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妄言】鸟巢与大观园,红楼梦与中国命运

火烧 2008-09-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红楼梦》与尼采思想的对比,揭示中国历史循环命运,探讨大观园象征的盛世隐患与未来警示。

斗胆想把一直憋在心里的话写出来,写了题目,又不得不加了妄言二字,怕人误会,我向来于世上的事,总是往悲观处想,最后结局才令人可以接受,所以万不可当真。网络空间,当有容我妄言的余地吧,各方仁人君子若有缘看了,望能付之一笑,抛诸脑后,否则我罪衍岂不甚大?
  过去听了王德峰教授一言:“曹雪芹乃中国之尼采!”劈面惊艳,当时引为至言。尼采一生在西方所做影响最重大一件事情是他做出了“上帝死了”这一惊世骇俗的论断,这一语批文如雷霆闪电,击碎了旧的迷信,开启了新的历史,从此西方思想彻底走出中世纪的阴霾,近现代思潮盖发端于此,所以近现代的文豪大杰和艺术家多推崇尼采的。当然上帝死了这句话此中含义很深,不便细述,也无法细数,只是让你越想越觉得这句话之可怕,像是一个魔咒,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但又一直困扰我们到今天,它提出了一个问题,上帝死了,我们该如何去生活?上帝死了,信仰崩溃了,固然是可怕,但当我们冷静之后,我们发觉我们自由了,我们解放了,但面对的是无意义的世界,原有的价值都被解构了,不知该如何去建构。如果没读过尼采著作的我建议读一读《古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一本小书,但尼采毕生思想的源头都在这本书上,尼采的永恒轮回许多人认为难以索解,其实只要看这本书他讲赫拉克利特那一章就能明白。
  曹雪芹在东方,虽不像尼采那样直接说出他的论断,但他用声声血、字字泪的杰作《红楼梦》告诉我们,史书上所书的什么忠臣孝子、经济文章,什么太平盛世,根本都是掩耳盗铃,中国历史几千年来不过是贾府命运的循环,总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什么康雍乾盛世,开元盛世,看是“鲜花簇锦,烈火烹油”,其实已经是“末世的光景了”。
  曹雪芹与尼采都是皇帝的新衣里头说真话的孩子,他们各自洞悉了各自社会的本质,而且将它告诉了世人。中国几千年来的命运,不过是开国皇帝厉害,子孙一代比一代无能,一代比一代骄奢淫逸,最后把偌大家业给败了,然后又来一个新的开国皇帝,再重演一番前朝故事,所以一部易经到何时都管用,中国命运不过是一个圆圈,两边黑白,循环不止而已。一部红楼梦是中国千古命运的写照,声声泪,句句血,可惜旧日故事总不过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不过使后人复哀后人耳”。
  《红楼梦》对今天有没有警示?以下是我的妄言了。贾府为省亲而兴建大观园,耗资巨大,贾府显荣到了极致,正是到了盛极必衰、亢龙有悔之际,府内矛盾也激化到了极点,但上层人物视而不见,任由它去,自以为还是盛世太平。自兴建大观园之后,贾府终于一日日不可挽回了,秦可卿梦中对王熙凤说之后不久会有大喜事,会有看似“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局面,实际上背后的矛盾已经难以收拾,所以她劝王熙凤该早做退步的打算了。
  今天国内又是如何的局面呢,为办世界性的运动会,耗资巨大,聘请世界顶级设计师,不惜巨资营造了多处令世界为之咋舌的大项目,暂时将CPI指标、股市指标、楼市指标、人民币升值问题搁在一边,极力营造盛世之气氛,似乎有“量中华之物力”,结万国之欢心之意,刘心武前几日博文“万国旗飘扬”不正为此嘛。当然下个月恐怕还是非常热闹的,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若八月之后,再不将举国精力的重心放于民生之上,恐怕国势国运势必有极大的麻烦,五月方经大难,现在看也是好事,让人民冷静了许多,传递火把并不那么火热了。
  以上是我妄言,大家只当我是个疯汉,一笑了之罢了,我向来总往坏处想,一看到“赶上了盛世享太平”,难免往坏处想,想到开元天宝盛世,想到安史之乱。我实非豁达之士,只是一番心思不吐不快,行文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以文中所言尚未能尽意,但也恕我不能再阐发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