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空垃圾会威胁航天活动
自从人类开始航天活动以来,火箭发射后的遗骸、失效的人造航天器等自行爆炸或互相碰撞,形成越来越多的空间碎片。这些空间碎片长期滞留在地球的外层空间,被称为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在不同高度、不同轨道平面上运行,在地球周围形成一层层的“包围圈”,严重污染了地球的外层空间环境。
太空垃圾的存在,使得航天器的发射和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太空垃圾往往以极高的速度绕地球飞行,如果航天器在发射或运行过程中,与某颗空间碎片发生撞击,那么,由于它们之间相对速度非常大,航天器将会受到严重损坏。1996年7月24日,法国的一颗人造卫星突然发生翻转,不再面朝地球,完全失去控制。经过仔细观测和研究,这颗卫星用于姿态控制的重力梯度杆,被一块空间碎片撞了一下,从而使得这颗卫星失效。这次“太空事故”的“肇事者”就是欧洲的“阿里安”火箭发射后留在空间的碎片。
当然,如果载人航天器与太空垃圾相撞,后果更是不堪设想。1991年,美国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飞行途中,地面监测中心发现,在航天飞机预定的轨道上有一块较大的空间碎片。为了及时避让太空垃圾,地面指挥中心的专家们紧急计算了航天飞机和这块空间碎片各自的轨道,然后命令航天飞机迅速下降。虽然后来航天飞机安然无恙,但是以太空安全飞行的距离标准衡量,这块空间碎片几乎是与航天飞机“擦肩而过”,十分危险。
一些表面积大、又很光亮的太空碎片,在太空中会反射光线,直接对天文观测和空间实验产生很大的干扰。
许多太空垃圾是原来航天器的核动力装置,如果这样的太空垃圾的轨道太低,速度越来越慢,就有可能坠落到地球表面,直接造成核辐射污染。
所以,如果不加控制地任意向太空发射航天器,地球有可能最终被厚厚的太空垃圾层封闭,使航天活动严重受阻。现在,世界各国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从改进火箭和航天器的设计及进行国际立法来限制太空垃圾的增加。
关键词:太空垃圾 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