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开始土改了?
文章分析尼泊尔土改部长亚达夫因带领农民占领土地被党内批评事件,探讨尼共毛派土地改革政策与津巴布韦教训的关联,并指出未来土改需在时机与策略上谨慎推进,以避免西方干预和国内动荡。
尼泊尔开始土改了?
打开网络,看到满是“尼泊尔土改部长因带领他人占领土地辞职”的新闻,感觉微微一震。新华网的消息说:今年8月底,一些支持尼共毛派的农民在一片有争议的土地上修建茅屋准备定居,9月14日遭警察驱逐。9月15日,尼共毛派的尼泊尔土改部长亚达夫亲自带领这些农民驱赶警察并占领土地,遭到了其他政党的批评。尼共毛派召开会议,认为亚达夫带领他人侵占土地的行为违反了该党的现行政策,要求他公开道歉。但亚达夫认为,他的行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19日向尼总理普拉昌达递交了辞呈。
赢得政权前的承诺
开始我以为尼泊尔已经开始了土地改革,细读不是。但毫无疑问的,尼泊尔要想解决贫困,关键的一步就是土改。尼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之一,农村人口占七成,其中贫困人口占六成以上,城乡差别和两极分化问题相当突出。获得政权前的2006年,尼共毛派的第二号人物巴特拉伊曾多次响亮地提出了土改:一旦执政,将强势推动彻底的土地改革,让农民“耕者有其田”,到那时“将有更多人参与提高生产力的活动。”
不等到赢得政权,尼共毛派就已经在在乡村大搞特搞起了土地改革,不仅在“解放区”搞,在“敌占区”也搞,前者成功的多,赶跑了地主、把国王和地主的田地分给贫困农民,而后者成功的少,总之,赢得了广大底层民众的支持,奠定了夺取政权的民意基础。事实表明“毛派”并非所得到也做得到、口惠而实至。
尼共毛派现行的土地纲领:“革命的土地改革”
今年8月尼共毛派赢得了政权。昨天的尼土改部长亚达夫带领农民驱赶警察和占领土地,在我看来属于“毛派”一贯作为的延续,是不可能受到什么批评的。而让人感到震了一下的,是尼共毛派会议认为亚达夫的行为“违反了该党的现行政策”。不禁要问,“该党的现行政策”有什么改变吗?
我想不可能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事实上,9月17日,尼共毛派的另一位内阁部长,地区发展部长拉姆•秦德拉•吉哈就提到了党的纲领是“革命的土地改革”,这说明,即便“党的现行政策”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这并非说明党的纲领发生了变化。政策不是纲领。土改是纲领,而土改中的具体做法或规定属于政策范畴。因此,对亚达夫提出批评,应是尼共毛派在策略层面的一个考虑,并非该党发生了大政方针方面的重要改变。
什么是革命的土地改革”呢?吉哈提到了四条:
1、革命的意义就在于要没收王室和地主的土地,分配给穷人,彻底消灭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
2、除了革命的土地改革,别无选择,不革命就无法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
3、必须运用革命的权威推进土地革命;
4、“耕者有其田”是土地革命的基本原则。
津巴布韦的教训
联想到了一个国家 —— 非洲的津巴布韦。这个国家最近因组阁的事,总统穆加贝和在野党民革运正闹得不可开交,成为全球新闻的一个热点。穆加贝作为非洲老资格的威权领袖,目前把国家搞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根源就在于土改问题上了西方的大当、栽了大跟头。
为什么想到津巴布韦呢?一,津巴布韦和尼泊尔在历史上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二,两国的领导人都信奉毛泽东思想,三,走的都是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最后,都是贫困落后的“脆弱国家”,面临着土地改革的迫切性。
穆加贝不得不推行土改,主要是来自黑人多数群体的压力。这些人是其威权统治的基础。独立前,津巴布韦国内的良田几乎都掌握在6000名白人农场主手中,想通过土改给黑人分配土地极为困难。当时是英国撒切尔政府的时期,撒切尔夫人从保护旧殖民地内白人的权益出发,与穆加贝商妥:只要你承诺“不土改”,我英国政府就分期给你拨付4400万英镑作为补偿。然而,1997年换了工党上台,英国对这笔拨款就不认帐了,居然停止了支付!
穆加贝失去了这笔财源便无法确保黑人贫农的温饱;且由于英帝国主义毁约在先,他没有义务把 “不土改”的承诺进行下去。这样,在2000年大选之际,穆加贝为获得支持,默认了在解放斗争中给予穆加贝支持和帮助的黑人退伍军人和黑人贫民对白人庄园的占夺。
这下捅了马蜂窝。西方国家终于找到接口,纷纷制裁津巴布韦;加上干旱,导致这个曾经有着“非洲粮仓”美誉的国家的经济一落千丈,人民生活陷入贫困。再一个原因,199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展开了自由经济改革运动,在IMF的逼迫下,穆加贝不得不采取“紧缩货币”的自由经济改革,结果白人农场主的利益得到扩张,加剧了国内的贫富差距,造成经济和社会问题严重激化。随后IMF竟然反咬一口,借口穆加贝“未严格遵循建议”便中止了资助!这对于津巴布韦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近年来津巴布韦经济急速下滑,失业率高达80%,2008年6月的通货膨胀率更是创下世界之最,达到了百分之1120万,国内政局动荡,人民生活每况愈下。
对此,今年初曾采访穆加贝的非洲的一位著名女作家这样刻画其内心世界:“穆加贝对于西方世界有着深深的‘遗恨’!”怎么能不恨呢?都是轻听轻信惹的祸。英国政府的背信弃义,IMF的反咬一口,都是为了维护西方世界的利益和把他本人赶下台,这就难怪穆加贝曾经指着美国国务卿赖斯痛骂“婊子”,并对西方支持在野党挑战其威权统治表现得不屑一顾。他公开对媒体表示,在自己有生之年,没有人能在选举中战胜他。女作家写道:“支持穆加贝的军队高官们绝不允许没有参加过国家解放斗争的在野党民革运掌权。万一至此,津巴布韦则很可能发生军事政变!”
尼泊尔也响应了IMF所捣鼓的经济自由化,那时还在国王时代。结果经济越搞越没了起色。津巴布韦给予尼泊尔的教训有二:
第一、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进行土地改革,必然会在哪个环节上出现纷争甚至流血事件,西方正好以此口实把“毛派”赶下台。那个时候政权跌荡、危机起伏、经济滑坡,津巴布韦就是前车之鉴。西方的惯用伎俩是经济封锁,其实对尼泊尔这样的脆弱小国,不要说西方,就是前几年印度曾一度封锁边境,结果搞得尼泊尔国内连开车的汽油都找不到了。国家脆弱至此,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
第二、绝不能轻信西方的任何承诺。如果你以“不土改”作为代价,西方未必给你提供更多的援助来帮助解决贫困问题。
普拉昌达的三大课题
土地改革对于尼泊尔来说势在必行,问题只在时机。我也注意到,普拉昌达临来北京之前,在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提到了“国家主义”、“共和”及“社会经济改革”是当前尼泊尔的三大重点课题。他表示:“如果尼泊尔这个国家不存在,那包括‘共和’在内的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他没有提到土地改革。
首先,普拉昌达把国家主义以及保护尼泊尔的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这说明他对于西方是存有高度的戒备心的。普拉昌达做过联合国开发总署的农业专家,对津巴布韦的事肯定了解不少,他不会重蹈覆辙的。
其次,他提到了社会和经济改革,表示政府的注意力将集中在解决贫困、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上,鼓励外资投资于尼泊尔的农业、旅游业、水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普拉昌达没有明确地提土地改革,但既然点到了“社会经济改革”和“解决贫困”,则土改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最后,我们发现,西方要普拉昌达做的、与他自己想做的,完全南辕北辙。西方期待尼泊尔的,一是治安(不要和恐怖分子扯到一起)、二是所谓的民主化动向、三是DDR即所谓“解除武装”(Disarmament)、“解除国家动员”(Demobilization)和“退伍军人再就业”(Re-integration of ex- combatants)。这种主观愿望上的南辕北辙决定了今后的摩擦肯定少不了,而尼共毛派则必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看不出有可能哈着腰照西方的意思去做(例如彻底地解除武装等)。
记取津巴布韦教训 土改不宜久拖
我觉得,尼共毛派对其土改部长带领他人占领有争议的土地一事的处理,是恰当的。这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暂时的妥协,在时机尚不成熟情况下,暂时的妥协策略可以避免社会出现剧烈的震荡,给西方带来可乘之机。设想尼共毛派如果不是这样地处理问题,不惟西方可能发难,就是国内的反对党,已经在那里兴风作浪了。作为一个联合政权的局面,弄不好能否继续执政下去都成为问题。从这点上看,普拉昌达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自有其人高明的地方。
但是我不认为尼共毛派会改变他们的纲领 —— “革命的土地改革”!“革命的土改”是一定要搞的,因为这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同时想一想议会政治的软肋,决定了尼共毛派拖不得,搞晚了,民众的心凉了,民心也就会散去。而一旦丧失了政权,谈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呢。我以为,尼共毛派在今后的一到两年内“有理有礼有节”地启动土地改革,是必须的,也是合宜的。
铃兰台
2008/09/20
中国的经验可能会有些帮助,但国情和政治条件并不太相同,不宜简单地照搬,而毛泽东关于土改工作的许多思想和见解,比如克服右倾保守和左倾盲动的观点以及有理有礼有节等思想,是有着绝对的借鉴意义的。
打开网络,看到满是“尼泊尔土改部长因带领他人占领土地辞职”的新闻,感觉微微一震。新华网的消息说:今年8月底,一些支持尼共毛派的农民在一片有争议的土地上修建茅屋准备定居,9月14日遭警察驱逐。9月15日,尼共毛派的尼泊尔土改部长亚达夫亲自带领这些农民驱赶警察并占领土地,遭到了其他政党的批评。尼共毛派召开会议,认为亚达夫带领他人侵占土地的行为违反了该党的现行政策,要求他公开道歉。但亚达夫认为,他的行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19日向尼总理普拉昌达递交了辞呈。
赢得政权前的承诺
开始我以为尼泊尔已经开始了土地改革,细读不是。但毫无疑问的,尼泊尔要想解决贫困,关键的一步就是土改。尼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之一,农村人口占七成,其中贫困人口占六成以上,城乡差别和两极分化问题相当突出。获得政权前的2006年,尼共毛派的第二号人物巴特拉伊曾多次响亮地提出了土改:一旦执政,将强势推动彻底的土地改革,让农民“耕者有其田”,到那时“将有更多人参与提高生产力的活动。”
不等到赢得政权,尼共毛派就已经在在乡村大搞特搞起了土地改革,不仅在“解放区”搞,在“敌占区”也搞,前者成功的多,赶跑了地主、把国王和地主的田地分给贫困农民,而后者成功的少,总之,赢得了广大底层民众的支持,奠定了夺取政权的民意基础。事实表明“毛派”并非所得到也做得到、口惠而实至。
尼共毛派现行的土地纲领:“革命的土地改革”
今年8月尼共毛派赢得了政权。昨天的尼土改部长亚达夫带领农民驱赶警察和占领土地,在我看来属于“毛派”一贯作为的延续,是不可能受到什么批评的。而让人感到震了一下的,是尼共毛派会议认为亚达夫的行为“违反了该党的现行政策”。不禁要问,“该党的现行政策”有什么改变吗?
我想不可能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事实上,9月17日,尼共毛派的另一位内阁部长,地区发展部长拉姆•秦德拉•吉哈就提到了党的纲领是“革命的土地改革”,这说明,即便“党的现行政策”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这并非说明党的纲领发生了变化。政策不是纲领。土改是纲领,而土改中的具体做法或规定属于政策范畴。因此,对亚达夫提出批评,应是尼共毛派在策略层面的一个考虑,并非该党发生了大政方针方面的重要改变。
什么是革命的土地改革”呢?吉哈提到了四条:
1、革命的意义就在于要没收王室和地主的土地,分配给穷人,彻底消灭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
2、除了革命的土地改革,别无选择,不革命就无法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
3、必须运用革命的权威推进土地革命;
4、“耕者有其田”是土地革命的基本原则。
津巴布韦的教训
联想到了一个国家 —— 非洲的津巴布韦。这个国家最近因组阁的事,总统穆加贝和在野党民革运正闹得不可开交,成为全球新闻的一个热点。穆加贝作为非洲老资格的威权领袖,目前把国家搞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根源就在于土改问题上了西方的大当、栽了大跟头。
为什么想到津巴布韦呢?一,津巴布韦和尼泊尔在历史上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二,两国的领导人都信奉毛泽东思想,三,走的都是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最后,都是贫困落后的“脆弱国家”,面临着土地改革的迫切性。
穆加贝不得不推行土改,主要是来自黑人多数群体的压力。这些人是其威权统治的基础。独立前,津巴布韦国内的良田几乎都掌握在6000名白人农场主手中,想通过土改给黑人分配土地极为困难。当时是英国撒切尔政府的时期,撒切尔夫人从保护旧殖民地内白人的权益出发,与穆加贝商妥:只要你承诺“不土改”,我英国政府就分期给你拨付4400万英镑作为补偿。然而,1997年换了工党上台,英国对这笔拨款就不认帐了,居然停止了支付!
穆加贝失去了这笔财源便无法确保黑人贫农的温饱;且由于英帝国主义毁约在先,他没有义务把 “不土改”的承诺进行下去。这样,在2000年大选之际,穆加贝为获得支持,默认了在解放斗争中给予穆加贝支持和帮助的黑人退伍军人和黑人贫民对白人庄园的占夺。
这下捅了马蜂窝。西方国家终于找到接口,纷纷制裁津巴布韦;加上干旱,导致这个曾经有着“非洲粮仓”美誉的国家的经济一落千丈,人民生活陷入贫困。再一个原因,199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展开了自由经济改革运动,在IMF的逼迫下,穆加贝不得不采取“紧缩货币”的自由经济改革,结果白人农场主的利益得到扩张,加剧了国内的贫富差距,造成经济和社会问题严重激化。随后IMF竟然反咬一口,借口穆加贝“未严格遵循建议”便中止了资助!这对于津巴布韦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近年来津巴布韦经济急速下滑,失业率高达80%,2008年6月的通货膨胀率更是创下世界之最,达到了百分之1120万,国内政局动荡,人民生活每况愈下。
对此,今年初曾采访穆加贝的非洲的一位著名女作家这样刻画其内心世界:“穆加贝对于西方世界有着深深的‘遗恨’!”怎么能不恨呢?都是轻听轻信惹的祸。英国政府的背信弃义,IMF的反咬一口,都是为了维护西方世界的利益和把他本人赶下台,这就难怪穆加贝曾经指着美国国务卿赖斯痛骂“婊子”,并对西方支持在野党挑战其威权统治表现得不屑一顾。他公开对媒体表示,在自己有生之年,没有人能在选举中战胜他。女作家写道:“支持穆加贝的军队高官们绝不允许没有参加过国家解放斗争的在野党民革运掌权。万一至此,津巴布韦则很可能发生军事政变!”
尼泊尔也响应了IMF所捣鼓的经济自由化,那时还在国王时代。结果经济越搞越没了起色。津巴布韦给予尼泊尔的教训有二:
第一、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进行土地改革,必然会在哪个环节上出现纷争甚至流血事件,西方正好以此口实把“毛派”赶下台。那个时候政权跌荡、危机起伏、经济滑坡,津巴布韦就是前车之鉴。西方的惯用伎俩是经济封锁,其实对尼泊尔这样的脆弱小国,不要说西方,就是前几年印度曾一度封锁边境,结果搞得尼泊尔国内连开车的汽油都找不到了。国家脆弱至此,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
第二、绝不能轻信西方的任何承诺。如果你以“不土改”作为代价,西方未必给你提供更多的援助来帮助解决贫困问题。
普拉昌达的三大课题
土地改革对于尼泊尔来说势在必行,问题只在时机。我也注意到,普拉昌达临来北京之前,在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提到了“国家主义”、“共和”及“社会经济改革”是当前尼泊尔的三大重点课题。他表示:“如果尼泊尔这个国家不存在,那包括‘共和’在内的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他没有提到土地改革。
首先,普拉昌达把国家主义以及保护尼泊尔的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这说明他对于西方是存有高度的戒备心的。普拉昌达做过联合国开发总署的农业专家,对津巴布韦的事肯定了解不少,他不会重蹈覆辙的。
其次,他提到了社会和经济改革,表示政府的注意力将集中在解决贫困、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上,鼓励外资投资于尼泊尔的农业、旅游业、水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普拉昌达没有明确地提土地改革,但既然点到了“社会经济改革”和“解决贫困”,则土改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最后,我们发现,西方要普拉昌达做的、与他自己想做的,完全南辕北辙。西方期待尼泊尔的,一是治安(不要和恐怖分子扯到一起)、二是所谓的民主化动向、三是DDR即所谓“解除武装”(Disarmament)、“解除国家动员”(Demobilization)和“退伍军人再就业”(Re-integration of ex- combatants)。这种主观愿望上的南辕北辙决定了今后的摩擦肯定少不了,而尼共毛派则必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看不出有可能哈着腰照西方的意思去做(例如彻底地解除武装等)。
记取津巴布韦教训 土改不宜久拖
我觉得,尼共毛派对其土改部长带领他人占领有争议的土地一事的处理,是恰当的。这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暂时的妥协,在时机尚不成熟情况下,暂时的妥协策略可以避免社会出现剧烈的震荡,给西方带来可乘之机。设想尼共毛派如果不是这样地处理问题,不惟西方可能发难,就是国内的反对党,已经在那里兴风作浪了。作为一个联合政权的局面,弄不好能否继续执政下去都成为问题。从这点上看,普拉昌达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自有其人高明的地方。
但是我不认为尼共毛派会改变他们的纲领 —— “革命的土地改革”!“革命的土改”是一定要搞的,因为这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同时想一想议会政治的软肋,决定了尼共毛派拖不得,搞晚了,民众的心凉了,民心也就会散去。而一旦丧失了政权,谈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呢。我以为,尼共毛派在今后的一到两年内“有理有礼有节”地启动土地改革,是必须的,也是合宜的。
铃兰台
2008/09/20
中国的经验可能会有些帮助,但国情和政治条件并不太相同,不宜简单地照搬,而毛泽东关于土改工作的许多思想和见解,比如克服右倾保守和左倾盲动的观点以及有理有礼有节等思想,是有着绝对的借鉴意义的。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