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长江日报》篡改新华社通讯为哪般?

火烧 2008-10-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长江日报》删改新华社通讯内容,淡化早期航天努力,强调改革开放成就,引发对历史事实的质疑。文章探讨其动机及与官方表述的差异。

《长江日报》篡改新华社通讯为哪般?  

   

《人民日报》 9月29日 刊载了题为《神舟连着中南海——党中央与载人航天工程》的长篇通讯。通讯在介绍了邓小平批准实施“863”计划,对中国的航天事业起了“摧化剂作用”;江泽民批准关于载人航天工程的“请示”,从而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征程后,写道:  

“历史不会忘记——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探索太空的努力。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设想草案,还提出了分三个步骤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 ,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中国人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中华民族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10年后的 4月24日 ,西北大漠深处,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一个民族从此进入航天时代。”  

而作为武汉市委机关报的《长江日报》,在发表这篇通讯时,其他的内容照录不误,却将这段话删节压缩为: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探索太空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从《长江日报》刊载的该篇通讯中,读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航天事业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直到“863”计划出台,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除了有“一张张构思草图的尘封”外,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什么成果也没有取得。  

《长江日报》这样明目张胆地篡改新华社的通讯,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猜测,《长江日报》别出心裁地这样做,无非是要配合正在进行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以此突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向世人宣示,中国今天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完全是改革开放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样的辉煌是不可能的。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然而,我觉得,《长江日报》这样来突出改革开放的成就,既不合乎历史事实,也不合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贯作法。是很不妥当的。这里只说两个例子:胡锦涛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特别强调要铭记改革开放所赖以进行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习近平不久前在讲到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时,也特别谈了这是以毛泽东时代的党建工程为“基础”的。  

中央样子在那里,新华社的电讯又明明白白地那样写着,你《长江日报》有什么必要这样去标新立异,去表示“忠心”呢?我真的不明白《长江日报》究竟是怎样想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