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
这是二月份春节期间,我从“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搜狐博客上看到被子推荐的一位学者和所谓公众知识分子一篇博文之后的一点儿感想。
02-12 “你们”
“你们”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这叫一清二楚,互不相属。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这或许是推心置腹,不分你我;也可能是强词夺理,略施小计,把人家的东西据为己有。
然而,“你们”和“我们”这两人称词之间总是有着微妙的关系,并不能分得清清楚楚。
在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上,某著名学者在其博客上提及了鲁迅晚年的“两条材料”。其一为“鲁迅的朋友李霁野回忆,鲁迅去世前,对延安来的冯雪峰说过,如果你们的革命胜利,我第一个要逃跑。”
孤陋寡闻的我们是不能断定鲁迅先生是否说过这样的话的,也决然想不起用这样的材料来说明些什么的。因为学者给出了这话的出处,咱们就姑且相信鲁迅先生说了这样的话。然而,问题是“革命”成功的后果就一定是鲁迅逃跑吗?鲁迅没能活到革命成功,即使说过这样的话,那也只能是一个假设。在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多年后的时候,再来重复一遍“鲁迅先生”生前的假设有什么意义呢?作为著名学者的博主写此博文是想借古论今,还是想挖掘历史来个完全证明一网打尽呢?我们是不太明了的。让人有些不解的是,作为著名学者想必不会不想一想今时的“你们”与七十多年前的“你们”是不是同一群体吧?
鲁迅先生说了“你们”,他所说的“你们”是指那些“泥腿子们”的带路人们,还是把他们全都包括进去了呢?因为他没有说出来,也因为他很快就死去,我们不得而知。
假如是后者,仅因为其受到“革命文学家”的攻击,就把其自己与“你们”彻底分得清清楚楚,我鲁迅是我自己,你们是你们,那么对中国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肯定是后来人的一厢情愿的概括,为其戴高帽吧。
假如他是那样认为,人们就不得不相信鲁迅自己以为是高高在上的中国人(思想上)的救世主,其他人都是“你们”而已。
假如他是那样认为,因为毛主席对鲁迅大加特加赞扬就引起许多老少很不以为然,在今天也有不少英雄想对其批一批,骂一骂,或想跟他叫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因为鲁迅也不过如此罢了!
然而,一切都是死无对证,仅仅是假设而已。
因为鲁迅说了“你们”,他把自己与那些“你们”分开。七十多年后,“我”想起这个事情。看来,“我”不是你们中的一员的。好像,“我”与鲁迅是属于“我们”的。孤陋寡闻的我“改革开放”之后才入学校门,不怕笑话,由于耳濡目染,对鲁迅和毛泽东等这些大智之人,至今还是景仰有加。然而,仅因为景仰他们,就想与他们称为“我们”,那就太自不量力了吧?因为我知道我还没有那种资格。
那些认为只有握笔杆子的人才配享有自由民主,而挖煤的,建楼的,种粮的,……等等那些黑脸人们是不配享有的,终究会成为少数派的。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信吧!?
不管你说得多么天花乱坠,狐狸尾巴很快就会露出来的。
“你们”,“我们”,虽然不是太好分,但是一经某些人说出口,我们就很容易知道他是谁们中的一员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