解密档案使我们获知,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大陆越境逃往香港的人有好几十万。他们中有很多人在越境时落入海中或滚下山崖丧命了,当然还有很多越境成功,成为建设香港和谋求个人发展的生力军、成功者。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在上世纪香港回归前,非法逃往香港与“叛国投敌”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那时香港上空飘扬的是英国的米字旗。而逃往香港的人,大多是平民百姓,逃离的原因不是“投敌”,而主要是是因为自己的祖国太穷,穷得辛苦劳作一天只能挣七、八分钱,甚至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或者是他们在自己的祖国收到压制而无法忍受下去了,他们是为了求生存而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的。求生存和追求幸福是全世界认同的于生具有的基本人权,求生存无罪!而在他们许多人后来“发达”了之后,并没有做与中国为敌之事,而是投资中国内地这篇热土,或在香港等地发展民族产业,他们仍然为中华民族之振兴发挥着热量。那么,他们是爱国还是“叛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他们那里还能不能作为判断爱国与否的标尺?“儿子”怎么能嫌弃母亲?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如何向我们的学生用所谓“爱国主义”来解释这一切?是逻辑上出了问题还是笔者过于愚钝、笨嘴拙舌?
笔者并不想怀疑和解构所有的价值判断。历史上的岳飞、文天祥等等,他们的坚贞、他们的铮铮铁骨、凛然浩气是值得我们讴歌的。但说到爱国主义,于是就会有这样问题的探讨:他们是忠君还是爱国?抑或兼而有之?他们是“民族英雄”还是“爱国英雄”?
古代有没有爱国主义?如果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其内涵又有怎样的不同?
岳飞之母刺于其背上的“精忠报国”之“国”其确切涵义应该或可能是什么?是祖国之“国”还是“国家”之“国”?抑或“ 国 君”之“国”?
只有界定了其内涵,我们才可能确定他们是值得赞扬还是部分值得赞扬,才可能明确知道究竟该赞扬他们什么。然而,这恐怕是一个研究课题了。当遇到上面那些倒霉的问题,解读“爱国主义”便使人常常感到困惑和茫然了。
三、爱因斯坦给出的答案
爱因斯坦自称是“一个离经叛道的怪人,一个孤独的流浪汉。”17岁那年,爱因斯坦勇敢、坚决地放弃了德国国籍。在中年时,作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为了帮助困难中的德国,他曾毅然决然宣誓做德国公民。而希特勒时代,德国已是黑暗的苦难深渊,是世界人民的敌人,爱因斯坦经宣誓仪式加入了美国国籍。并宣布永不回德国,不管别人怎样劝他。他去世时也没有嘱咐什么人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爱因斯坦非常干脆。
任何行为必然源自一种思想观念。 1933年3月10日 ,爱因斯坦在美国发表了《不回德国的声明》,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坚决不要祖国的家伙是怎么说的:“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我就只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这个国家中所实行的是: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公民自由意味着人们有用言语和文字表示其政治信念的自由;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无论哪种可能有的信念。这些条件目前在德国都不存在。那些对国际谅解事业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在那里正受到迫害,其中就有一些是一流的艺术家。”……爱因斯坦毕竟不是“狗”,他可是个充分行使天赋人权的“嫌贫爱富”的家伙!
在这里,追求真理、追求思想的独立与表达的自由、追求人格的平等这些人生而具有的权利,它们与“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模式的爱国主义发生了矛盾……我们该如何解读?但是,用爱因斯坦给出的答案来思考和推理,我们就可以理解爱因斯坦的做法,也可以诠释马思聪“非法离境”的无可奈何中的爱祖国感情——因为它们合乎逻辑,合乎人性。
四、爱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国际主义……
这么多的“主义”,很多诠释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弄得人头脑发昏、思维紊乱。笔者不想在概念里兜圈子去考证、讨论它们了。
笔者以为:列宁把爱国主义界定为“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可取的、合理的,是具有普适性而符合客观事实的。绝大多数有灵魂的人都会爱自己的祖国,就像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故乡怀有特殊的感情一样,这是无须花大气力去“教育”的;每一个人都会希望自己的祖国富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在国际上是受到别国尊重的国家——即使是远离祖国在国外定居的人。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爱因斯坦放弃自己祖国的国籍,且声明永远不回德国,这是他的无奈之举和对法西斯统治的抗议,而绝不是对祖国的背叛。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爱国,是一种“爱之愈深痛之愈切”的爱国。就像也会有亲生母子绝交的事情一样,要不就是母亲极其损害了儿子,要不就是这儿子确实是“孽子”,而前者往往更多,抑或还有一些理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因素。对于因“母亲极其伤害了儿子”的儿子离母亲而去,我们能说什么呢?我们能说他有悖天伦?
由是观之,不爱国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当然不包括面对强盗的侵略而贪生怕死助纣为虐的叛徒、汉奸,这些是不能算“人”的)。马思聪在美国,在压抑、孤独与愁苦中走完自己人生最后旅程的悲剧就是最好的例证。就马思聪而言,我们应该说他的祖国损害了他,对不起他。文革结束八年后, 1984年12月30日 ,马思聪“叛国投敌”案才得以最终平反。正如我国著名画家叶浅予写道:“受过欺凌而被迫出亡的人,最懂得祖国的可爱,爱国之心也是最切。只有那些口口声声教训别人如何如何爱国,而自己却横着心侮辱普天下善良灵魂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那些窃国篡权的人却欠他太多了。”
爱国与追求真理、追求生存与幸福(基本人权)永远不会是矛盾的——只有在爱国主义被赋予那些本来并不属于它的定义时,才可能发生与追求真理相悖的奇怪现象。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永远不会与任何正确的“主义”相悖,这是一定的。爱因斯坦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对爱因斯坦的“永不回德国”提出丝毫指责,因为,这本来就无可指责。□
-------------------------------------
【相关链接】 文 本:《爱国主义实施纲要》
视 频 -- 央视新闻:音乐巨匠马思聪魂归故里
视 频 --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视 频 -- 【凤凰大视野】黑潮:三十年逃港风波纪事
图文、音频网页 -- 徐迟:《祭马思聪文》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