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合作疑虑多多
航天合作疑虑多多
据报道,中美间于今年七月重启了一度中断的航天合作谈判,美国财政部则于今年六月先行取消了对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实施的制裁,表明美方有意放开对中国火箭发射的长期限制措施,双方似乎有了在航天领域内接触、融合与互动的可能性。鉴于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是从建国以来一以贯之地奉行独立自主方针的成功经验,也是当代中国硕果仅存的产业骄傲,结合其它产业合作的教训看,航天合作疑虑多多。
一是怀疑技术动机。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美国长期采取了对华封锁的技术和商业政策,最为典型的是在建设国际空间站的多极合作中,曾经极为明确地并且十分特别地把中国排除在外,并且捕风捉影地指控在美华裔科学家。尽管二十年前中国已经有了世界航天发射市场的竞争实力,但长城工业公司等受到美元市场的长期制裁。正因为这样,也才迫使中国长期坚持了独立自主的航天事业发展方向,终于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积累起了技术经验和科研力量,走出了航天发展的一条新路。如今中国有了自己的航天发言权,美俄航天合作面临困境,而美国出现航天飞机换代的时间空档,于是合作愿望似乎变得强烈起来。
二是怀疑市场价值。在当今由美元体系引发的输入型经济危机中,由于发达市场产业逐步空洞化和财富货币化的种种事实,中国同样也有多方面的出牌选择,无须比照美国发展模式,把经济全球化与商用航天密切联系起来。尽管商用航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航天科技的发展条件,但各国航天事业重在核心技术和产业体系的长远价值,而主要不是眼前的商业思维。即便从商业目的加以考虑,商用航天发展的市场价值,也远远弥补不了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被蓄意制造出的汇率损失和债权损失。另一方面,似乎没有足够理由相信,美方能够以此为筹码,在打击我国资金外逃等领域,主动进行真诚合作,切实做出重大让步。
三是怀疑资本意图。中国正处在产业转型的起始阶段。产业调整和市场发展的潜在利益巨大。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围绕航天技术和新兴实体可能崛起的一个重要的成体系的庞大产业链。这种战略型的向民用转化的产业链,在国际资本合作的思维下,很有可能自始至终地被美元资本深度介入,使新兴产业从一开始就失去足够的自控力,从而形成瘸腿经营方式,给更高阶段不断出现周期性重大危机埋下隐患。这恐怕不是杞人忧天,当代中国的一些新型产业,包括沿海和南方的新型式业园区,已经出现这种趋势。如果国际资本在我国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渗透力不予限制,那么问题就要留给将来。
四是怀疑政治意义。个人不易盲目揣测国际航天合作中的国家意图,但是,只要观察当今美国对华深层构筑的战略包围格局和经济瓦解思维,很难相信美国对华航天合作中具有政治上的善意。目前可以看到,美国在今年早些时候承诺的反腐合作,似乎还是国际政治的面子工程,充其量只是政治上不对称的讨价还价,拿其它中国问题做交换。而在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权问题、涉及美国重大政治利益让渡时,又很难相信其中存在比较有利的实际意义。此外,由于美国等形式民主国家的政权更替相当频繁,交替后的政策变化十分悬殊,而后届政府对前届政府的承诺不负责任,因此,以航天合作为主要筹码的政治期望往往属于一厢情愿。
五是怀疑安全问题。由于当今产业技术形成了机电一体化和功能集成化趋势,使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航天科技项目,在开放合作中面临着全新威胁。即便是在实行严格等级制度的项目配套中,凡由各类外部企业生产的任何不起眼的附着产品、辅助装置、甚至各式细小零部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很难鉴别的特定条件下的特种信号源,并在技术上既可以是主动源也可以是被动源,实际是给整个项目预埋下了特殊的安全技术隐患。因此,外配套的重大航天技术项目要不得。
…………等等。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