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官员麻木不仁的难题
如何破解官员麻木不仁的难题
郑明怀
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
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总书记对官员麻木不仁的心态予以愤怒谴责,振聋发聩,值得所有党员干部思考,我们整个民族也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令笔者非常高兴。
有些干部为何对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吗?
部分干部唯上论的必然结果。政治前途是每个官员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而现行的官员升迁体制,虽然同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总的说来,下级的乌纱帽掌握在上级领导手里则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官员的升迁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级的“偏好”。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流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俗语,这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部门在用人上的潜规则。于是,一些下属紧密地依附于主管领导,为了达到升迁目的,不惜动用各种手段讨好领导。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乌纱帽不是群众给的,而是领导赐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下属不听领导的行吗?一门心思讨领导的欢心,整天围着领导转,哪有时间和精力去与群众打交道呢?又怎么能听得进去呢?只顾自己的升迁,从不管群众的事。一切为了领导,从不为群众,如果任期这种现象继续恶化,就会降低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这不仅仅是麻木不仁,而是在犯罪。
这是个别干部党性丧失的必然结果。所谓党性,就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的区别于其它政党的特性,就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历来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制定政策、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本应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有些干部却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利用权力大肆收受贿赂,玩忽职守,对人民群众的事情不闻不问,即使出现了三鹿奶粉这样的安全事故,也不会感到羞愧,甚至还想方设法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自己的责任,党性不断丧失,这样的干部,对群众的生命财产麻木不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是权力监督不到位的必然结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治国策略上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可现实情况呢?自上而下的监督相对容易,但是有些上级干部自身都有问题,又有什么资格来监督下级呢,自下而上的则很难,下级怎么能监督上级呢?特别干部对那些掌握国家行政管理职权、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中掌实权的人的监督更是难上加难!新闻媒体更多的时候也是报喜不报忧,腐败分子能力通天,甚至还能摆平媒体。你不去监督他,自己的事情做得不好也没有人来管,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为所欲为,称王称霸,哪还管什么群众的死活,久而久之,有些干部就没有关注民生,为民做事的概念了。
对麻木不仁式的干部的纵容和包庇。群众的权力有限,很难制约党员干部,但是一些管理监督的部门,特别是其上级部门完全有能力对这些不管群众死活的干部按照相应的措施进行惩处,可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即使有媒体披露有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的事,但结果呢,也就是对这样的干部批评几句,一般不动真格,有些上级领导甚至还会保护这样的干部。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上级领导的撑腰,谁还会把群众的生命财产放在身上,自己能吃喝嫖赌就得了。如果上级领导能严格要求下属,挥泪斩马谡,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
胡锦涛督促全国中共党员,要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对我国目前所处的严峻形势了如指掌。我们当然希望这些麻木不仁的干部能汲取三鹿事件的教训,但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重演,恐怕还得在政治体制改革上下一番功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很难真正治理麻木不仁的干部。在后奥运会时代,中国应该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所作为。限制政府的权力,限制官员的权力,扩大群众的权力,就该真正提上日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